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招娥 阮定珍 許小勤 劉冬妮
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的特點及臨床護理分析
官招娥 阮定珍 許小勤 劉冬妮
目的分析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的特點及臨床護理效果。方法96例小兒輪狀病毒患兒臨床資料, 按護理方案的不同分為對照組(43例)和觀察組(53例)。對照組行常規基礎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系統護理, 比較兩組各癥狀緩解、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發熱、腹瀉、脫水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6.23%, 高于對照組的76.74%,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意義(χ2=8.2382, P<0.05)。結論小兒輪狀病毒腸炎具發病迅速、發熱、上呼吸道感染等臨床特點, 通過系統護理后, 可有效緩解各臨床癥狀, 提高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度, 值得推廣。
小兒輪狀病毒腸炎;臨床特點;臨床護理
小兒輪狀病毒腸炎屬臨床小兒腹瀉常見病, 多發于秋冬季節, 且多數患兒病情較為嚴重。若患兒未得到及時的治療,可導致腸套疊、腸穿孔以及感染性休克等并發癥發生[1]。為分析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的臨床特點, 系統護理對其應用的效果,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6例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患兒的臨床資料,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96例小兒輪狀病毒患兒臨床資料, 按護理方案的不同分為觀察組(53例)和對照組(43例)。觀察組中男女比例26∶27, 年齡4個月~2歲, 平均年齡(8.20±4.31)個月, 病程3~5 d, 平均病程(4.01±0.31)d。對照組中男女比例21∶22,年齡5個月~2歲, 平均年齡(8.26±4.29)個月, 病程3~6 d,平均病程(4.12±0.34)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基礎護理:患兒入院后, 注意控制其飲食, 禁患兒乳類喂養, 多予以豆制品食用;護士時刻監測患兒病情, 注意其大便性狀, 有無脫水等;加強患兒臀部護理, 及時更換患兒衣物, 保持清潔、干燥。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系統護理:①發熱護理, 針對發熱患兒予以物理降溫, 禁其酒精擦浴, 必要時給予其退熱劑;注意病房通風, 患兒出汗后及時為其更換衣物, 加強水分補充。②驚厥護理, 患兒驚厥后, 護士及時為其解開衣領,讓其平臥, 將頭偏向一側, 并在其上下牙齒間墊牙墊, 防止咬傷, 護士定時巡視患兒。③嘔吐護理, 護士及時為患兒清除嘔吐物, 并更換衣物, 防止異物堵塞呼吸道, 并將患兒以側臥位躺好。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兒臨床癥狀(發熱、腹瀉、脫水)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按護士護理問卷調查表評定兩組的護理滿意度, 從護理技巧、護理態度及護理能力等方面評價, 分為完全滿意、較滿意及不滿意, 總滿意度= (完全滿意+較滿意)/總例數×100%[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發熱、腹瀉、脫水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6.23%,高于對照組的76.74%,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意義(χ2=8.2382, P<0.05)。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d)

表1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例數發熱緩解時間腹瀉緩解時間脫水緩解時間住院時間觀察組532.93±0.46a5.49±1.04a3.46±1.68a6.53±2.04a對照組435.25±1.067.94±1.346.84±1.438.89±2.19 t 14.366410.086510.46805.4539 P <0.05<0.05<0.05<0.05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近年來, 臨床醫生對小兒腹瀉的致病因素進行探究, 發現其主要病原是輪狀病毒, 可嚴重威脅患兒生命健康。同時, 研究發現小兒輪狀病毒腸炎具如下臨床特點:①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男性患兒多于女性, 且4歲以下患兒較多;②該疾病具發病迅速、發熱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特征, 同時伴有嘔吐、腹瀉等癥狀[3,4];③患兒每日大便次數多, 大便呈黃色和淡黃色, 且多為水樣, 無腥臭味;④病程通常為3~8 d, 少數>10 d, 且大便鏡檢發現有少量白細胞[5]。
為此, 本院對觀察組患兒在常規基礎護理上行系統護理,與對照組行常規基礎護理進行比較, 結果顯示:觀察組發熱、腹瀉、脫水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 提示系統護理可有效改善患兒各臨床癥狀, 促進患兒康復, 縮短住院時間。究其原因可能為:在基礎護理上, 護士對發熱患兒及時采取降溫處理, 如濕敷、化學冰袋等物理降溫, 并禁止對患兒應用酒精擦浴, 從而減少患兒皮膚黏膜的破壞, 防止病情加重, 亦可以預防高熱引起患兒驚厥[6]。同時, 護士及時為驚厥患兒做好處理工作, 立即解開衣領, 將患兒頭偏側并平臥, 防止驚厥再次發生;及時為患兒清除呼吸道異物,防止窒息[7]。加之在患兒上下齒間墊牙墊, 可防止患兒咬傷舌頭, 同時定時巡視患兒, 注意驚厥復發, 從而可控制病情,緩解癥狀[8,9]。在護理患兒過程中, 護士加強患兒水分補充,可防止其脫水。患兒通過系統護理, 有效改善癥狀, 控制病情,促進患兒康復, 縮短住院時間。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6.23%, 高于對照組的76.74%(χ2=8.2382, P<0.05), 進一步說明系統護理可提高患兒家屬滿意度, 系統護理可靠性高。分析其原因可能為:護士對患兒予以系統性的護理措施, 針對各方面可能出現的癥狀制定護理內容, 從而可提高護理全面性, 減少護理盲目或遺漏[10]。患者得到系統護理后, 各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改善, 加快患兒康復, 從而提高患兒家屬對護士護理的滿意度。關于本研究案例, 因受數量、時間等因素限制, 未對患兒的具體臨床療效予以探究, 尚存不足, 有待臨床加大樣本量予以進一步的探究。
綜上所述, 通過系統護理可有效緩解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患兒的各臨床癥狀, 加快患兒康復, 且提高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 具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1] 商巧雨.小兒輪狀病毒腸炎臨床護理體會.中醫學報, 2014 (B12):628-629.
[2] 許明芳, 李紅芹.臨床護理路徑在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患者中的應用.山西醫藥雜志, 2014(19):2353-2354.
[3] 季文春.臨床護理路徑在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患者中的應用.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 2016, 33(3):304-305.
[4] 郭慧芳.73例小兒輪狀病毒腸炎臨床護理體會.中國傷殘醫學, 2014(5):242-243.
[5] 胡曉君, 張趁, 李海珍.系統護理干預在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治療中應用效果.國際病毒學雜志, 2015, 22(s1):81-82.
[6] 高飛, 蘆慧敏.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的綜合護理干預體會.新疆中醫藥, 2015, 33(4):90-91.
[7] 張金梅.護理干預對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治療效果的影響.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3, 22(23):2602-2604.
[8] 邱偉霞.系統護理干預在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治療中應用價值分析.中外醫療, 2014(27):178-179.
[9] 杜續蘭.系統護理干預對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治療效果的影響.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2, 5(20):116-117.
[10] 賈天華, 王麗娜.小兒輪狀病毒腸炎72例治療和護理體會.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3(2):520-52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4.098
2017-05-31]
512600 翁源縣人民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