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肖瑛
2877例嬰幼兒血清25-羥基維生素D檢測結果分析
劉肖瑛
目的分析嬰幼兒血清25-羥基維生素D檢測結果。方法2877例常規體檢的0~6歲嬰幼兒, 按照性別、年齡段不同分組, 經由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檢測血清25-羥基維生素D, 分析檢測結果。結果2877例嬰幼兒中25-羥基維生素D平均值(82.43±14.26)nmol/L;其中0~1歲151例平均(115.11±22.13)nmol/L, 1~2歲827例(114.45±18.98)nmol/L, 2~3歲698例(101.36±25.48)nmol/L, 3~4歲599例(87.89±27.44)nmol/L, 4~5歲409例(76.88±18.06)nmol/L, 5~6歲193例(76.05±23.17)nmol/L;<25 nmol/L共3例, ≥25 nmol/L且<50 nmol/L共114例, ≥50 nmol/L且<75 nmol/L共529例, ≥75 nmol/L且<250 nmol/L共2231例。結論2877例0~6歲嬰幼兒中血清25-羥基維生素D普遍充足, 但4~6歲血清25-羥基維生素D水平偏低。
血清25-羥基維生素D;嬰幼兒;體檢
維生素D是嬰幼兒正常生長發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微量元素, 若體內含量不足, 可導致鈣磷在體內代謝異常, 繼發骨組織無法完全礦化, 引發骨骼病變, 產生波及全身骨骼關節的營養不良慢性疾病。目前, 相關領域研究發現, 維生素D在體內的含量不足可引發感染、不同程度代謝綜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 甚至癌癥等, 嚴重影響嬰幼兒生長發育[1,2]。血清25-羥基維生素D是反映維生素D在體內含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因此檢測血清25-羥基維生素D含量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價值。本次研究選擇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某院接受健康體檢的0~6歲嬰幼兒2877例, 均采集靜脈血標本(2 ml), 分析血清25-羥基維生素D, 取得一定研究成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某院接受健康體檢的0~6歲嬰幼兒2877例, 男1683例(58.50%), 女1194例(41.50%)。納入標準:①臨床資料完整,研究中途無脫出;②足月分娩, 年齡0~6歲, 男女不限;③無佝僂病, 無黃疸;④無任何慢性疾病;⑤參加本次研究前14 d內無腹瀉癥狀[3];⑥無肝腎功能異常, 無腫瘤, 無凝血障礙等血液系統疾病;⑦受檢者家屬人、法定監護人均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 自愿參與, 并同醫院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所有受檢嬰幼兒均清晨空腹狀態下抽檢靜脈血2 ml, 妥善保存在抗凝采血管內, 送檢實驗室, 進行檢查:經離心分離血清后, 取血清, 檢測25-羥基維生素D含量, 所有試驗步驟均在抽血后8 h內完成。本次研究主要檢驗儀器為羅氏Cobas e411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 檢驗試劑為分析儀配套試劑。
1.3 血清25-羥基維生素D含量判斷標準 本次研究判斷血清25-羥基維生素D含量標準如下:①嚴重缺乏:血清25-羥基維生素D含量<25 nmol/L;②缺乏:血清25-羥基維生素D含量≥25 nmol/L且<50 nmol/L;③不足:血清25-羥基維生素D含量≥50 nmol/L且<75 nmol/L;④充足:血清25-羥基維生素D含量≥75 nmol/L且<250 nmol/L;⑤過量:血清25-羥基維生素D含量≥250 nmol/L。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總體分布情況 2877例0~6歲嬰幼兒中檢驗25-羥基維生素D結果平均值為(82.43±14.26)nmol/L:25-羥基維生素D嚴重缺乏共3例, 約占0.10%;25-羥基維生素D缺乏共114例, 約占3.96%;25-羥基維生素D不足共529例,約占18.39%;25-羥基維生素D含量充足共2231例, 約占77.55%。其中, 以充足所占比例最高。本次研究中未見血清25-羥基維生素D過量者。
2.2 不同性別檢驗結果比較 本次研究男、女性受檢嬰幼兒25-羥基維生素D血清含量平均值為(78.44±23.41)、(85.39±22.80)nmol/L, 男性嬰幼兒25-羥基維生素D血清含量平均值明顯低于女性嬰幼兒(t=7.9313, P=0.0000<0.05)。男性嬰幼兒25-羥基維生素D血清含量不足、充足與女性嬰幼兒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嬰幼兒血清25-羥基維生素D含量檢驗結果比較[n(%)]
2.3 不同年齡段檢驗結果比較 2877例0~6歲嬰幼兒中, 0~1歲151例嬰幼兒25-羥基維生素D平均值(115.11± 22.13)nmol/L, 1~2歲827例平均值(114.45±18.98)nmol/L, 2~3歲698例平均值(101.36±25.48)nmol/L, 3~4歲599例平均值(87.89±27.44)nmol/L, 4~5歲409例平均值(76.88±18.06)nmol/L, 5~6歲193例平均值(76.05±23.17)nmol/L;比較不同年齡段間檢驗結果顯示, 25-羥基維生素D血清水平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 除0~1歲與1~2歲, 4~5歲與5~6歲間, 其他年齡段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維生素D無法自行在人體內合成, 多需利用陽光日曬或經由藥物以及食物獲得。不同來源的維生素D在體內經消化吸收, 經一系列變化, 可轉變至25-羥基維生素D, 血清中檢驗結果與實際結果差異較小[4]。
維生素D是固醇類物質中最常見的一種, 而且與未成年人骨骼發育關系密切, 若長時間維生素D含量無法達到正常水平, 很容易引發佝僂病。此外, 維生素D還與體內激素條件水平、免疫功能以及細胞增生等因素關聯密切, 因此應持續監測25-羥基維生素D血清含量, 掌握機體維生素水平,有助于降低營養不良風險[5]。維生素D缺乏對人體的傷害具有持續性, 如骨質疏松等, 因此應提高關注程度。25-羥基維生素D是維生素D在血清中的觀察指標, 同時也是最佳營養指標之一[6-8]。本次研究選擇2877例嬰幼兒抽血檢驗25-羥基維生素D血清含量, 結果提示多數體內比較充足,而且未出現過量情況, 而25-羥基維生素D血清含量隨年齡的提高而降低, 可能與戶外日照時間不足有關, 可給予適當鈣劑補充, 改善飲食計劃, 增加戶外運動時間[9,10]。
總之, 2877例0~6歲嬰幼兒血清中血清25-羥基維生素D普遍充足, 但4~6歲血清25-羥基維生素D水平偏低, 需在給予相應治療的同時, 定期進行復查。
[1] 鄭通喜.三亞地區嬰幼兒血清中25-羥維生素D3檢測結果分析.華南預防醫學, 2015, 41(6):599-600.
[2] 徐曉梅, 魏明香, 黃翠梅, 等.嬰幼兒超聲骨密度與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在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早期診斷中應用比較分析.中國醫學工程, 2014, 22(6):10-11.
[3] 孫紅燕, 陳益明, 王忠平, 等.血清25-羥基維生素D3水平對嬰幼兒佝僂病的診斷意義.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 2015, 23(10): 123-125.
[4] 呂群, 王勇, 王治國.1030例嬰幼兒血清25-羥基維生素D水平分析.廣西醫學, 2013, 35(12):1691-1692.
[5] 葉青, 周永賢, 冼懿雅, 等.824例嬰幼兒血清25-羥基維生素D檢測結果分析.中國婦幼保健, 2015, 30(14):2209-2211.
[6] 鄺炎波, 曾麗, 周永賢, 等.我院6275例0~6歲兒童血清25-羥基維生素D檢測結果分析.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4, 20(13): 1915-1917.
[7] 張萍萍, 葉慧清, 李曉峰, 等.廣州市嬰兒血清25-羥維生素D測定結果分析.中國熱帶醫學, 2014, 14(10):1206-1209.
[8] 付宇, 肖美娟.白河縣204例0~3歲嬰幼兒25-羥維生素D檢測分析.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 2015, 32(6):19-20.
[9] 張霞娟.舟山海島城區813例兒童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調查分析.中國衛生檢驗雜志, 2012(2):332-333.
[10] 葉莉莉, 高玲娟, 顧平清, 等.南京市2812例0~6歲嬰幼兒25-羥維生素D檢測分析.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2, 33(16):1979-198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4.038
2017-04-27]
523000 東莞康華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