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連市第十一中學)
摘 要:微課是當代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信息化教學資源,它將多媒體等各種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等完美結合,展現了微課獨特的優勢。就微課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方式、效果展開論述,并著力對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以期得到更大的改進。
關鍵詞:高中歷史;微課;高效
微課又名微課程,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微課的類型,因使用對象、應用環節和教學目的不同而非常豐富。有講授類、啟發類、演示類、展示類、自主學習類、探究學習類等等。作為一線教師,對“微課”教學的學習、制作和實踐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微課在歷史教學中所起到的作用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一些學生不具備基本的歷史常識,對于改變這一現狀,微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利用網絡為學生提供一些簡短的視頻即微課程教學,這些視頻大多都是十分鐘左右,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會因為時間太長而感到勞累,而且面對那些課本上沒有出現過的圖片學生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學習與記憶,將老師口授的教學內容改為“欣賞”視頻,這種學習方式對學生來說也是非常新穎的,而且在微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培養學習興趣。
2.滿足靈活的時空學習要求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教育教學也開始不斷地調整和跟進時代的步伐。其中微課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出現的。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輔助學生預習,對某一概念、知識點和誤區進行整合處理錄制成微課,讓學生在學習新課之前觀看,以便在課堂上實現更高效的學習;也可以將課后習題和補充內容錄制成微課進行講解,以解決課時少、內容多的問題。
3.有較強的針對性
微課除了短小精悍、易于傳播分享、不限時空之外,目標明確、內容凝練、針對性強也是它與其他資源相比的最大優勢。這種優勢恰好符合了以人為本教育理念下個性化、分層次化學習的要求。微課的傳播不只是在課堂上的固定時間統一觀看,而是學生可以在課下的任意時間觀看,有很強的自主性,因此,除了統一要求之外,一些擴展性的和基礎性內容的微課,不同層次的學生就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性學習培優補弱,避免了時間的浪費,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微課應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功利性強
由于微課是新生事物,在向教學領域傳播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并不是特別愿意接受,加之可利用的成型資源比較少,開發和制作需要耗費很多的精力,同時也面臨著大量的技術難題。現行情況下,很多單位都是強行推廣,任務式布置,或者在各種公開課和教學比賽中作為量化要求,這種功利化的形式,雖然有利于微課的快速推廣,但是卻很難保證制作質量和深入的研究開發欲望。
2.系統性差
微課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現代人快節奏的碎片化學習的需求,但是卻忽視了知識和資源的系統性。實質上,學習時間可以碎片化,但知識必須具有一定的系統性,零散碎片化的信息在人的大腦中也無異于垃圾,是不具備合理效度的。由于微課是新興產物,加之功利的、任務式的偶發制作,很難有系統的與學科知識配套的微課存在,這就影響了微課的使用價值。
3.重創新輕借鑒
由于微課是新興產物,而且也成為教育界炙手可熱的一種教學方式,很多單位和機構都在盡力引進和推廣微課,導致很多一線教師蜂擁投入到微課創作當中,花費大量精力去尋找主題和設計錄制,尋求新穎,講求創新,但忽視其實用性,也恐于借鑒擔心重復,不再是為了提高效率而使用,單純是為了“用”而“用”。事實上,微課雖然是新興的,但這種短小精悍說明某一問題的相關網絡資源非常豐富,大多是一些專業人士制作的小視頻,例如一分鐘歷史、三分鐘視頻、歷史歪歌等內容形式都非常多,大家在創新的同時也不妨大膽借鑒,在達到教學目的的同時也節省了部分精力。
4.投入大、使用和傳播性差
一個微視頻需要四個與微課相關的資源:微教學設計、微學習課件、微教學思考、微學習指南(任務單)。因此,從選題到設計、再到字斟句酌的詳稿和四個配套資源,需要教師投入很大的精力,同時也很難保證每一課都有配套微視頻,加之一些單位資源有限和教師的基本素養各不相同,如視頻畫面清晰度、噪音以及方言等問題,都可能影響視頻的使用價值。
三、微課應用中的啟示
微課由于其短小精悍、交互性強、影音結合等優勢,在教學使用過程中起到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滿足不同時間地點的學習要求的作用,靈活地利用了碎片時間,適應了數字化、信息化的時代發展要求,提高了學習效率,適合個性化和分層次的學習要求,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在應用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由于是新生事物,應用普及速度較慢,而且視頻的質量和應用傳播有限,特別是系統性差,無法實現“碎片時間、系統學習”的要求。
總之,微課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輔助手段,是學生利用碎片時間系統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在未來的使用錄制過程中,將會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知識需求,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并著力打造豐富多彩的系列微課程,滿足學習要求的同時,形成系統性的知識體系;構建穩固的微課傳播平臺,定時定量地上傳微視頻和配套的學習內容是必不可少的。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教師自身素質和認知水平的提升,適應學生自主高效學習的系統性優質微課將會源源不斷地產生。
作者簡介:高杰(1986—),女,漢族,東北師范大學碩士,現為大連市第十一中學教師。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