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華,王玉生
(常州市金壇區人民醫院,江蘇 常州 213200)
糖尿病腎病與其他腎病終末期行血液透析誘發無痛性心肌梗塞的護理比較
王麗華,王玉生
(常州市金壇區人民醫院,江蘇 常州 213200)
目的 探討糖尿病腎病與其他腎病終末期患者行血液透析過程中誘發無痛性心肌梗塞時給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34例糖尿病腎病患者,同期選擇34例其他腎病終末期患者,兩組均行血液透析治療并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觀察比較兩組發生無痛性心肌梗塞的幾率。結果 糖尿病腎病患者發生無痛性心肌梗塞幾率16例(47.06%)顯著高于其他腎病終末期患者6例(17.65%)。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糖尿病腎病與其他腎并終末期血液透析患者相比較而言,更加容易出現無痛性心肌梗塞癥狀,通過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能夠更好的控制心肌梗塞的發生。
糖尿病腎病;其他腎病終末期;血液透析;無痛性心肌梗塞;護理干預
腎病患者病情發展到終末期階段,通常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腎功能衰竭,進而需要依靠血液透析來維持患者的生命。糖尿病腎病患者與其他腎病終末期患者的臨床表現并不相同,糖尿病腎病患者通常于終末期階段已經出現多臟器血管病變的情況,嚴重影響患者的耐受性,使得糖尿病腎病患者存在發生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系統的高危因素[1]。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均為患者自愿參與,并簽署研究同意書。將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34例糖尿病腎病患者,同期選擇34例其他腎病終末期患者。其中,糖尿病腎病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齡為62~70歲,平均年齡(67.2±2.2)歲;病程5.5~14.5年,平均病程(7.4±1.3)年;其他腎病終末期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齡為60~72歲,平均年齡(67.85±2.8)歲;病程1~5.5年,平均病程(3.7±1.2)年。經統計學檢驗,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及病情程度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心電圖監測
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后4 h內,護理人員需要密切監測患者的心電圖指標,加強病房巡視,時刻關注患者出現心肌梗塞的情況,及時發現患者任何生命指標的波動情況,如:患者出現心律失常、血壓下降以及呼吸困難等,需要首先考慮患者是否出現心肌梗塞,并及時進行心電圖檢查和血常規檢查,如:心肌酶譜、血清肌鈣蛋白等,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1.2.2 臥床休息
針對患者血液透析后4 h內高發心肌梗塞的階段,護理人員應該確保患者休息環境安靜和舒適,提供低流量氧氣,禁止患者下床活動。排便時切勿用力,避免暴飲暴食,食用半流質、流質的食物,進而降低心肌耗損量。對于患者出現無征兆血壓下降的情況,護理人員則需要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做好相應的解釋,引起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重視。
1.2.3 建立靜脈通路
盡量確保輸液通道暢通,常規留置針,利于緊急搶救和用藥治療,降低患者再次穿刺的痛苦。與此同時,嚴格控制輸液量和輸液頻率。
1.2.4 控制透析速度
糖尿病腎病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療階段,需要進行心電監測、控制血流量,初始階段控制在每分鐘100 ml,患者逐漸適應一段時間后,適當增加到每分鐘150~200 mL。護理人員應該密切監測患者的體重變化情況,確保患者體重波動控制在2 kg之間,每周透析3次。
1.2.5 穩定患者血壓水平
護理人員應該密切監測患者血壓水平的變化情況,及時用藥控制患者血壓水平維持在正常范圍內。血液透析過程中,患者血液循環量減少、心血管病變以及調節能力下降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發生血壓下降的幾率,同時,誘發心肌梗塞的發生。因此,加強患者血壓水平的監測對于控制患者低血壓的發生十分重要。
1.3 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發生無痛性心肌梗塞的幾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采用SPSS 21.0軟件包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予以核驗,若實驗對象之間的數據在計算后P<0.05,則為存在明顯意義。
兩組發生心肌梗塞的幾率:糖尿病腎病患者發生無痛性心肌梗塞幾率16例(47.06%)顯著高于其他腎病終末期患者6例(17.65%)。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發生心肌梗塞的幾率比對(n,%)
大部分糖尿病腎病患者通常合并心肌病變、冠心病等綜合病癥,容易存在血管反射功能衰退等不同程度的病理變化,行血液透析的過程中,由于患者需要建立體外循環以及超濾脫水,在一定時間內減少體內的血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發生缺氧、心肌缺血的幾率[2]。因此,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后,更加容易出現心肌梗塞的癥狀。本研究中的兩組患者均于血液透析后出現心肌梗塞癥狀,但是并無明顯征兆的情況下出現血壓下降,因此,難以及時發現患者發生病變[3]。臨床大量研究報道,糖尿病發生無痛性心肌梗塞的幾率可達40%,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神經功能在患病期間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和心電圖變化,及時給予控制和干預[4]。
經過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腎病患者發生無痛性心肌梗塞幾率16例(47.06%)顯著高于其他腎病終末期患者6例(17.65%)。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與其他腎并終末期血液透析患者相比較而言,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發生心肌梗塞的幾率較高,通常表現為無痛性心肌梗塞,因此,應該積極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總而言之,相對于其他腎并終末期血液透析患者而言,糖尿病腎病患者發生無痛性心肌梗塞的幾率較高,通過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能夠達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1] 陳 璐,陳漢松.糖尿病腎病終末期腎衰患者高血壓控制的臨床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2,9(15):106-107.
[2] 崔趙麗,劉尚建,霍延紅,劉變玲,曹 釙,李 俠,周 靜,劉玉寧,王耀獻.糖尿病腎病終末期患者血液透析后中醫證候與實驗室指標的變化[J].中醫雜志,2011,52(10):852-854.
[3] 董雄軍.終末期糖尿病腎病與非糖尿病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效果比較[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06):877-878.
[4] 黃守蓮,范忠才.無痛性心肌梗塞臨床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03):24-25.
本文編輯:王 琦
R473.5
B
ISSN.2095-8803.2017.07.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