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愛娟
摘 要 習慣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最穩定的素質。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是養成好習慣的結果。好習慣是健康人格的基礎,是成功人生的根本,是每個中學生取得好成績的捷徑。許許多多的事例表明:不同的習慣是成功和失敗的分水嶺,好習慣是開啟成功大門的要素,而壞習慣則會導向失敗的歧途。
關鍵詞 好習慣 好成績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6-0136-02
好習慣,顧名思義,就是良好的習慣。那么,什么是“良好的習慣”呢?良好的習慣,就是做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會的事,并長期堅持,直到成為習慣性的行為。習慣,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那好的習慣就能讓自己走向好的一面、好的人生!學生一定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影響,與學生的成才直接相關。它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學習好的學生學習習慣都比較好,而學習不好的學生多數并不是因為腦子笨,而是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要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
學習要有計劃,“計劃的制定比計劃本身更為重要”,這是一位西方哲學家的名言。高爾基也曾經說過說:“不知道明天該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鼻‘敯才鸥黜棇W習任務,使學習有秩序地進行,有了計劃就可以把自己的學習管理好。這樣,就不會覺得時間不夠用,不會顧了這門學科就顧不了那門學科。到一定時候對照計劃檢查總結一下自己的學習,看看有什么成果和不足,發揚優點,克服缺點,使學習不斷進步。
二、要養成上課認真聽講的好習慣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在課堂上,老師能為我們講解知識、解開迷惑和指導方法等,走進課堂就不要去想其它的事,排除一切干擾;集中精力,不東張西望;聽不懂的做個標記,向老師或同學請教;多舉手,多發言;及時記下老師的板書和自己預習中不懂的內容。在課堂上認真聽講,也意味著在課后少花些功夫。所以上課認真聽講是學習好的關鍵一步,在課堂上快樂地聽講,是提高學習成績的根本方法。如果我們上課不認真聽講,就等于“抓了芝麻丟了西瓜”。
三、養成每天記錄和復習筆記的好習慣
做筆記有助于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記筆記的過程也是一個積極思考的過程,可調動眼、耳、腦、手一齊活動,促進了對課堂講授內容的理解。復習的優點在于可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學習后發生的急速遺忘。根據遺忘曲線,識記后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漸緩慢下來。因此,對剛學過的知識,應及時復習。隨著記憶鞏固程度的提高,復習次數可以逐漸減少,間隔的時間可以逐漸加長。要及時“趁熱打鐵”,學過即習,方為及時。忌在學習之后很久才去復習。這樣,所學知識會遺忘殆盡,就等于重新學習。
四、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明確做作業是為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經過預習、上課、課后復習,知識究竟有沒有領會,有沒有記住,記到什么程度,知識能否應用,應用的能力有多強,這些學習效果問題,單憑自我感受是不準確的。真正懂沒懂,記住沒記住,會不會應用,要在做作業時通過對知識的應用才能得到及時的檢查,做作業可以加深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實際上,不少學生正是通過做作業,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區別開來,對事物之間的關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變換更靈活。可以說做作業促進了知識的“消化”過程,使知識得掌握進入到應用的高級階段。做作業使新學的知識得到了應用,而且得到了“思維的鍛煉”,使思維能力在解答作業問題的過程中,迅速得到提高。
五、養成練后反思的好習慣
做完題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將知識引申、擴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后的重要環節。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后,要從五個層次反思:1.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采用的方法;2.為什么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3.為什么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4.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5.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
六、養成總結歸納的好習慣
每章每節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課后必須有小結。對所學知識進行概括,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關鍵。對此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學習一個專題,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輔成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維活躍。
參考文獻:
[1]閻華榮.中學生養成教育初探[J].邢臺學院學報,2003,(1).
[2]王先木.培養習慣、開拓知識、培育思維[J].2000,(4).
[3]向玉瓊.培養良好習慣,提高個體素質[N],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科版,1999,(6).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