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娜+胡曉旭+趙萍



摘 要:為完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解決目前高職院校專業評價存在的問題,基于系統工程理論,構建了高職院校內部專業發展狀態評價體系,利用Web網絡技術開發了評價系統,實現了在線數據采集、數據分析和數據共享;利用“互聯網+”教育環境,構建了全員、全面、全過程的運行機制,實現了多主體客觀評價,形成了部門間聯動育人的協同力;結合模糊數學基本理論方法和大數據分析手段,實現了各專業的橫向比較分析和專業逐年發展狀態的縱向量化分析。通過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6年的實踐證明,該評價機制科學、穩定,具有可操作性,能夠有效地監控高職院校各專業的發展狀態,為專業發展提供可靠的依據。
關鍵詞:互聯網+;專業評價;高職院校;機制
作者簡介:徐雅娜(1970-),女,遼寧蓋州人,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副校長,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管理研究;胡曉旭(1959-),男,安徽六安人,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研究;趙萍(1979-),女,河北趙縣人,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研究。
基金項目:中華職業教育社2016年重點研究計劃課題“‘互聯網+背景下專業發展評價與監測機制的研究與實踐”(編號:ZJY16048),主持人:徐雅娜;遼寧省教育廳項目“高職院校專業發展狀態評價與監測機制的研究與實踐”(編號:W2015235),主持人:徐雅娜。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7)18-0026-04
一、引言
專業是高職院校實行人才培養社會功能的基本單元,整體而言,專業發展水平是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主要體現,也是高職院校發展實力和管理水平的客觀反映。專業建設水平直接反映了學校市場定位的合理性以及學校在教育資源的分配流向上的合理性。就遼寧省的情況來看,一般而言,高職院校設有20~60個專業,這些專業在學校的地位、作用以及它們的發展水平并不平衡,如何科學地評價和監測這些專業的發展狀態并及時實施有針對性的合理調控是學校宏觀管理的首要任務,也是學校實現資源優化、專業優化的前提。因此專業評價是目前各校普遍重視的一個課題[1-4]。
但由于專業評價涉及數據量大,頭緒繁雜,各種因素間關系復雜,定性與定量難度很大,目前各校的專業評價大都停留在人為定性評價的階段,還沒有形成規范的專業評價機制,更談不到預警、診斷、改進與提高的促進保障作用。主要表現在:①以定性評價為主,定量的指標采用不多,缺乏基于“大數據”分析方法;②評價“重結果、輕過程”,缺乏對人才培養過程的科學評價;③評價指標本身的信度、結構效度和相關性缺乏嚴謹的統計分析支撐;④指標體系的類化、層化與序化缺乏科學的論證;⑤評價手段單一,主體單一,有失全面性、系統性。
為實現對專業發展狀態的客觀評價,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基于系統工程的研究方法,構建了高職院校內部專業評價體系,從涉及專業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各個層面全面地評價了專業的發展狀態[5],通過對學校2011年度~2016年度各專業發展狀態的測評,證明該系統是科學的、全面的、可行的。在此基礎上,本文采用大數據和“互聯網+”思維理念、手段構建人才培養全員、全面、全過程的系統運行機制,結合模糊數學基本理論方法,形成對專業發展狀態的量化評價,并以此為基礎,實現各專業發展狀態的年度橫向比較分析和專業逐年發展狀態的縱向量化分析,從而實現對專業發展狀態的客觀評價,為學校發展和專業建設提供客觀依據。
二、專業發展狀態評價系統的運行機制
(一)專業發展狀態評價系統的開發
目前,隨著“互聯網+教育”逐步融合,高職院校的網絡化、信息化環境已逐步成熟,這使得基于網絡的數據采集模式成為可能。為提高專業評價的效率,實現數據網絡共享、自動匯總、數據分析等功能,本文采用B/S模式,利用ASP.NET技術和SQL Server 2005數據庫開發了專業發展狀態評價系統[6]。本系統采用MVC三層框架模式[7]進行開發,整個體系結構分為數據處理層、業務邏輯層和用戶應用層。數據處理層主要任務是進行數據資源內容的建設,將采集單位數據、評價指標數據、評價結果數據等各類數據存放在數據庫中進行管理;業務邏輯層主要任務是對專業發展狀態評價的業務流程進行處理,并實現對數據的訪問;用戶應用層主要任務是為業務主管部門提供各種應用服務。
根據評價工作的需求,本系統采用分級用戶管理機制。教學系用戶登錄系統之后能夠完成所屬專業的數據采集和評價;職能部門用戶登錄成功之后能夠依據各評價指標和觀測點的評價標準和量化標準對各專業進行評價,各職能部門只能查看本部門的評價信息;業務主管部門擁有最高權限,業務主管部門可根據采集數據和評價數據進行數據分析,生成相關圖表和整改意見,系統管理員(由業務主管部門指定)可以對用戶、采集單位、專業和評價指標進行分配管理;校級領導可查看評價結果、各評價單位的評價情況和各項數據分析報表。
專業發展狀態評價系統由登錄模塊、數據采集模塊、數據分析模塊和后臺管理模塊等四個功能模塊組成,其中,登錄模塊實現了權限管理功能,包括登錄和修改密碼2項功能;數據采集模塊以采集單位為基本模塊,實現教學系和職能部門獨立評價的功能;數據分析模塊包括采集單位數據匯總、各專業按年度橫向比較分析、按年度縱向分析、按評價指標單項分析等功能;后臺管理模塊主要包括用戶管理、指標管理、采集單位管理和專業管理4項功能。系統的功能結構如圖1所示。
(二)多主體客觀評價
在人才培養的大系統中,專業的發展與教學系和各職能部門是息息相關的,教學系和各職能部門的管理效力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專業人才培養的效果,但由于實際管理體制的功能劃分,割裂了這種聯系,無法形成部門間聯動育人的協同力。由于專業發展狀態評價體系具備多用戶在線評價的功能,因此,利用本系統可以構建全員、全面、全過程的專業評價機制。在使用系統進行數據采集之前,管理員首先通過后臺管理模塊中的“采集單位管理”功能將各指標和觀測點分配給相關部門,然后為各采集部門設立用戶密碼以保障評價的安全性。各部門根據自己的密碼登錄后,就可以進行修改密碼、評價和錄入相關工作數據等操作。
整個評價過程由專業自評、教學系評價、職能部門評價、多維診斷、專業改進、再評價六個環節組成。專業自評是指被評專業依據評價指標對本專業辦學情況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上撰寫專業建設情況自評報告,報告涵蓋評價的九個分項指標的具體情況和數據,并上傳相關佐證材料;教學系評價和職能部門評價是各部門對其業務相關的觀測點進行評價或錄入相關工作參數,由系統自動計算評價結果;多維診斷是指在系統匯總評價結果的基礎上由業務主管部門根據采集數據通過數理統計的方法研究各專業的發展態勢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整改建議。專業改進是學校各專業根據評價結果和學校提出的整改建議對人才培養的各項工作進行反思和整改,通過有效途徑提高專業的綜合實力。再評價是在專業改進后,進行新一輪的評價。
專業發展狀態評價實質是一個定性評價,為保證評價的客觀性,本文借助模糊數學的思想,采用賦值量化的方法來確定各觀測點的評價分值。根據各觀測點的評審標準和參數特點,本文主要采取“結合佐證材料賦值”“根據工作開展情況賦值”“二元判斷”“分段賦值”“建模計算”“結合其他考核結果計算”“討論賦值”等幾種量化模式,實現評價結果由定性分析轉化為定量分析。幾種評價模式的觀測點示例如表1所示。對于采用“結合佐證材料賦值”“根據工作開展情況賦值”“二元判斷”三種量化模式的觀測點,評價單位根據賦值標準給出評價分值;對于采用“分段賦值”“建模計算”和“結合其他考核結果計算”三種量化模式的觀測點,評價單位只需要輸入對應的參數,系統就能自動計算出評價分值;對于采用“討論賦值”的觀測點則要根據討論結果給出評價分值。
通過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6年的實踐證明,這樣的運行機制可以充分利用系統的分析功能和數據存儲功能多角度多方面地客觀評價各專業的發展態勢,打破了以往各教學系和職能部門相對獨立的狀態。
三、專業發展狀態的監控
由于系統中的各項指標和觀測點已經被量化,專業發展狀態評價系統就可以被看作是一個數據比較分析系統,通過對歷年評價數據的統計分析就可以有效地監控專業的發展路徑,及時對專業狀態進行綜合診斷。利用本系統,學校可以進行各專業的橫向比較分析和專業逐年發展狀態的縱向量化分析。橫向比較分析是通過統計計算各專業在評價當年的總分值、各分項指標的分值及其相對上一年度的增量,以確定各專業在評價當年所處的位置和相關影響因素的變化情況,該項分析有助于各專業查找差距,取長補短,調整專業建設工作重心。
下面以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2015年的評價數據分析為例。2015年評價體系的9個方面對專業評價總分影響的定性分析圖如圖2所示,該圖不僅直觀反映了學校2015年各專業的發展狀態,而且還反映了專業建設、師資建設、課程建設、教學管理、實踐教學、教科研、學生狀態、招生就業、特色項目9個方面對專業的影響。從圖2可以看出,招生就業的變化對評價總分的影響最大,招生就業曲線與評價總分曲線變化趨勢的正相關性很明顯,其他指標的影響程度次之,這與專業發展狀態的影響因素的次序大致相同。2015年相對2014年招生增量分值的橫向比較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如圖3所示,從圖中可直觀看出全校專業整體的變化情況以及第一志愿報錄比、省內計劃完成率、省外計劃完成率、三本率、報到率等5個因素的變化情況,據此分析結果,學校招生部門可以有針對性地調整各專業的招生計劃。
相對于橫向比較分析,評價專業的縱向量化分析對專業發展和專業布局調整的指導意義更大一些。通過累計5年以上的評價就可以進行專業發展趨勢分析,實現對專業的監控和預警。通過統計計算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各專業6年排位的平均值、極差、離散系數和線性趨勢線斜率,從宏觀角度評價各專業的發展態勢。5個典型專業的具體數據見表2,其中專業總體排位的平均值表征了專業的總體發展水平和相對穩定性,數值越小,專業的發展水平越高;“極差”和“離散系數”表征了專業的發展穩定性,“極差”反映了專業承受突發事件沖擊的能力,數值越小,專業的成熟度越高;“離散系數”表征了專業發展的穩定性,數值越低,專業發展越穩定;用統計學方法將專業各年度排位值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回歸線的斜率,表征專業的發展趨勢,正數表示呈上升趨勢,負數表示呈下滑趨勢,數值的絕對值越大,表示上升或下滑的速度越快。
從表2可以看出,專業1平均排位居前三,極差和離散度較小,趨勢線斜率趨近零,說明該專業總體發展水平高,發展比較穩定;專業2平均排位居后十,極差和離散度較小,發展趨勢不明顯,說明該專業的發展態勢不好;專業3平均排名居中段,極差和離散度較大,但發展趨勢不明顯,說明該專業發展存在起伏,需進一步分析其分項指標,查找其發展不平衡的原因;專業4平均排位靠后,極差和離散度較大,正向發展趨勢比較明顯,說明該專業發展呈上升趨勢;專業5平均排位居中段,極差和離散度較大,負向發展趨勢比較明顯,說明該專業發展呈下降趨勢,且發展不穩定,需進一步分析,查找原因。
由此,通過這樣的統計分析,可以有效地監控各專業的發展態勢,診斷出各專業在發展過程存在的問題,學校可以對癥下藥,對其施以有效的措施,促進專業健康發展。
四、結論
本文以“專業發展狀態”為切入點,以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導向,采用大數據和“互聯網+”理念和手段構建全員、全面、全過程的專業發展狀態評價機制。采用這種評價機制弱化了功利性傾向,構建了“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形成部門間聯動育人的協同力;用數據說話,采用定量分析,促進專業準確定位,實現辦學特色的多樣化。通過每年對專業的發展狀態進行量化評價,并結合不同專業的市場環境給予科學、客觀的評價,形成了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及時對專業狀態進行綜合診斷、預警和糾正專業發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保障專業正確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軌跡,實現了學校資源的優化配置。通過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6年的實踐證明,該評價機制科學、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陳琦.高職院校發展性專業評價指標體系建設探究[J].寧波職業教育學報,2016,18(3):5-8.
[2]孫愛東.高校專業自主調控模式下的專業評價機制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3):44-46.
[3]姜慶偉,王曉江.高職院校專業建設評價體系分析與構建——以陜西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3(26):14-16.
[4]劉經蘭,劉松林.影響高職專業評價真實性的因素及對策[J].職教論壇,2010(7):42-46.
[5]徐雅娜,胡曉旭,趙萍.高職院校內部專業評價體系的研究[J].職教論壇,2016(6):21-25.
[6]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高等學校專業發展狀態評價系統V1.0:中國,2013SR068006.
[7]Jon Galloway, Phil Haack, Brad Wilson,等.ASP.NET MVC 4高級編程[M].孫遠帥,鄒權,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 殷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