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江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在現階段的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象,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可能從實質上得到提高。怎樣才能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興趣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個學生的閱讀興趣的高低,決定了他注意力水平的高低,也決定了他思維能力發展的快慢。培養閱讀興趣,讓學生自發地閱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要提高閱讀能力,我們必須通過課內閱讀教學,激發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的興趣;學生多開展課外閱讀,既提高了閱讀能力又增加了科學知識。因此,激勵學生廣泛閱讀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途徑。同時教師要注意適當地介紹符合學生接受水平的讀物讓他們閱讀。教師還要啟發學生運用教學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學生廣泛閱讀,必能豐富知識,開拓思路,無疑是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好方法。
二、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
為了提高學生閱讀的有效性,教師應結合閱讀教學,有目的地教給學生有關的閱讀方法。邊讀邊思考是閱讀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類方法的基礎和前提。教師在學生閱讀前,先提出具體的要求。然后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思考。通過想象,理解重點詞含義,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等各種形式的訓練,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想象、概括、分析等思維方法,達到以讀促思的境界。
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產生疑問,自己通過思考又不能解決時,教師必須在這時給學生進行指導,通過三言兩語點撥,使他們領會主旨。教師的“導”要緊扣要點,要啟迪思維,還要傳授技巧。要鼓勵學生多討論,多交流。閱讀之后讓學生自己暢談閱讀的收獲和體會,并在閱讀實踐中領悟出新方法。
三、加強詞句訓練
讀課文要理解其中的詞語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要會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準確地表達出真情實感。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展閱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內容。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二是要與閱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說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并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教學的重點應引導學生口頭運用。
四、啟發學生質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通過一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老師幫助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內容等)提出來。有的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這樣讓學生逐步養成閱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盡可能啟發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解。學生一經啟發,積極性就高起來,認真讀書,主動發現的問題也多起來了,學生的求知欲強了學習興趣也濃了。善于啟發學生質疑,學生學習才會主動,才能能逐步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
五、采取多種有效的閱讀措施,促進閱讀能力的培養
1.給出一定的時間保障,才能保證閱讀能力的提高。本人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一是利用課堂閱讀,二是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閱讀,三是利用學生晚寢前的半個小時閱讀,四是利用每天早晨起床時間洗漱完畢后的20分鐘時間進行晨讀,五是利用每周放周假的時間去閱讀。
2.保證圖書的來源質量。人有好壞之分,同樣書也有好壞之類。壞書能使人墮落,好書能使人奮進、使人健康成長。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指導選擇圖書的方法,選擇適合于兒童身心健康發展、適合于兒童閱讀的圖書。比如:童話類、勵志類、科普類、益智類、作文類、歷史類、寓言類、詩歌類、散文類等等。
3.保證圖書質量的來源渠道,是學生健康閱讀的保障。例如:我校就建立了學生圖書館,凡是適合學生和老師閱讀的書籍,都進行了電腦刊錄,并按照國家圖書管理的要求,進行了分類電子錄入,分類上架的管理。同時,為全校的每一位師生都辦理了圖書借閱證,并配備兼職的圖書管理員,利用每周一、二、三、四的課外活動,對全校的師生開放借閱,所在的班主任及語文老師對學生進行圖書的借閱指導。
(責任編輯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