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剛
(甘肅省隴南市成縣東街小學)
一、錯別字產生的原因
1.學生方面的原因
(1)年齡因素
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十分有限,讓他們將注意力長時間地集中在無趣的寫字練習上是很難的。還有一些學生做作業時有意無意地比速度,寫完作業又不檢查,當然也會寫出許多錯別字。
(2)記憶因素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實驗結果遺忘曲線表明:人在識記后,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但是與遺忘作斗爭的最好方法是經常去復習。一些學生學會生字后從不進行復習,就造成了學生寫錯別字。
(3)感知因素
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知覺的一個重要特征是觀察事物籠統、不精確,辨別能力和空間方位知覺能力都較差。他們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現象,看不出事物的聯系及特征。當然,這種現象也是一種自然心理成長現象。因此,學生在識字和寫字時,常常對相似、相近的字產生感知失真,失真產生的直接結果就是寫錯別字。如以下幾種常見的情況:①字形相似,如“灸—炙”“戍—戍”;②局部不同,像“床—麻”“盲—肓”;③字的筆畫相同,位置不同,如“未—末”“土—士”“田—由”;④字的結構相同,位置不同,像“陪—部”等。
2.漢字本身的原因
(1)結構復雜
漢字結構差別大,僅《新華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個漢字,不同的結構成分約有l000個筆畫之多。而且,每個字形體差異小,多一筆,少一筆,長一點,短一點,就成為不同的字或不成為字。
(2)同音字多
在普通話中,有1000多個單音節同音字。如果不計聲調,漢字僅有418音節,每個音節平均有同音異形常用字733個,存在一字多音(調)、一音多字的現象。例如,“紀念—紀年”“業績—業跡”等,都是因為音義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3.其他原因
(1)教師原因
識字教學是寫字教學的基礎,小學生沒有全面掌握字的音、形、義是他們寫錯別字的根源。這就要求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必須根據字的特點和構字規律把字的音、形、義緊密結合起來。但是,日常教學中,有些教師往往是重視句、段、篇的教學,而忽視識字教學,這也是導致學生寫錯別字的一大原因。
(2)社會原因
隨著社會的發展,商家為了標新立異,在街頭、報刊、影視上,會故意使用一些錯、別字。有的甚至是錯誤百出,一句話正確的字沒幾個,而很多都是常用字詞。比如蚊香廣告上的“默默無蚊”,摩托車的“騎樂無窮”,美容店的“我型我塑”等等。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這勢必會給小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使他們無所適從,從而產生錯別字。
二、糾正錯別字的方法
1.把好生字關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是不可忽視的,一旦識字這一關把握不好,將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產生嚴重的影響。教學生字時,我嚴格要求學生把每個字的一筆一畫寫端正,引導學生熟練掌握所學的生字。例如,“及”不能寫成“乃”,“禿”不能寫成“秀”……寫錯的字要求重寫,直到寫正確為止。
2.把好批改關
在批改學生作業、試卷時發現錯別字,我都會將錯別字用紅筆圈出來,再指導學生改正,必要時還要求重新抄寫容易寫錯、常寫錯的字。
3.把好習慣關
學生做完作業后,我要求他們仔細反復檢查作業中是否有錯別字,發現錯別字,馬上改正。堅持這樣做下去,學生自然就會養成反復檢查作業的好習慣。
4.把好監督關
除了讓同學自己檢查自己的作業之外,在平時的學習中,我還讓學生互相審閱作業,發現錯別字,馬上給對方指正。開展這一活動,學生的興趣極濃,找出了錯別字的學生就像警察捉住了小偷一樣高興。
5.把好字典關
我要求學生堅持天天帶字典回家、回校。在預習課文或讀課外書時遇到容易混淆、容易寫錯、難寫難記的字時,我都讓學生查字典,使他們認清筆畫、牢記字形。這樣記憶的效果比老師教還要好,學生還可以從字典上了解到這些字的意思和用法,能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
6.把好生活關
日常生活離不開使用文字,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錯別字,會使學生認識到正確使用文字的重要性。例如,讓學生觀察商店的價格牌、路邊的廣告牌、墻上的報告欄、商品說明書等,如果發現錯別字就要記下來并改正。
7.把好鞏固關
對小學生的識字教學要注意復習鞏固,根據遺忘先快后慢的規律,對學過的字要及時復習,要求學生充分利用課前、課后、飯前、飯后,對已學過的生字寫寫畫畫,加強識記。小學生雖然求知欲強,記憶力好,但他們年齡小,學得快,忘得也快。因此,教師在識字教學中要做好復習鞏固工作,復習鞏固是識字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除了可運用抄寫、聽寫、默寫的方法進行鞏固外,還要在閱讀中常?!耙娒妗?,介紹一些有益的課外書讓學生閱讀。通過這樣的反復強化訓練,不斷刺激孩子們大腦,把識記生字新詞的錯誤率降下來。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