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芝
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基礎教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按照規范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苯涍^長時間的摸索和大量的實踐,筆者發現在寫字教學中倘若能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將會對提高書寫質量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充分預設 水到渠成
最新的互動媒體技術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豐富了我們的選擇。教師課前可以將與課堂教學相關的視頻、圖片等信息保存至互動式白板的資源庫中,教學中再根據需要適時利用這些資源來指導學習。
以蘇教版三上《小露珠》的生字教學為例:這篇課文共有10個生字,其中左右結構的字有7個。備課時,筆者設定了一個新目標:在二年級已掌握了觀察和分析左右結構字兩邊所占田字格比例(即寬窄)的基礎上,學會寫好左右結構字的新的要領,即不僅注意左右寬窄,同時還要注意筆畫之間的避讓和穿插,從更多維的角度來將左右結構的字寫得更加規范、美觀。因此,筆者將讀帖時需要學生重點觀察的漢字,如“珍”“?!钡拇┎搴捅茏尩膭赢嬛谱骱?,將寫好左右結構字的歌訣準備好,并將其隱藏在白板課件中,適時地拖拽來,再移拉走。
二、生動呈現 優化記憶
心理學研究表明,生動形象的畫面會對加深理解、增強記憶有著積極作用。因此,寫字教學中,可以通過播放有關漢字由來(包括字義、字形演變等)、趣味漢字故事、名家練字故事、漢字書寫筆順、關鍵筆畫等的動畫、視頻來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寫字的熱情。
1.巧妙運用互動功能指導讀帖
在引導學生細致讀帖的過程中,學生說到哪個關鍵筆畫需要注意,利用互動式白板等的互動功能在大屏幕上立即呈現,帶給學生更加鮮明的記憶強化。
以蘇教版二上的《識字8》為例:本課的4個生字,有一個是“包”,另兩個是含有“包”的“飽”和“泡”。要想寫好這三個字,寫好“包”是關鍵。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包”字的筆畫,明白要想寫美觀需要將第二筆的橫折鉤略往里收,而收筆的豎彎鉤得往外“跑”。學生觀察時,教師適時輕輕點擊交互白板屏幕,淡入出現相應的筆畫。
2.播放生動的動畫視頻強化書寫
在寫字的教學中,為了加深學生對于所寫漢字的結構、關鍵筆畫、易錯筆畫等的記憶,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動畫、視頻等的播放來實現。以蘇教版三上《8蒲公英》的生字“囑”為例:“囑”這個字的第十三畫是“豎”,第十四畫是“提”,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這個字或與其類似的字,學生容易將兩筆連寫成一筆“豎提”,因此在教這個字時,為了強化印象,課堂上呈現了這個字的筆順動畫,并且最后將這一筆特別標注成紅紅的“豎”定格,課下作業中孩子們都將這個字寫正確了,極大地避免了一次印象不深、記得不牢而經常寫錯的現象發生。
3.直觀呈現教師的范寫指導
傳統的黑板范寫,教師范寫的工具、書寫角度、書寫空間等都與學生實際練寫有很大的出入。當微影儀、實物展示臺等來到教室中,老師可以與學生一樣拿起鉛筆或鋼筆,一筆一畫地在練寫紙上邊范寫邊指導,學生能從屏幕上清晰地看到老師的正確握筆姿勢,如何起筆、運筆及收筆,清楚地看到老師運筆的輕重緩急等。新媒體技術讓范寫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零距離示范,既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又能切實促進老師指導作用的發揮。
4.播放輕音樂激活情緒記憶
音樂能夠起到舒緩心情、激活積極情緒體驗的作用。為了更好地創設輕松而愉快的寫字氛圍,讓學生喜歡上寫字,可以在學生認真讀帖、臨帖、描紅、仿寫等過程中,播放輕松、舒緩的音樂。
三、多方互動 突顯主體
1.實現人與機、人與人的多維互動
在讀帖、反饋評價等的交流過程中,老師、學生可以利用互動式白板的獨特互動功能,在屏幕上隨時可寫、可圈、可聚集、可放大,讓集體的智慧通過新媒體技術實現無阻礙分享,實現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師生與課件、師生與教學內容的多維互動。
2.新媒體技術輔助實現有效的反饋評價
新媒體技術豐富了寫字教學的反饋和評價方式,將師生、生生之間交流互動推向更深處。在學生描紅、仿影,再到仿寫后,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書寫通過微影儀、投影儀、實物展示臺等新媒體技術,直接呈現在大屏幕上,孩子們和老師一起來進行評議,可以夸贊鼓勵、可以提出建議,能互相學習、互相提醒,從而讓寫字練寫效果達到更好!
3.互動交流,人人參與
互動式白板使教學的交互性更強,真正實現了人機互動的教學模式,學生參與演示的機會增多,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這一特征體現更加明顯。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時來到交互式白板的屏幕前親自動手圈畫、標注、點擊、書寫等,或運用探照燈、放大鏡等的聚集、放大、縮小等功能跟同伴分享自己的發現。
四、增大容量 提高效率
新媒體技術使用便捷、呈現迅速直觀,無形中使課堂容量增大。同時,新媒體技術可以將學生的觀察、老師的指導及技術的直觀生動性的特點完美地結合,使教學效率倍增。特別是可以將已寫過的漢字保存到交互式電子白板的資源庫中,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隨時需要可以調用來進行比較、遷移學習等。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