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明
摘 要 初中語文教學在實行新課改后,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語文教師功課的難題。我們需要成績,但不能以損害學生的身心,剝奪學生的創造力作為代價;我們需要趣味,但不能偏離文本來一味地討好學生;那樣的課堂只能徒有熱鬧的外表,而無實質性的收獲。我們當然要尊重學生,因為只有學生參與的課堂才是有效并高效的課堂。周博士說:“莫讓課堂止于安靜。”課堂氣氛活躍與否,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所以,有必要對課堂氣氛諸要素加以研究。
關鍵詞 課堂氛圍 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6-0070-01
隨著我國初中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初中語文教學也面臨進一步改革。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有效性也直接關系到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并進而影響高中學生的學習素質與能力。研究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改進教學模式,激活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教師要有改革意識
教師要有改革創新的意識,樹立體現課改精神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要學習和掌握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要有豐富的學識和深厚的專業知識,要有較高水平的業務素質和教學技能;要有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要有美好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熱愛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要有一顆尊重學生、熱愛學生的美好心靈;要有博采眾長、虛懷若谷的高尚品格,要有善于思考、奮發進取的創新意識,要有善于總結經驗、不斷進行自我反思的進取精神。總之,要構建一個“好課堂”,首先就要鍛造錘煉出一個“好老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人為本,教師尤先。因為“好老師”是“好課堂”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只有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思想認識提高了,業務素質增強了,教學技能提升了,才能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也才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師角色的轉變,并不是要削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而是對教師的主導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在促使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思想認識,增強業務素質,提升教學技能水平,促進教師快速成長,快速實現“角色轉變”,快速成為新課程改革的生力軍和主力軍。
二、激發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激發與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在課堂教學結構中,要注重導入激趣這一環節,以激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體驗。具體可以采用音樂渲染、古詩熏陶、師生對話、直奔主題等教學方法,使每一節課都能給學生一種新奇,一種學習的沖動,讓他們感受到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富有激情與想象,從而自然地激發學生深入了解文本的興趣,以實現課堂教學的過程的有效與高效。只有通過激發學習興趣,引起師生情感的共鳴,從而使課堂呈現出五大轉變:變“教師為本”為“學生為本”,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與引導者;變“師道尊嚴”為“平等、和諧、民主、互動”的師生關系,師生在教與學中共同感悟、共同體驗;變“聚焦式”教學為“立體型輻射型”教學,營造課堂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場面;變“被動接受知識”為“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變“知識傳授”為目的為“全面提高學生能力、提升學生素質”為目的,對學生作出動態的、發展性的評價。
三、營造課堂氛圍,還學生以課堂
我們的學生是一群充滿活力的青少年,但他們的人生經歷不豐富,生活的圈子狹窄,有時文章中描寫的事、物、景距離他們的生活實際較遠。這時,教師必須讓生活呈現于課堂,讓課堂回歸于生活。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致力于營造開放、合作、探究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主動思維,還課堂于學生,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可以從教學需要出發,努力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去探究、發現,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在探究、質疑、問難中學,引起學生共鳴,提高教學效率。譬如,在教學吳敬梓的《范進中舉》這篇課文時,可以課前安排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并提出具體要求:將這篇課文改變成適合表演的劇本;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個扮演的角色,并將人物性格特點盡情展現出來;充分考慮人物的特點,設計表演時的表情、語態、動作;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小說的主題。這樣就可以使課堂氣氛高潮迭起,成效很大。而作為教師,只須在課堂上充當了一個欣賞者、評價者的角色,起到穿針引線、推波助瀾的作用。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