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霞
(張家港市中醫醫院心內科,江蘇 蘇州 215600)
系統性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價值研究
朱春霞
(張家港市中醫醫院心內科,江蘇 蘇州 215600)
目的 探討對冠心病患者完成系統性護理干預后,觀察對其負性情緒以及生活質量產生的影響。方法 選擇我院2014年08月~2016年07月收治的42例冠心病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所有冠心病患者臨床分組選擇隨機數表法展開;對照組:一般護理;觀察組:系統性護理干預;對SAS評分結果、SDS評分結果以及QOL評分結果加以回顧性分析。結果 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以及QOL評分優于對照組冠心病患者非常明顯(P<0.05)。結論 系統護理干預的順利開展,可以保證冠心病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以及QOL評分結果獲得明顯改善,從而確保冠心病患者的負性情緒以及生活質量得以獲得明顯提高。
系統性護理干預;冠心病;負性情緒;生活質量
作為心血管疾病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在出現疾病的同時,患者會表現出諸多負性情緒,在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的同時,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會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1]。將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作為實驗對象,以改善負性情緒以及生活質量為目的,展開一般護理與系統性護理干預比較研究,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08月~2016年07月收治的42例冠心病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所有冠心病患者臨床分組選擇隨機數表法展開;對照組(21例):男10例,女11例;患者的年齡分布范圍為42歲~77歲,平均年齡為(58.79±4.15)歲;患者的疾病病程為2個月~17個月,平均病程為(7.59±2.36)個月;觀察組(21例):男9例,女12例;患者的年齡分布范圍為43歲~79歲,平均年齡為(58.82±4.16)歲;患者的疾病病程為3個月~19個月,平均病程為(7.63±2.42)個月;兩組冠心病患者在性別、年齡分布以及病程分布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冠心病患者臨床施以一般護理,即在冠心病患者進入到醫院后,對其飲食情況以及生活水平等加以了解后,合理展開飲食護理干預以及展開生活護理干預,對于冠心病患者的用藥類型以及劑量等加以了解,之后對冠心病患者加以叮囑,確保良好的護患關系可以有效創建[2]。在此基礎上,觀察組配合施以系統護理干預:
1.2.1 冠心病患者的健康護理干預
護理人員對冠心病患者的疾病情況加以了解后,具有針對性完成健康教育方案創建,主要以對患者講解冠心病方面的相關知識、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冠心病預后方法等為目的有效展開,從而確保對于冠心病患者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發揮顯著的促進作用[3]。
1.2.2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
對于冠心病患者當前心理諸多表現加以了解,對其積極展開必要的心理疏導干預,將冠心病患者呈現出的負性情緒加以消除,對于患者的呼吸運動以及心情放松方法加以講解。
1.2.3 冠心病患者的用藥指導干預
主要就冠心病藥物的類型、藥物的使用劑量以及藥物治療的相關要點展開研究,對于相關的急救藥品,要求患者需要做到隨身攜帶[4]。
1.2.4 冠心病患者的運動護理干預
對于冠心病患者的適宜運動方法加以了解,之后加以針對性講解,例如指導患者進行氣功鍛煉以及進行太極拳鍛煉等[5]。
1.2.5 冠心病患者的飲食護理干預
依據冠心病患者的疾病情況,對其進行相關飲食方案的創建,對于營養平衡要求患者可以有效保持,針對葷素搭配做出有效保證,每天控制鈉鹽的攝入量在6克以下。
1.2.6 冠心病患者的家屬支持干預
護理人員在對冠心病患者實施初次護理記錄過程中,需要對患者的生活環境加以認真詢問,對患者家屬針對冠心病疾病的認知程度加以了解,針對冠心病患者家屬認真展開相關疾病知識普及工作,鼓勵其對冠心病患者給予充分的支持,從而對于冠心病患者的疾病恢復發揮顯著促進作用。
1.3 判斷標準
對于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的評定,主要通過SAS評分以及SDS評分完成。對于SAS評分,最終結果不小于50分,則表示患者出現了焦慮癥的情況;對于SDS評分,最終結果不小于50分,則表示患者出現了抑郁癥的情況。對于冠心病患者生命質量的評定,主要通過QOL評分完成,隨著評價分數的提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顯著。
1.4 統計學方法
對于所有冠心病患者護理結果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展開,QOL評分等比較以±s形式實施t檢驗,當P<0.05為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以及QOL評分優于對照組冠心病患者非常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冠心病患者SAS評分、SDS評分以及QOL評分臨床比較(±s,分)

表1 兩組冠心病患者SAS評分、SDS評分以及QOL評分臨床比較(±s,分)
注:同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SAS SDS QOL觀察組 21 34.69±9.15* 35.45±9.26* 87.41±5.35*對照組 21 54.15±8.25 54.59±6.12 64.22±4.23
對于冠心病患者,臨床有效開展系統性護理干預,可以確保患者的負性心理顯著改善。通過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細致交流,可以確保患者有效了解負性心理對冠心病治療以及恢復帶來的系列危害,此外合理要求患者進行深呼吸訓練并且講解具體的心理調節方法,從而確保患者對于負性情緒的出現可以加以有效調節。
此外,通過對冠心病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可以保證對于冠心病疾病從治療至預后的相關情況有效了解,進而保證冠心病疾病認知程度得以顯著提高,進而保證軀體健康可以有效增強,睡眠質量得以獲得顯著改善。
綜上所述,對于冠心病患者合理開展系統性護理干預,對于SAS評分、SDS評分以及QOL評分的改善發揮的干預效果極為明顯,從而確保冠心病患者的負性情緒以及生活質量得以大幅度改善。
[1] 武悅鏡.慢性腎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介入術后行血液透析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4,9(13):1240-1241.
[2] 陳 雪,陳瑰麗.健康教育聯合心理疏導對冠心病伴焦慮抑郁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68-69.
[3] 孫朝霞,趙慶沛,陳 寧,等.臨床護理路徑在冠心病介入治療護理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急救醫學,2015,35(z2):330-331.
[4] 王詠梅.多樣性護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4):13-16.
[5] 謝亞利.舒適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術后心理和生活質量影響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1):11-13.
本文編輯:王 琦
R473.5
B
ISSN.2095-8803.2017.07.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