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化偉
近期全國校園學生欺凌暴力事件屢有發生。一個個血淋淋的案例讓人觸目驚心,這種暴力傾向已經嚴重影響到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學習,嚴重威脅著學生身心健康,也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生命無價,安全第一。生命不保,何談教育。因此繼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之后,教育部聯合中央綜治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等部門,針對學生欺凌問題聯合發布《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依法懲戒和綜合治理,防止類似事件的發生。面對欺凌事件,我們學校責無旁貸,在班內開展了校園欺凌專項治理工作。排查隱患,強化教育,完善制度,暢通家校溝通渠道,細化安保舉措,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切實保障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為更深入地做好該項工作,呵護每一個孩子的生命安全,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積極開展工作,家校聯手共同抵制校園欺凌
主動召開家長會,爭取家校共育。召開家長會的目的在于以家庭教育入手,加強孩子品德教育,讓家長充分認識校園欺凌的危害性。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家校合力,共同推進該項工作,打造一個平安和諧的健康教育生態。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無論您在生產崗位上責任多么重大,無論你的工作多么復雜,多么富有創造性,你都要記住,在您家里,還有更重要更復雜,更細致的工作在等著您,這就是教育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人格的影響。各位家長要加強自身道德修養,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創設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圍,學會關愛孩子。寬嚴相濟,愛之有道,區分開愛和溺愛,不要讓愛變成害。在平等、民主、尊重的原則下多與孩子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能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真正熟悉孩子、了解孩子,不要當孩子成長中最熟悉的陌生人。做孩子的良師益友。面對貪玩不思進取的孩子要堅持不拋棄、不放棄,多些信任,真正地接納與包容孩子。
二、關注孩子的異常行為,及時捕捉隱患征兆
有欺凌傾向的孩子性格多顯得霸道,情緒易沖動,多以自我為中心,日常得意于以大欺小,對弱小者缺乏同情心。受欺凌的學生存在身上有傷痕與淤紫,衣服偶有被撕破,常說頭疼、肚子疼、胃口差,夜間有失眠做惡夢現象,流露出不愿意上學或向家長要求轉學的意向,有經常丟錢或丟失心愛的物品等現象發生。若有此類情況出現,家長要及時和老師、學校方面溝通。
三、暢通家校聯系渠道,及時發現,聯手解決
班主任要在開學初公布自己的聯系方式,利用現代智能通信方式,組建本班家長的微信群、QQ群或者飛信群。在學校發現孩子有異常行為時,老師要及時聯系家長詢問在家表現有無異常,同時調查周圍同學有無和其他同學發生矛盾,或者有無與不良社會人員接觸。家長若發現孩子在家表現異常,也要及時和老師溝通,共同查找孩子表現異常的原因,把一切可能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四、面對欺凌,教育孩子學會科學應對
1.教育孩子在預感有可能遭遇欺凌時,要第一時間向家長、班主任老師報告,不要忍氣吞聲,更不要私下非理性解決。
2.教會孩子在遭遇欺凌暴力時,要機智面對,冷靜處理,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學會求救,懂得自我保護。
3.教育孩子一旦遭遇了欺凌暴力,要穩定情緒,不要以暴制暴,一定要及時與學校、老師溝通,弄清真相,讓學校老師出面協調,必要時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五、多措并舉,構筑立體化防控模式
1.精心制作PPT課件,召開主題班會,力求學生的印象深刻。通過觀看PPT課件,圖文并茂地向學生講解什么是校園欺凌,如何科學理智地應對,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
2.舉辦手抄報展覽。班主任安排學生制作手抄報,在制作手抄報的過程中,學生自行思索自行表達,通過五彩斑斕的手抄報展覽,讓更多的學生對校園欺凌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3.積極協調校園行政值班和保安巡查。確定重點巡邏時間(早晨上學,中午放學后,下午放學后)和重點場所(操場、花園、廁所,教學樓后)。
4.實行班干部每日匯報制度。每天班干部對情緒異常的學生進行匯報,班主任及時和相關學生了解情況。班干部還要對學生是否攜帶危險物品進行排查,若有發現,立即匯報,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5.和任課教師積極溝通,同時按照一崗雙責的要求,實行欺凌事件“首接制”,無論在課堂內外,只要遇到此類事件,一律要積極作為,不得推諉逃避。
總之,呵護每一個孩子的生命與健康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讓我們多方攜手抵制校園欺凌,為孩子們創設一個安全、快樂的成長環境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羅建河.國外中小學校園欺侮行為研究述評[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7(9).
[2]孫臨美,林玲.兒童校園欺凌問題的現狀歸因及對策[J].校園心理,2009(3).
[3]李瓊,姜洋.校園欺凌現象及其防治策略[J].甘肅教育,2009(5).
[4]劉曉梅.以復合措施處理校園欺凌問題[J].青年研究,200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