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瑞瓊 張倩
【摘要】中動結構作為一種特殊的語態,引起來廣泛的討論,但更多是從語義和句法結構層面來分析的。本文則從基本層次范疇理論出發,闡釋中動結構中的動詞、副詞修飾語以及事件,希望中動結構的分析和外語教學提供一種新方法,同時希望中動結構能引起老師的注意。
【關鍵詞】基本層次范疇 中動結構
一、引言
語態,是語法研究者的一個研究主體。主動和被動語態在英語教學中得到了關注,而中動語態卻很少被提及。作為一個特殊的句法和語義結構,中動結構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并且成為語言學領域一個有熱度的話題。但中動結構的相關研究更多是關注其語義和句法結構。作為一種語言現象,其結構受制于很多因素,包括感知能力、認知能力的發展等等,僅僅將研究局限在其句法和語義結構上是不夠的。本文試圖從基本層次范疇的視角去分析中動結構,希望拓寬中動結構的研究視角。
二、基本層次范疇理論
認知語言學認為人是被可識別的機制和物體可包圍的,像書、桌子等等。認知語言學家發現一個基本層次在人們的腦海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在這個層級人們能更容易觀察物體。Rosch(1976)把從這個層次感知到的范疇稱為基本層次范疇。在此基礎上延伸出了上下位層次范疇。上位層次范疇是基本層次范疇的總結概括,而下位層次范疇是對其的細化。例如,fruit,apple,Fuji apple。基本層次范疇對于動作范疇及事件范疇也是適用的。如構成動作范疇的“move,walk,limp”和構成事件范疇的“transportation,driving a car,braking a car”.中動結構作為一個特殊的結構離不開對現實世界的劃分,因此本文將從基本層次范疇理論的視角來分析中動結構的構成。
三、中動結構中的動詞及其副詞修飾語
通常來說,中動結構中的動詞都需要一個副詞修飾語。Hale&Keyser(1986) 指出,副詞修飾語是位于動詞之后,其主要作用是提供新的信息。如“a1.The room cleans easily.”“*b1.The room easily cleans.”。有語言學家發現副詞修飾語不能省略的原因是動詞不能提供新信息(Iwata,1999)。從基本層次范疇的視角來看,事件與基本層次范疇的動作相關,動作本身就是事件的一部分。如“ The car drives”,“The cloth wears”等等。人們從“The car drives”沒有得到新信息,因此需要一個副詞修飾語提供新信息。但如果這個動作是屬于下位層次范疇的,就不用在動詞后加副詞修飾語,如“a3.This food cooks easily.”“b3.This food broils/microwaves.”因為b3中“broils”本身已經提供了不屬于基本層次范疇的新信息。
四、中動結構中的事件
徐盛桓(2002)認為動詞與名詞和其常見的語義成分組成了相關的基本層次范疇的事件。中動結構描述的就是屬于基本層次范疇的事件,這也就是說中動結構描述的事件很容易以整體的事件被激活。對中動結構來說,“the potato peels”比“the potato is peeled”更容易被當作一個整體。中動結構中的信息是對整個事件更完整的描述,而不是增加其他過程或結果。如:“a4.English translates easily.”“*b4.English translates into Chinese easily.”在人們的認知過程中有“English can be translate”這一事件的完整事件。至于它被翻譯成哪種語言這種信息就不屬于基本層次的范疇。
五、結語
認知語言學的發展為中動結構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本文從基本層次范疇的角度分析了中動結構,希望能幫助人們理解中動結構的形成以及其操作機制。本研究為外語學習者掌握此特殊結構提供了一定幫助,同時對外語教學也有一定的意義。
參考文獻:
[1]Iwata,S.On the status of implicit arguments in middles[J].Journal of Linguistics,1999.
[2]Hale,K.& Keyser,S.J.Some transitivity alternations in English [J].Center for Cognitive Science,1986.
[3]彭瓊,梁麗.基本層次范疇對英語中動結構的詮釋[J].外語教育.2004.
[4]徐盛桓.語義數量特征與英語中動結構[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
作者簡介:
閆瑞瓊(1992-),女,漢族,河南鄭州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張倩(1991-),女,漢族,河北秦皇島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