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興 王立文
摘 要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把人引向優秀和幸福。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教出幸福的學生;只有快樂的教師,才能帶給別人快樂和活力。班主任除了直接和孩子打交道,還要與其父母、科任老師溝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班主任既是直接管理者,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
關鍵詞 班主任 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5-0062-02
在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與學生共同成長”已成為時代賦予教師的一種責任和使命。面對生動活潑、個性各異的孩子,學校承擔著更多的教育職責和管理任務,所以,“學生的成長”對于班主任而言,尤為重要。許多人認為班主任就是累、煩、忙的代名詞,我的看法則與之相反。只有用心、用愛去做班主任工作,用心、用愛去體會班主任工作的過程,才會感到快樂,人生才會更充實。鄭立平老師說得好,“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把人引向優秀和幸福。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教出幸福的學生,只有快樂的教師,才能帶給別人快樂和活力”。班主任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既是直接管理者,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以實際行動感染并帶動孩子,方能更好地履行該崗位賦予班主任的神圣職責。
一、加強對孩子的了解
了解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如何盡快融入角色,我采用了邀請家長參加周班會“三步曲”的方法,以更好、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第一周班會,我邀請了部分孩子的家長參加,讓家長談論其孩子在家的表現,家長對老師的要求、建議和意見。這讓我很快地了解了家長的想法,明確了自己下一階段努力的方向。第二周家長會,聽取了家長對于班級管理的建議和意見、對孩子的要求。同時,和家長達成共識,如果孩子在家里的管理和教育方面有什么問題,大家第一時間溝通,共同來想辦法解決。及時向家長反饋孩子在校的情況。每一個孩子出現的情況,如作業不完成、在學校和同學相處不好等,我都及時告知家長,力爭快速、高效地處理好存在的問題。
二、關愛每一個孩子
高萬祥老師說:“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種教育方法,愛心教育是最有力的方法。只了解孩子是遠遠不夠的,作為班主任應該給予孩子更多關愛。我帶的這個班有個學生叫焦€讇祝芪宸叛Ш笥肓硪桓鐾Т蚣堋4穩眨頁だ吹綹嫠呶遙島⒆涌淖帕耍已劬鋨橛醒俊N腋嫠咚卻⒆尤ヒ皆杭觳椋觳橥甌顯偎怠<頁び行┣樾韉廝怠懊皇裁矗揮萌タ戳耍壹液⒆右膊惶啊薄5娜罰箑讇淄絞北冉系髕ぃ惺幣泊蚣堋5⒆釉諼已壑卸家謊荒芤蛭⒆油縉ぃ噶舜砦缶筒蝗ス堋S謔牽蟻蚣頁こ峽業乇澩锪碩院⒆右匭摹さ囊餳頁ぶ沼諭獯⒆尤ヒ皆杭觳欏>觳槊揮蟹⑾忠斐#液圖頁ば諾男鬧沼詵帕訟呂礎J慮櫚玫皆猜餼觶頁ざ暈業淖齜ǚ淺T奚停銜鮮γ揮杏悶縭擁難酃飪創暮⒆櫻鞘止匭暮桶ぱ饈顧淺8卸?
三、加強與科任老師的溝通
在我校所屬地區,小學班主任均由語文或數學老師擔任,而我教的是英語,且每周只有兩節英語課和一節班會。搞好班級管理,與科任老師的溝通尤為重要。為此,我每天不厭其煩地向語文、數學老師詢問班上孩子的課堂紀律、課上表現、學習能力及作業完成等情況,對“學困生”更是重點了解,把他們的情況爛熟于胸。我不僅主動征求科任老師的意見,還邀請科任老師參加我班周二、周三下午的課外活動,和孩子一起跑步、談心,增加師生交流的機會,為師生交流創造平臺,以促進班級健康、和諧發展。
四、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1.養成每天記錄作業題的好習慣。我要求家長給孩子準備記事本,專門用于記錄老師交代的事或布置的作業。同時,我每天堅持檢查記事本的記錄情況,看他們記得是否認真、交辦的任務是否完成等,以培養孩子有條理和細心的行為習慣。
2.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我堅持要求孩子認真做“兩操”,且動作要準確、規范。要求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服裝整潔、愛護公物、愛護花草樹木、愛惜學習用品、節約水電等。對發現的不良言行苗頭,及時糾正,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3.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習慣。我利用(下轉第93頁)(上接第62頁)班級文化建設的形式,把對孩子的要求寫在校報上,讓他們更直觀地看到自己該做的事,而且知道自己的事必須自己做。每學期我要總結1~2次,做得好的表揚,不足的給予批評,逐步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習慣,讓孩子真正學會走、學會做、學會讀、學會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