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惠榮
《數學課程標準》在前言中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進入實驗階段,課堂教學的改革就成為整個教育改革的關鍵環節,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等的改革已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焦點,合作學習便成為廣大教學研究人員和教師研究的重點對象,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是時代賦予數學教學活動的要求。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
小組合作學習是我們在課堂上用的比較多的一種策略。我個人比較偏愛于這種教學方法與形式,長期下來覺得這種教學策略有幾大優點:
一、活躍氣氛,調動學習積極性
很多孩子覺得數學是比較枯燥的,它不像語文那么繪聲繪色,情感豐富,所以我們在課堂上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讓學生覺得原來學習數學也可以那么生動活潑。孩子們一下子就有了參與的興趣。興趣又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是獲取成功的先驅。小組合作學習要想發揮其合作功能,教師首先應營造一種學習氛圍,創設教學的情景,使學生產生合作的興趣。這樣學生才有可能積極合作,共同學習。
二、集思廣益,互相打開思路
當這些孩子思考問題的時候,思路容易受到自己已有思維模式的限制,一旦幾個孩子在一起討論合作,不同的思維方式讓不同的學生去學習和接受,孩子們的思路就會更廣,思維就會更敏捷。在小組學習討論爭辯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呈開放狀態,不同程度的思維相互碰撞,往往會引發創造的火花,從而開闊學生思路。同時不同的見解,不同的思路也可以進行廣泛的交流,正確的、錯誤的、全面的、片面的、簡單的、復雜的各種認識差異都展現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各種認識矛盾的交鋒中集中正確意見,選擇最佳思路,總結一般規律,這個過程是學生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也是思維不斷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獲得知識,而且發展了思維,并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師生互動,提高學習效率
在課堂上經常采用這種教學模式,老師明確規定一些基本的合作學習的任務,養成良好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首先是要求小組成員在交流討論前應先進行獨立地學習思考,讓每一個同學都有思考與交流的機會和時間,再把自己的想法進行討論,形成小組集體的意見。其次是在小組討論時,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討論活動中去,以便隨時了解討論出現的問題,及時引導、點撥,避免學生走過多的彎路,從而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當學生對一些問題遲遲討論不出結果時,教師要設置一些有層次性的點撥問題,由淺入深,使學生一步一步的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第三在各小組交流發言時,老師應及時評價各小組的意見,還要努力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勇于挑戰、敢于發表獨特的意見,并學會在互相尊重的合作中去學會合作,有利于更加深刻地認識和解決問題,使小組學習積極高效。老師可以很輕松的就讓學生學到了知識,而學生長期這樣鍛煉下來,學習能力會很高的,學習興趣也會很濃的,教師省下了精力,學生鍛煉了學習能力。
四、明確合作要求,注重合作過程
教師適當指導,使學生親身經歷問題的解決過程,能更有效的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有時候,老師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但問題一出現,教師就組織學生對問題結果的討論,而不引導學生先自己探究,深入思考。一般情況下,教師所提出的討論問題的難易程度應和所給討論時間成正比。稍難、有價值的問題多給點時間,反之少給點時間,這樣既保證討論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費時間。要順利地合作完成一個任務,它還需要教師對小組合作各個方面給予認真的思考和關注。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努力營造一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合作氛圍;讓學生從心底深處萌發一種想和同學交流,想 和 老師切磋,更想把我的觀點和你說一說的愿望。如教學“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時”時,在摸白球和紅球時,先向學生提出了合作要求:要求學生5人小組分工合作,一人摸球,一人攪球,一人大聲匯報每一次的摸球結果,一人記錄,一人監督摸球的人是否作假。在以上融洽的合作氛圍中,學生的合作欲望應運而生,人人都做得很認真。學生在合作中既有滿足又有愉悅,有觀點的交鋒和智慧的碰撞。在濃濃的合作氛圍誘發下,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更為積極主動地學習,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小組合作形式的多樣性是為學生提供了合作的環境,搭建了更為開放的舞臺,使每位學生都有鍛煉和表現的機會,使學生在交往中“取長補短”,對學生而言,這種交往意味著心態開放,主體性突出,個性張揚,創造性得到釋放。在合作匯報時,教師要組織學生對匯報者的發言人要認真傾聽,允許組內成員和組外人員進行評價、補充、糾正和修改,但要讓組內成員優先,把小組匯報擴展為全班討論、全班交流。這樣,人人都有思考和評價的任務,既能做到知識資源的共享,使全體成員掌握課堂教學中思維的主導方向,又能防止少數學生開小差。
當然,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的有效性還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合作過程中流于形式,缺乏實質,或者安排不當,效果差等,這些都在于教師的調控,我們一定要把好度,做好課堂教學的宏觀調控者,讓小組合作發揮到最好的效果,給課堂帶來最好的效率。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