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慧,張佩蕓,龔 蕓,鄧曉霞,孫群英*
(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兒科,四川 南充 637000)
·論 著·
提高高危新生兒純母乳喂養率措施研究
李星慧,張佩蕓,龔 蕓,鄧曉霞,孫群英*
(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兒科,四川 南充 637000)
目的 探討提高高危新生兒母乳喂養率的措施。方法 將入住我院新生兒科的高危新生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兒住院期間均為母乳喂養,出院時都給予家長母乳喂養宣教,出院后囑家長每月到兒童保健科進行生長發育監測,全天接受電話咨詢。觀察組患兒出院后,兒科護士每月進行一次家庭訪視,給予母乳喂養知識、技巧等指導。結果 觀察組純母乳喂養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 家庭訪視可提高高危兒出院后母乳喂養成功率,促進嬰兒健康成長。
高危;新生兒;母乳喂養
為有效提高高危新生兒純母乳喂養率,我科將入院治療的高危新生兒120例作為研究對象,住院期間以及出院后對其采取純母乳喂養干預,觀察對比干預效果良好,現總結匯報如下。
1.1 對象
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新生兒科接65例,年齡為出生40分鐘~1個月,120例中,46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40例新生兒肺炎,34例缺氧缺血性腦病。兩組患兒性別、住院天數等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可比性較高。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住院期間均為母乳喂養,要求家長每天定時送母乳到新生兒科。出院時給予家長母乳喂養知識宣教,出院后囑家長每月到兒童保健科進行生長發育監測,兒童保健科提供全天電話咨詢。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增加電話隨訪和家庭訪視?;純撼鲈汉?天,電話隨訪,給予母乳喂養知識、技巧等指導;每月定期隨訪1次。隨訪小組成員統一進行母乳喂養知識及技能、嬰兒護理及產婦護理等專業知識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工作。
家庭隨訪程序:①對產婦的整體情況,包括對母乳喂養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健康需求做一個全面的了解。②詳細了解并記錄患兒的整體情況(含體重、身高、黃疸指數、每日大小便次數、睡眠時間、臍帶脫落情況等)。③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為產婦及家屬普及母乳喂養的優勢、按需喂養的重要性及相關注意事項。④耐心為產婦教授哺乳的正確體位及擠奶手法,直至產婦及其家屬掌握正確的哺乳技巧,同時為其講乳頭疼痛、乳房脹痛的原因及緩解疼痛的辦法。⑤根據不同產婦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合產婦的飲食結構,并進行相應的督促和指導。⑥深入了解產婦的心理需求,有針對性的采取心理護理,堅定產婦母乳喂養的信念。⑦與產婦家屬取得溝通,得到家屬的支持與幫助,讓產婦生活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⑧為產婦及患兒建檔,做好每一次家庭隨訪記錄,按要求將檔案資料歸檔。
1.3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1月齡、3月齡、6月齡時純母乳喂養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嬰兒純母乳喂養率對比數據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嬰兒純母乳喂養率比較 [n(%)]
純母乳喂養是指嬰兒自出生起,直至6個月內(0-6個月)只以母乳為食,也可服用嬰兒健康生長發育所需的維生素及相關藥物,但不喂除此之外的其他飲料、食物甚至水[3]。母乳需要嬰兒或吸乳設備的的吮吸刺激,才能保證乳汁的正常分泌。高危新生兒受健康狀況的影響,需要轉入新生兒科,母親無法陪在新生兒身邊照顧,母嬰分離后減少了新生兒吸奶的頻率和次數,從而對母乳合成造成影響,不能保證正常的母乳分泌量。同時,新生兒母親母乳喂養經驗缺乏,不了解與母乳喂養相關的知識,不懂母乳喂養的技巧,最終導致其喪失母乳喂養的信心,這些都是導致母乳喂養不成功的常見因素。本研究對住院治療的觀察組患兒
在母嬰分離期間,提出母親按時擠出母乳送到新生兒科給喂給自己的孩子,若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母親去新生兒科親自哺乳自己的孩子更好。母乳喂養可為乳汁正常分泌提供保障,同時可堅定母乳喂養的決心。高危新生兒出院時,醫護人員要做好母乳喂養健康囑咐及指導,隨時為其提供電話咨詢服務。出院5日時對新生兒母親進行電話訪問,掌握母乳喂養情況,并為其提供相關護理指導。出院后,我院每月都會分派專業護士到患兒家中隨訪,密切了解母乳喂養情況,及時給予母乳喂養答疑解惑及護理指導,使0~6個月患兒的純母乳喂養率得到了有效提高。研究結果證明,觀察組高危新生兒1月齡時段的與對照組相比,其純母乳喂養率提高了30.0%,對比數據差異顯著,P<0.05。本研究顯示,通過護理干預使高危兒純母乳喂養率得到提高,是幫助提高母乳喂養率的有效途徑,值得臨床推廣。
[1] 崔 焱.兒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48.
[2] 陳曉絨,高永嘉,羅澄燕,等.高危兒父母親的健康狀況及相關因素研究[J].醫學研究雜志,2013,42(4):103,107.
[3] 朱 毓,萬宏偉,黃 蓉.產后6個月母乳喂養的護理干預進展[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13,33(8):1176-1181.
本文編輯:劉帥帥
Study on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rate of pure breast feeding in high risk infants
LI Xing-hui,ZHANG Pei-yun,GONG Yun,DENG Xiao-xia,SUN Qun-Ying
(Aff i liated Hospital of Chuanbei Medical College,Sichuan Nanchong 637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rate of breast feeding in high-risk neonates. Methods high risk neona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 our hospital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of children during hospitalization were discharged when breastfeeding, giving parents breastfeeding education after discharge advised parents every month to children's health growth monitoring, all day long telephone calls.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discharged, a monthly visit to the home of pediatric nurses, and give guidance on breastfeeding knowledge, skills, etc.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 i 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 family visit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breast feeding after discharge,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infants.
High risk;Neonate;Breast feeding
R473.71
B
ISSN.2095-8803.2017.07.1.02
孫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