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 王全平 元國棟
低體溫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蘇醒的影響及護理對策分析
陳俊 王全平 元國棟
目的分析低體溫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蘇醒的影響及護理對策。方法70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 分析導致患者低體溫的因素, 將患者按照護理對策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對策,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對策。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麻醉恢復室滯留時間、完全清醒時間、氣管拔管時間及低體溫發生率。結果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麻醉恢復室滯留時間(52.13±6.85)min、完全清醒時間(45.02±5.09)min、氣管拔管時間(23.11±4.27)min均短于對照組(79.21±9.52)、(67.23±8.16)、(36.45±4.27)min,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低體溫發生率8.57%低于對照組28.5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通過分析低體溫發生的因素, 再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對策, 不僅能有效減少低體溫發生率, 還能縮短患者麻醉恢復室滯留時間、完全清醒時間、氣管拔管時間。
低體溫;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術后蘇醒
低體溫主要是指人體溫度<36℃, 常見的發病人群為手術患者, 易導致患者血壓、心率發生變化, 使患者體內麻醉藥物消除速度變慢, 從而嚴重影響患者術后蘇醒, 嚴重時易導致患者發生凝血機制紊亂情況[1,2]。因此, 本院對低體溫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蘇醒的影響及對策進行研究與分析,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70例, 收治時間為2013年1月~2016年12月。納入標準:①所有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所有患者均無溝通障礙。排除標準:①患者合并肝、肺、心等重要臟器疾病;②短時間內使用抗凝藥物患者。分析導致患者低體溫的因素, 并將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按照護理對策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 各35例。觀察組男26例, 女9例, 年齡45~86歲, 平均年齡(65.01±7.11)歲。對照組男24例, 女11例,年齡45~87歲, 平均年齡(65.48±7.18)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低體溫原因分析 ①術中低溫環境:由于手術室溫度過低, 易導致患者熱量散失, 使患者體表熱量和體溫下降;②低溫液體輸入:給予患者術中輸入低溫液體后, 易導致患者體溫下降;③由于患者手術切口和皮膚暴露, 易導致熱量丟失和體溫降低;④麻醉:由于患者使用麻醉藥物后, 體溫調節中樞神經受到影響, 導致患者在麻醉期間體溫降低。
1.2.2 護理方法
1.2.2.1 對照組 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對策。主要為調整患者手術室的濕度和溫度以及基礎護理措施。
1.2.2.2 觀察組 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對策:①將電子加溫儀的溫度設定在37℃左右, 對所輸入的藥液和血液進行保溫, 在手術前完善手術計劃, 同時在對患者皮膚進行消毒時,應加快速度, 減少患者皮膚、手術切口暴露時間。②患者手術后, 應給予患者蓋好棉被, 減少患者身體暴露面積, 必要時給予患者采用電熱毯和電暖器, 調節至適合的溫度, 避免燙傷情況發生, 注意患者手術部位的保暖措施。③監測患者體溫, 觀察患者心跳節律和頻率, 若患者發生寒戰情況時,應給予患者采用高濃度氧氣吸入措施, 若患者實施該治療方式無效, 則遵醫囑給予患者采用舒芬太尼、多沙普侖等藥物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實施護理后的麻醉恢復室滯留時間、完全清醒時間、氣管拔管時間。對比兩組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實施護理后的低體溫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 P S 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麻醉恢復室滯留時間、完全清醒時間、氣管拔管時間對比 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麻醉恢復室滯留時間(52.13±6.85)min、完全清醒時間(45.02±5.09)min、氣管拔管時間(23.11±4.27)min均短于對照組(79.21± 9.52)、(67.23±8.16)、(36.45±4.27)min,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后低體溫發生率對比 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低體溫發生率8.57%低于對照組28.5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麻醉恢復室滯留時間、完全清醒時間、氣管拔管時間對比, m i n)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麻醉恢復室滯留時間、完全清醒時間、氣管拔管時間對比, m i n)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組別例數麻醉恢復室滯留時間完全清醒時間氣管拔管時間觀察組3552.13±6.85a45.02±5.09a23.11±4.27a對照組3579.21±9.5267.23±8.1636.45±4.27 P <0.05<0.05<0.05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低體溫發生率對比 (n, %)
據相關研究顯示,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手術中由于大量輸液、麻醉、手術室環境等因素影響, 導致機體熱量受到抑制,從而發生低體溫, 對患者術后蘇醒產生影響[3,4]。因此, 本院對低體溫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蘇醒的影響及對策進行分析, 針對性護理對策取得較為可觀的效果[5,6]。
常規護理對策主要為調整患者手術室的濕度和溫度以及基礎護理措施, 其由于護理效果不顯著, 患者術中低體溫情況未顯著減少, 導致常規護理對策效果不及針對性護理對策效果可觀[7-9]。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對策后, 其術中低體溫情況顯著減少[10-12]。
經研究表明, 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麻醉恢復室滯留時間(52.13±6.85)min、完全清醒時間(45.02±5.09)min、氣管拔管時間(23.11±4.27)min均短于對照組(79.21±9.52)、(67.23± 8.16)、(36.45±4.27)min,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低體溫發生率8.57%低于對照組28.5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 通過分析低體溫發生因素, 再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對策, 不僅能有效減少低體溫發生率, 還能縮短患者麻醉恢復室滯留時間、完全清醒時間、氣管拔管時間。
[1] 夏玲, 姜云, 肖美云, 等.復合保溫對高危患者胸科手術中低體溫影響的研究.護士進修雜志, 2012, 27(16):1448-1450.
[2] 鄧燕, 王璐.保溫護理對老年低體溫患者術后復蘇期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 2016, 31(14):1294-1296.
[3] 顧梅, 龔榮花, 尹恩靜, 等.腹腔鏡直腸癌術中低體溫相關因素及其護理進展.護士進修雜志, 2012, 27(10):878-880.
[4] 吳佳.保溫護理對手術室患者術中應激及滿意度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22):3-5.
[5] 李雪清, 黃石群, 鄒靖, 等.泌尿腔鏡手術患者術中低體溫的相關因素及護理研究進展.護士進修雜志, 2016, 31(18):1650-1652.
[6] 劉玉, 李玲.保溫護理對全身麻醉患者術中應激及術后蘇醒影響的臨床研究.河北醫學, 2014, 20(7):1200-1203.
[7] 李麗瓊, 蘭靜.術中保溫護理對肝癌患者低體溫發生率及凝血功能的影響.河北醫學, 2015, 21(9):1545-1548.
[8] 劉兵, 陳紅, 李美霞.100例人工關節置換術后體溫的觀察與分析.中華護理雜志, 2001, 36(2):88-89.
[9] 郭淑麗, 郭愛敏.人工膝關節與髖關節置換術后病人體溫差異的分析.護士進修雜志, 2003, 18(1):20-22.
[10] 章涇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體溫的觀察與分析.解放軍護理雜志, 2006, 23(9):47-48.
[11] 馮海燕, 馬燕, 胡小琴, 等.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中低體溫的原因分析與護理干預.心理醫生, 2016, 22(10):194-195.
[12] 王慧婷.90例人工關節置換術患者體溫變化的探討與分析.哈爾濱醫藥, 2013, 33(2):15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4.097
2017-02-17]
523000 東莞康華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