鄒霞 黃曉東
摘 要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基本前提條件,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結合實踐經驗和學習心得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學習評價等四個方面對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初中生物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5-0053-02
初中生物學有著課時少、內容多、分值少、考點多的特點,課堂效率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由于生物學貼近生活,學生對各種生物學現象充滿好奇,許多生物課堂的氣氛十分活躍,但在一些“熱鬧”的課堂之后,在理解新課程、新理念上還存在著一些誤區。過于追求課堂教學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教學的基本出發點,丟掉了教學方法中的一些優秀傳統,失去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生物課堂的“有效性”,是一個急需解決的課題。
一、準確確定教學目標
初中生物新的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由三部分構成: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這三維目標在課程實施中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為核心,通過相互滲透構成了生物課程總目標的完整結構體系。如下圖:
完整的三維教學目標制定過程中,首先要根據新課程的初中生物的10個一級課題以及相應的二級課題,整體把握,統籌安排,制定出學年、學期總目標和單元教學目標,并把它們分解到每一課中,形成科學合理的“目標群”。還應該注意各模每節課的課堂教學目標的內部結構和排列順序,講究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三者之間的和諧性與整合性,明確對各目標的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的具體要求,使之具有層次性、遞進性、明確性、可操作性、可測量性。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既掌握了知識與技能,還學會了方法,增加了體驗,同時還培養了情感、態度、價值觀。
二、精選并整合教學內容
1.基于教材卻不局限于教材
課堂教學中要做到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據學生的實際,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背景,或根據教學的需要,或針對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處,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化難為易,以簡馭繁,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用活,體現在解放思想、勇于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用實,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實際和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學得主動、扎實,富有成效。
2.合理整合可利用的生物教學資源
在“課程資源”視野中,有效教學既包括對教材的“再度開發”,也包括“網絡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的開發與利用,還包括“社區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例如:在學習生物與環境時,就結合東橋鎮曾出現過的水庫污染導致飲用水水質下降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的相關材料,由學生分析生物影響環境的因素、保護環境的方法和措施,使學生感到內容親切、感受深切,對于這些內容就能深入理解,而不需死記硬背,同時也增強了知識與生產、生活實際的聯系,使原有的教材知識真正成為有效知識。
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就一堂課而言,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表現為課堂教學縱向上是多樣化的,即在一堂課上,教學可能會使用幾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同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多種機會。
例如:在《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課堂教學中,主要采用“實驗—探究”的教學方式,通過對實驗條件下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探究分析,得出科學的結論。而在《開花和結果》的教學中,則主要采用結合教學視頻的教師講授法,講解植物開花、結果各階段的特點、規律。
四、激勵性的學習評價
教師在評價過程中應注意恰當使用鼓勵性語言,進行適當的表揚。表揚和獎勵的質量較之頻率更為重要。對激勵的成功運用取決于時間和方式的恰當與否,過分、過于夸張的獎勵會降低內在動機;教師表揚的頻率與學生的學習收獲并非總成正比,某些時候關系不大以至于表揚會變得無足輕重;不同學生其內在動機系統存在個別差異,因此對不同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激勵方式。
參考文獻:
[1]高慎英.“有效教學”的理想[J].課程·教材·教法,2005,(8).
[2]崔允漷.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J].人民教育,2001,(6).
[3]曹莉莉.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評價的標準[J].教育科學研究,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