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飛
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通過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相互啟發、共同提高實踐創新能力、增加學習質量和個體素質,形成一種生動活潑、潛力無窮、人人參與、主動積極學習的活動形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進行小組自主學習呢?
一、明確教學重難點,有的放矢
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要求:“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要在把握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于開展小組合作的教學內容。
例如,我在一次公開課活動中,教學“行程類應用題”時,就針對小組合作,設計了如下內容: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穩步發展,汽車等交通工具進入我們的家庭,隨著交通工具的增多,給市民帶來諸多不便。為解決交通擁擠問題,請你對市區主要道路設計實施綠波帶工程方案。要求:當你從道路起點(或中途某一路口)駛入,通過第一個是綠色路口,按你騎自行車的速度行駛(或汽車按某一速度行駛)當達到第二、三……個路口時都正好趕上綠燈,從而形成全程無阻的綠色通道。請你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測量、計算,提出一個合理可行的實施方案。此外,學生個人無法完成的復雜內容,一些操作性強,需要同伴的幫助才能完成的活動內容,也適合通過小組合作進行,這兒就不一一舉例了。
二、增強合作意識,選擇合作的時機
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去發展自己的數學思想,去傾聽別人的想法,去學會進行數學交流,以增強整體合作意識,那么如何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特點,設計一些適合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并通過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體會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每個人的長處都能在集體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合作學習強調集體榮譽和個人責任,能充分發揮小組內成員的主體性,但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個人獨立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的關鍵是:教師提供合作學習的內容必須適合每位學生參與,使學生有話講,有一定的爭論性,能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恰當地把握時機,選擇有討論價值的內容,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既發揚了教學民主,又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機會。在合作中,人人參與、個個發言、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增加了課堂信息交流量,促進了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發展。
三、在課題導入時開展合作學習,在出現疑難問題時進行合作
由于各個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同,思考問題的角度也是有差異,因此對物質的特性認識就有不同,所采取的分辨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但大家在一起討論后就可以集思廣益、互相補充、共同提高。
隨著我校小組合作學習的逐步深入,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在悄然發生變化。為了避免課堂教學中“注重形式,缺乏實效”的現象,現根據自己課堂教學的實踐經驗,對自己的教學做總結。
在教學過程遇到一些是而非是的問題,這時沒有急于講解,而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要求有不同見解的同學在小組中闡述自己的理由,然后由其他同學共同評判,最后統一答案。雖然這樣可能是多花了點時間,但會突出知識的重要性,同時經過辯論得出的答案學生記憶會更深
四、小組學習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生充分地表現自己的才智。特別在小組討論中,組員可以各抒己見,展示自己的思想與方法以及作品,并在組內進行自評、互評,由組長記錄個人成績及評價。在活動中,教師不時地關注著學生,當發現學生的思維活動或表達方式出現嚴重的錯誤時,老師及時對學生指出并作出更正。教師在課堂中發揮著創設學習環境和氣氛,維持學習秩序等作用;同時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對學生學習的結果進行測評,并及時提供反饋和相應的幫助。保障了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取得成功。
善于合作是一種較高層次的能力水平,需要長時間、有針對性的訓練才能達到。實踐中,學生和教師還普遍缺乏交流訓練。目前在我國仍然面臨著學生學習任務重、教室小、班級人數偏多等困難。因此,實施小組合作學習,需要不斷地進行探索和研究,讓學生能夠更快地、順利地適應新的學習方式,并以此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總之,我們在初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廣泛地進行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旨在通過對現行的以知識為主要教學目標,教師傳授為主要特征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個性探索與小組的合作探索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體性、創造精神、實踐能力及合作意識、交往品質等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