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小剛
(廣東省云浮市新興縣田家炳中學)
摘 要:課堂導入是教師講授新課前,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一種方式,是教師引導學生進入課堂的切入口和教學內容的聯絡點,是各教學環節之間的過渡手段,是教學成敗的關鍵一環。結合高中教學實際,就如何妙用課堂導入的幾種方法,即用時事熱點、故事、漫畫、小品、小實驗等為話題導入新課,緊緊抓住學生的心,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談談自己的拙見。
關鍵詞:政治課堂;導入;興趣;有效性
為什么課堂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呢?教育家卡特金曾說:“教學效果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我們的政治課堂該怎樣去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我個人認為政治教師必須做到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能夠激發學生好奇心和使學生產生興趣的導入,緊緊抓住學生的心,從而達到提高政治課堂有效性的目的。
一、用時事熱點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
與時俱進,熱點引領是政治教師培養學生學科興趣的別開生面的一招。教師在導入環節使用這一招,更能讓學生興趣盎然,更能彰顯政治課堂的時代感召力。如,在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時,我選用了“扶還是不扶?”導入新課。四川達州城區正南花園附近,65歲的蔣婆婆摔倒在地,造成大腿根部粉碎性骨折,蔣婆婆摔倒后,手里死死抓住一位9歲小朋友的手,稱自己是被小孩撞倒。小朋友家人表示,3個孩子當時是去攙扶老人的,卻被誣陷,事件拉鋸5個多月后,家長報警。經過達川區警方調查,周圍多位群眾證實,認定受傷蔣某某系自己摔倒,蔣某某及兒子龔某某的行為屬于敲詐勒索,蔣某某和龔某某分別被行政拘留7天和10天,并處罰款500元。這些事情是學生非常關心的,因而時事材料一提出,馬上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我則趁熱打鐵開展全民大討論:(1)該不該扶?(2)敢不敢扶?又應該怎么去扶呢?通過設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很快就進入了新課的學習狀態。
二、用故事導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學生大多喜歡聽故事,通過故事可以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在《生活與哲學》的教學中使用得比較多。如,在講《矛盾特殊性原理》時,引用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都是絕代佳人,分別享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美譽,但四位美人又都有生理缺陷,西施耳朵特小,王昭君腳特大,貂蟬有孤臭,楊玉環形體過于豐滿,以至于走路時的響聲不堪入耳,四大美人如此之美,但同時她們也有缺陷,她們的缺陷也各有其特點,由此可見,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側面各有其特點,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三、用漫畫導入新課,活躍課堂的氣氛
漫畫以一種輕松、歡樂的情調來表示深刻的內容,使用漫畫對活躍課堂氣氛、開啟學生心智、培養學生興趣、提高教學實效大有益處。如,在講授“信用卡”知識的時候,我畫了兩張漫畫:左邊“喜刷刷”(高興地無限刷卡),右邊“頭低低眼濕濕”(窮得精光的年輕人)。這兩幅漫畫形成了鮮明對比,它們來自于我們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很多剛出去打工的年輕人都會犯的錯:不顧后果地瘋狂購物),但是又回歸到學生的生活,教育學生從這兩張形象的漫畫中明白一個道理:日常生活中要學會理性消費、合理消費,否則,就會像右邊那個“主人公”一樣,慘不忍睹。精選的“漫畫”不僅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更引發他們去思考,還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四、用小品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
現在的學生好動,對新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因此,設計新穎的活動能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激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我在上《貨幣》的時候,先在講臺上放一個桃子,然后請三位學生用不同的東西來與我交換。第一位學生用書來交換,我說:“我不需要書,因此桃子不能換給你。”第二位學生用一支筆來交換,我說:“對不起,我也不需要筆。”第三位學生靈機一動,從口袋里掏出一元錢來買,這時我便接過錢把桃子給了學生。這時學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我抓住時機引出“貨幣”。
五、小實驗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熱情
在講“用量變引起質變的原理看問題”時,我選了幾名同學分別到講臺前進行吹氣球實驗,看看誰能把氣球吹到最大而不破,學生興趣很高,我還醒他們要掌握好度。實驗一開始,每個人都很賣力氣,可沒幾下就都不敢再用力了,有的同學還把氣球吹破了。實驗結束后,我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感受,總結實驗經驗,使他們通過實驗體會到“適度”的重要性,從而讓他們真正理解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實踐證明,新課導入精彩,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政治課堂的有效性。
總之,課堂導入是一門藝術,良好的導入是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眾多環節中比較重要的起始環節,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起到關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東升.讓政治課因導入而更加精彩[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0(5).
[2]周麗娜.淺談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導課藝術[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7(8).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