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飛
一、課程開發和研究的重要性
近年來,在閩南地域出現了形式多樣的校本課程和富有特色的地方藝術課程走進了課堂,使美術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多姿多彩,這種充分利用本土有利資源,促進美術教學的發展,不但能彌補國家在課程改革上的不足之處,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生動活潑的課程更加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眾所周知,作為文化底蘊濃厚的千年古城——泉州,這里蘊藏著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傳統繪畫和別具一格的手工制作等文化底蘊。晉江深滬鎮就是這樣一個充滿詩情畫意,藝術氛圍濃厚千古名鎮,有著以發揚光大本土藝術資源為目的無私奉獻的民間社會團體——晉江市深滬書畫社。畫社成員中有位德高望重的收藏家、篆刻家陳樹林先生,多年來無償地為深滬和海內外的美術愛好者講授書畫篆刻等知識,并教出一批批書畫、篆刻能手;旅港漫畫家、企業家吳煜煜先生是香港界有名的漫畫家,在香港的各大報刊雜志發表的漫畫作品不計其數。近年來出版的三本漫畫書籍是我校師生青睞的對象。這兩位老先生非常熱心于本土的教育事業,經常無償地為學生講座和傳授知識,使本校的學生受益匪淺,有些人很早之前就拜在他們的門下當學徒。這為我們利用本土有利的美術資源開化和研究鋪好道路,為我們開發和研究校本課程,讓地方資源走進教育領域創造了有利條件。所以經過多方的探討和研究,我們把陳樹林先生的篆刻藝術和吳煜煜先生的漫畫藝術作為學生學習的內容,也成為我們研究和開發的對象。
二、課程研究和開發的實施方案
1.研究的目標
(1)充分體現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資源的有機結合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學生的藝術技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2)在挖掘和研究過程中,不但提高專業教師的藝術技能,而且使學生對地方文化資源有著更深刻的了解和領會。
(3)課程研究和開發的同時,能極大的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為我校的特色辦學和有效教學提供現實依據。
2.研究和開設的內容
針對本校的實際情況,新開發內容主要面向七、八年級的學生,并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可以自由選擇一項先嘗試學習,時間為一學期。學生也可以交替學習,或者在第二學期初可以另外選擇項目學習研究。
3.實施的辦法和過程
(1)首先,學校成為“鄉土文化進校園”傳習班,報名學習的對象是美術教師、有興趣的科任教師和部分學生代表。邀請陳樹林、吳煜煜、陳著文、林修波等篆刻、漫畫能手進行現場教學,交替傳授的方法。學生方面組織篆刻興趣小組和漫畫興趣小組,主要由參加培訓美術教師授課。
(2)學生的學習時間是安排在中午和下午放學后(中午兩課時、下午兩課時)或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時安排在周末進行學習和研究。
(3)制定培訓和學習計劃,邀請專家為教師傳授知識的同時,定期為學生講座和參與興趣小組的指導工作。
(4)興趣小組成員的組織形式,是嚴格按照自愿報名,自主學習,量力而行的原則。注重學生本能和興趣進行有計劃,有步驟學習。教學進度和學習內容,根據學生具體情況的安排有所不同。
(5)注重學科滲透和知識的拓展,學以致用。學生在學習和研究的同時,教師應把傳授的內容和課本或現實生活的事例相結合。例如,在漫畫教學時,應結合七年級上冊第二課《我的故事》,把學習到的繪畫技巧,創作依據和課程知識相結合。《篆刻藝術》應和八年級的《黑白世界》,《方寸之間》相結合。
三、課題開發和研究的效應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美術有關活動和競賽。
有了這兩個興趣班,通過實踐,不僅使學生專心學習美術技能,積極參加各項美術技能競賽活動,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2.以點帶面,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為學好美術創造一個良好的藝術氛圍。
3.促進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加強學校和社會的聯系。
通過教學,專家、教師和學生之間,不只是知識技能的學習和培訓,而是在整個發展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不僅得到地方傳統文化的熏陶,促進師生更加熱愛和愛護本土文化資源,并且利用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傳承和發揚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行列中去。
四、意義與思考
藝術的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培養學生學習藝術技能,發揮學生藝術特長,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而傳承鄉土文化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不止別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把他看作是一個綜合性的認識過程。增進教師基礎知識的同時,對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開發和研究地方資源的同時,應不斷更新和利用先進的教學條件和教學理念,充分利用新型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技術進行有效的教學,使傳統文化在美術課堂中,不再是枯燥無味的知識,而是一種受人歡迎,讓人喜歡的課程。
地方文化資源都有它的優越性和傳承性,但我們在開發和研究的同時,要考慮它的適應性和繼承性。不適合學生或整體性學習興趣不高的,就不用繼續運作,就有必要改變教學方法或“另謀出路”。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不強迫學生學,應量力而行,自由選擇學習方式為出發點和歸宿。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