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秀雪
(福建省羅源縣實驗小學)
拓展閱讀指的是就語文閱讀教學某一閱讀素材相關的某一主題,搜尋更多的閱讀材料加以閱讀與整理,從而對該素材描述的事件所處的大背景,或者某個特定的視角形成自己的認識,進而加深課堂閱讀素材的理解。拓展是課改倡導的新的教學理念之一?!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運用語文的規律。”在這些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教師認識到教學中以某一閱讀主題為目標,要搜尋更多的學習資源,進行課堂閱讀的拓展,這樣才能為語文課堂打開通向大千世界的窗口,才能迅速有效地擴大學生的閱讀理解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如何進行有效的拓展閱讀呢?
一、新的教材內容具有開放性和彈性,立足教材特點,進行有效拓展
(一)在文中的插圖處進行拓展
新教材對每一篇、每一單元的圖像進行了精心的構思和編排,課文中的插圖大都是課文中重點的段落內容和課文中心的體現,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能從中直接觀察理解課文的中心素材。所以在注意文字內容學習的同時,抓住教材的插圖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幫助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或者利用插圖結合課外閱讀所積累的知識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是學生課內外知識有效融合的方法之一。在進行《風箏》這篇課文的教學時,讓學生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課題,引導學生觀察插圖,讓有放過風箏的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經歷,用一些完整的語句,從人物的動作、神態、姿勢、心理等去說是怎么放風箏的,一兩句、三五句,只要能做到內容真實就行了。這樣既給了學生一個把課外知識在課內釋放的機會,又讓學生一下子就體會到“我們”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這個圖文和生活經歷相結合的拓展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接下來的學習就水到渠成了。
(二)在關鍵語句處進行拓展
一篇文章中的關鍵語句有的起到提綱挈領、點明中心的作用;有的起到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有的則是一條主線貫穿全文。我們可以根據各自的特點進行閱讀教學的拓展。在《玩出了名堂》教學中,“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現是在玩耍中產生的?!闭n文開頭帶有議論性色彩,并且是課文的總括。文章恰恰就是以“玩”為線索,以“名堂”為中心告訴我們要在玩的過程中養成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習慣。因而教學中借此讓學生進行交流他們所知道的“玩出了名堂”的人和事的資料拓展,使學生體會到玩耍與發明創造是有聯系的。
(三)在文中空白處進行拓展
文字是一種符號,文字背后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和感情,包含了許多令人遐想的“空白”。如《小攝影師》一文的最后部分:“請轉告他,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备郀柣鶎τ浾吆托∧泻⒌膽B度上形成鮮明的對比。聯系全文,請學生討論小男孩是否能來,找出自己觀點的依據,并發揮想象,續些故事。教師讓學生在感悟了文本內容,領略了作者語言的精妙后進行練筆——續寫的拓展訓練,充分利用了教材設計的開放性,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激發了學生的豐富想象力,這是內化語文綜合素養的過程體現。
二、課堂教學過程是可以預設的,在預設過程中,進行有效拓展
(一)在新課導入處進行拓展
在學生學習新內容之前,對閱讀的內容或作者,或是和課文背景、主要人物、主要事物相關的內容進行拓展,讓學生在已有經驗和即將學習的新知識之間建立某種聯系,以便盡快進入對新知識的學習。讓這些生動、真實的材料調動起學生好奇心,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為學習新課增加動力。如教《黃山奇石》一課之前,教師讓學生觀看黃山風景的系列圖片,有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黃山的資料進行介紹。說說“黃山四絕”的名稱來歷。通過介紹有關黃山的資料,讓學生從中感受黃山風景的美輪美奐,調動起學生學習的激情,拉近了學生和作者及文本之間的距離,為后面理解課文作好鋪墊。
(二)在突破課文難點處進行拓展
當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文本的內涵有一定的差距時,教師應設置一定的拓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教材中描寫海水和海域物產的段落是本課的重點,對于沒有見過海域的學生來說,也是教學的難點。在引導學生體會“五光十色”這一詞的準確性時,教師問:想寫顏色多的詞語還可以用哪些詞?學生列舉了“五顏六色、顏色各異、色彩繽紛、色彩不一”等等,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并提示他們自由讀讀課文內容,再欣賞教師提供有著西沙群島美麗海水的影像讓學生欣賞,隨后比一比哪個詞最貼切。這樣的拓展訓練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又突破了課文的難點,使學生的閱讀信心倍增。
(三)在課后延伸處進行拓展
學課文的目的就是要懂得“舉一反三”,所以,在即將學完一篇課文時,教師有針對性地向其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使閱讀及時向課外延伸。如學完《畫家鄉》這篇課文后,我問學生你們的家鄉——羅源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呢?最想了解自己家鄉的什么方面呢?建議同學們找找關于羅源歷史、羅源物產及羅源風景名勝等方面的書籍,認真讀讀,我們利用班會課開展《家鄉知識知多少》主題活動。這樣的拓展充分利用了學生的閱讀期待,緊緊抓住學生的閱讀興趣,抓住學生迫切求知的心理狀態,使閱讀教學得以有效的展開,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增加了閱讀量。
立足文本,著眼過程,對文本進行拓展閱讀,讓學生把課內外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把從各方面得來的知識在課堂上充分釋放出來,這樣的語文課一定會讓全體師生身心愉悅,快樂無限且受益頗多。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