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禮梅,婁曉敏,張學敏
(解放軍第113醫院,浙江寧波 315040)
?
兩種連接方法對預防靜脈輸液器乳頭連接處氣泡的影響
盛禮梅,婁曉敏,張學敏
(解放軍第113醫院,浙江寧波 315040)
目的 觀察兩種連接方法對預防靜脈輸液器乳頭與頭皮針軟管端連接處氣泡的影響。方法 對30例輸液患者進行自身對照研究,實驗第1天采用常規連接方法直接將輸液器乳頭與頭皮針軟管端連接,實驗第2天采用改進連接方法將輸液器乳頭與頭皮針軟管端連接。觀察2 d內靜脈輸液器乳頭與頭皮針軟管端連接處氣泡發生率。結果 靜脈輸液器乳頭與頭皮針軟管端連接處氣泡發生率,改進連接方法為20.00%,常規連接方法為76.67%,經比較,x2=19.29,P<0.01。結論 改進連接方法能降低靜脈輸液器連接處氣泡發生率。
靜脈輸液;空氣排放;基礎護理
靜脈輸液作為臨床護理學的一個重要手段,在住院患者治療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確保輸液安全是治療有效的最基本保證,而排凈靜脈輸液裝置內的空氣,是保證輸液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當輸液裝置內氣體與液體共存時,氣體會隨藥液進入血液而造成危險[1]。靜脈輸液時常規直接將輸液器乳頭與頭皮針軟管連接,由于兩者連接處有重合,致使頭皮針軟管與輸液器乳頭再次連接時有一定空隙,造成了空氣未能及時排除。因此,在靜脈輸液中途進行靜脈注射治療或留置針輸液沖管后,有效排除密閉式輸液器乳頭與頭皮針軟管連接處的空氣,是預防空氣經輸液裝置進入血管、防止空氣栓塞的重要措施。筆者在臨床工作中總結了經驗,對上述常規連接方法進行改進,并與常規方法進行對照,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 納入標準:本院神經內科高壓氧康復科住院患者,患者病情穩定,需常規輸液≥3 d;實驗正式開始前1~2 d均已經留置好靜脈留置針;每例患者所輸第1瓶液體種類、量、滴速前后1 d基本一樣;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剔除標準:患者實驗中病情發生變化,輸液發生變化。2016年2月至3月,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30例,均順利完成實驗,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14~80歲,平均(47±33)歲;均為靜脈留置針,其中20例為淺靜脈留置管、10例為PICC留置管;腦出血13例,腦外傷8例,腦梗死9例。
1.2 實驗方法 操作者均為同一批護士(具有護士執業證并經過培訓合格者,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每例患者輸液操作均由同名護士進行。將輸液液體及相關輸液裝置、含1∶100稀釋性肝素鈉5 ml的一次性5 ml注射器拿到患者床邊,安置患者處于仰臥位,給患者輸第1瓶液體時,護士采用回迎新排氣法[2]進行輸液裝置排氣,即排氣時將茂菲氏滴管倒置,在液面至1/3~1/2處,使滴管傾斜45°左右,茂菲氏滴管內水柱沿滴管管壁流入下方液面(過濾器乳頭向上),消毒留置針肝素帽,再繼續將輸液裝置排氣至針頭,并將針頭插入留置針肝素帽內,固定好針頭與留置針,然后將含1∶100稀釋性肝素鈉5 ml的一次性注射器與頭皮針軟管端連接,采用脈沖式[3]對留置針沖管。
1.2.1 常規連接方法 進行輸液操作實驗第1天,采用常規連接方法進行輸液操作。沖管完畢后,左手反折頭皮針軟管端并捏緊,右手持輸液器的過濾器部分,直接將輸液器乳頭與頭皮針軟管端部位連接并擰緊,打開輸液調節閥,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等調節滴速。
1.2.2 改進連接方法 進行輸液操作實驗第2天,采用改進連接方法進行輸液操作。沖管完畢后,右手拇指與食指輕捏輸液器的過濾器上部相對柔軟處,將輸液器乳頭放于左手反折的頭皮針軟管口斜上方約0.5 cm,兩者連線處于同一直線上,與水平面約成60°,然后右手拇指與食指稍用力,使乳頭處液體輕輕擠出2~3滴,沿頭皮針軟管口側壁滴入,至軟管內充滿液體瞬間,迅速接上頭皮針軟管端,并擰緊,放開雙手,打開調節閥,然后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等調節輸液滴速。
1.3 評價方法 觀察實驗中患者輸第1瓶液體時,過濾器與頭皮針軟管端的連接處及頭皮針軟管內有無移動性氣泡發生,并記錄發生的床號,最后統計實驗第1天及第2天發生氣泡的數量,并計算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x2檢驗。
兩種連接方法下靜脈輸液器乳頭連接處氣泡發生率見表1。

表1 兩種連接方法氣泡發生率比較(n=30) 例(%)
x2=19.29,P<0.01
有研究表明,當微量氣泡進入靜脈時會引起生理紊亂[4]。因此,排盡靜脈輸液裝置內的空氣,杜絕殘余氣體的產生,是提高護理操作安全性的有力保障。隨著臨床靜脈輸液及留置針接管及封管的操作頻率增加,常規的直接將輸液器乳頭與頭皮針軟管端連接,容易導致兩者連接處氣泡的產生。本研究中采用的改進連接方法進行的輸液操作中,擠壓出的液體為患者需輸注的液體,且由乳頭處直接滴入頭皮針軟管內,因此保證無菌。再者,因頭皮針軟管內徑小,很容易造成少量空氣便能充滿一段軟管而不能排出,而與水平面60°夾角的形成,能使擠壓出的液體順著頭皮針軟管管壁緩慢向下滑行,從而避免了液體垂直下滴造成管口封閉而氣體不能排出的情況。本文中采用的這種擠壓液體排氣法的改進方法,在保持密閉式靜脈輸液密閉性的同時,更防止空氣進入靜脈輸液裝置,從而明顯減少了靜脈輸液器乳頭與頭皮針軟管端連接處氣泡的發生。表1顯示,改進連接方法下靜脈輸液器乳頭與頭皮針軟管端連接處氣泡發生率低于常規連接方法,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 丁竹青.過濾器中小氣泡排除法及原理分析[J].健康必讀月刊,2011(11):157-157.
[2] 回迎新.淺談靜脈輸液操作要點[J].醫學美學美容,2015,24(2):710-710.
[3] 梁穎,鄭慧娜.不同間隔時間脈沖式沖管在持續輸注腸內營養液堵管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4,25(2):296-297.
[4] 翁女瑩,劉娜,王芳.探討防止空氣進入靜滴藥物的方法[J].北方藥學,2013(3):159-159.
盛禮梅(1986-),女,本科,主管護師.
2017-02-13
王爭爭,解放軍第113醫院
R472
A
1671-9875(2017)07-0752-02
10.3969/j.issn.1671-9875.2017.07.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