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瓊可
布拉酵母菌散劑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的療效分析
柯瓊可
目的探討布拉酵母菌散劑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的療效和價值。方法88例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患兒,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4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 觀察組采用布拉酵母菌散劑治療, 比較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結(jié)果觀察組退熱時間、腹痛緩解時間、嘔吐緩解時間、排便恢復正常時間分別為(3.2±0.5)、(1.0±0.3)、(0.8±0.2)、(3.3±0.4)d;對照組退熱時間、腹痛緩解時間、嘔吐緩解時間、排便恢復正常時間分別為(4.4±0.7)、(1.8±0.4)、(1.7±0.4)、(6.0±1.0)d;觀察組退熱時間、腹痛緩解時間、嘔吐緩解時間、排便恢復正常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18%,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55%, 與對照組的6.82%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對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患兒采用布拉酵母菌散劑治療, 可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布拉酵母菌散劑;療效
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指的是因患兒消化功能下降、消化酶分泌下降、消化器官不成熟所導致的, 表現(xiàn)為發(fā)熱、嘔吐、腹瀉、食欲不振、腹脹、腹痛等癥狀[1], 1歲剛剛食用輔食的小兒最易患此病。該病具有病程時間長的特點, 由于小兒脾胃虛弱, 若沒有及時的治療, 會影響患兒的正常發(fā)育, 嚴重者還會導致死亡。為此, 本文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接收的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患兒88例為研究對象,分組對比了常規(guī)西藥和布拉酵母菌散劑的實施效果, 具體過程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接收的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患兒88例, 將其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4例。觀察組男23例, 女21例, 年齡8個月~5歲, 平均年齡(1.2±1.3)歲, 病程1~30 d, 平均病程(7.8±7.5)d;對照組男22例, 女22例, 年齡5個月~6歲,平均年齡(1.5±1.6)歲, 病程5~28 d, 平均病程(8.2±6.8)d。經(jīng)血常規(guī)、大便檢查以及血液生化檢查, 所有患兒均符合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的相關診斷標準[2], 排除患有急性壞死性腸炎、細菌性痢疾或者其他治療禁忌證的患兒。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用藥前, 兩組患者均需進行補液、糾正水電解質(zhì)失衡等常規(guī)處理, 避免發(fā)生嚴重脫水情況。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 口服嬰兒健脾口服液, <1歲患兒0.5支/次, 3次/d, ≥1歲患兒1支/次, 3次/d。觀察組采用布拉酵母菌散劑治療, <1歲患兒0.5 g/次, 2次/d, ≥1歲患兒1.0 g/次, 2次/d。兩組患兒均以7 d為1個療程, 共治療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統(tǒng)計兩組患兒的癥狀恢復時間, 包括退熱時間、腹痛緩解時間、嘔吐緩解時間、排便恢復正常時間, 統(tǒng)計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及臨床治療效果。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治療后3 d內(nèi), 患兒的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基本消失, 排便次數(shù)恢復正常, 經(jīng)大便檢查顯示一切正常;有效:治療后5 d, 患兒的各項癥狀均有所減輕,大便檢查顯示結(jié)果正常, 每日排便次數(shù)有明顯減少;無效:治療后7 d內(nèi), 患兒的癥狀仍沒有出現(xiàn)改善情況, 大便檢查結(jié)果不正常, 腹痛情況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3]。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 P S 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癥狀緩解時間 觀察組退熱時間、腹痛緩解時間、嘔吐緩解時間、排便恢復正常時間分別為(3.2±0.5)、(1.0±0.3)、(0.8±0.2)、(3.3±0.4)d;對照組退熱時間、腹痛緩解時間、嘔吐緩解時間、排便恢復正常時間分別為(4.4±0.7)、(1.8±0.4)、(1.7±0.4)、(6.0±1.0)d;觀察組退熱時間、腹痛緩解時間、嘔吐緩解時間、排便恢復正常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治療總有效率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18%,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
2.3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觀察組中1例患兒口干, 1例皮疹,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55%(2/44);對照組中2例患兒口干, 1例皮疹,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82%(3/44);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由于生長發(fā)育較快, 小兒對營養(yǎng)和熱能的需求較為旺盛,但是由于其消化器官發(fā)育不成熟, 消化酶分泌量不足, 同時對食物中的物質(zhì)耐受力不佳, 極易出現(xiàn)消化系統(tǒng)功能紊亂的情況, 引發(fā)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4-8]。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是一種常見兒科疾病, 很多家長由于沒有重視, 導致患兒病情不斷加重, 嚴重者還會導致死亡。為此, 應當加強對該病的重視, 應用更加安全有效的藥物, 來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常規(guī)治療中, 通常以細菌類微生物制劑為主要藥物, 這些藥物能夠避免病原菌入侵, 同時促進患兒腸道微環(huán)境的恢復, 但是其在發(fā)揮作用的同時, 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 如藥效容易受到胃酸和膽汁的影響[9], 治療效果不佳, 止瀉速度較慢。布拉酵母菌散劑是一種真菌類的微生物制劑, 其和普通藥物相比, 對胃酸和膽汁的耐受力較強, 藥效作用較為顯著, 同時有較好的抗炎癥效果, 能夠進一步增強小腸黏膜的功能, 改善腸道內(nèi)代謝酶的活性, 提升腸道的抗感染水平[10]。另外, 該藥物的安全性較高, 一般不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反應,患兒的接受度高。總的來說, 和常規(guī)藥物相比, 應用布拉酵母菌散劑能夠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在短時間內(nèi)緩解患兒的各項病癥表現(xiàn), 有著較好的應用價值。
本次研究中, 對觀察組患兒采用了布拉酵母菌散劑治療, 所得結(jié)果顯示, 觀察組退熱時間、腹痛緩解時間、嘔吐緩解時間、排便恢復正常時間分別為(3.2±0.5)、(1.0±0.3)、(0.8±0.2)、(3.3±0.4)d;對照組退熱時間、腹痛緩解時間、嘔吐緩解時間、排便恢復正常時間分別為(4.4±0.7)、(1.8± 0.4)、(1.7±0.4)、(6.0±1.0)d;觀察組退熱時間、腹痛緩解時間、嘔吐緩解時間、排便恢復正常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18%,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55%, 與對照組的6.82%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兩組治療均有著較好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 對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患兒采用布拉酵母菌散劑治療, 癥狀緩解時間較短, 治療總有效率較高, 安全性較好, 效果較為優(yōu)越, 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1] 周萍.布拉酵母菌散劑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的療效觀察.當代醫(yī)學, 2014, 20(12):137.
[2] 郭志偉, 李冬梅.布拉酵母菌散劑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療效觀察.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4, 27(15):39-41.
[3] 孟秀榮.布拉酵母菌散劑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臨床療效評析.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4, 1(17):2405-2406.
[4] 劉潔, 何文.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病臨床分析.吉林醫(yī)學, 2013, 34(10):1860-1861.
[5] 趙會平, 王會玲.中西藥結(jié)合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的臨床分析.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 2012, 23(7):894-895.
[6] 胡衛(wèi)東.中西藥結(jié)合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的臨床分析.求醫(yī)問藥(學術版), 2012, 10(6):824.
[7] 劉新安, 呂冰, 成學俊.中西藥結(jié)合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的臨床分析.醫(yī)藥前沿, 2012, 10(26):251-252.
[8] 王高翔.腸胃康顆粒聯(lián)合西藥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30例療效觀察.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 2013, 30(1):21-22.
[9] 劉楓.布拉酵母菌散劑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的療效觀察.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 2(16):3169-3170.
[10] 曹嫚.布拉酵母菌散劑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臨床效果觀察.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6, 14(9):3-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4.075
2017-05-22]
529600 廣東省陽春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