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飛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安徽 合肥 230001)
探討門診對糖尿病的預防及臨床護理干預
王 飛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安徽 合肥 230001)
目的 首先探討門診預防糖尿病的措施、其次分析臨床干預對門診患者的心理刺激作用、最后探討如何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方法 對我院2015年1月~12月門診就診的患者80例,進行積極健康教育采用“一對一”教育,化驗單的講解,飲食,用藥,護理,心理的指導,血糖監測與自我管理,門診電話咨詢服務。結果 在血糖得以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患者未現并發癥。結論 科學有效的教育能夠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同時能夠控制有關指標,確保家庭生活質量的提升。
護理干預;糖尿病;預防
當今社會大家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因此身體營養狀況可謂是大為改善,導致很多人營養過剩,不注重自己的身體素質,最后形成了患糖尿病(特別是2型)的人數逐年上升。有研究表明,推廣糖尿病知識是糖尿病預防和治療的有效手段之一。事實上,有效預防糖尿病的措施較多。就糖尿病患者而言,臨床護理有助于提高其預防、治療糖尿病的效果,在改善生活質量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我院在一年的時間內共對80例患者進行了糖尿病預防和治療的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接下來本文對其過程概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2月在本院門診就診的糖耐量異常和糖尿病患者80例,以40名患者為一組,將其均分為兩組即一組(實驗組)和二組(對照組),各40例。一組男17名,女23名,年齡30~70歲,病程6個月~18年。二組男21名,女23名,年齡28~71歲,病程1~18年。兩組患者病情都符合糖尿病的相關指標,且無其他精神類疾病,可比性較強。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實驗組患者建立健康檔案,詳細記錄患者的個人情況,通過講座、宣傳材料、觀看錄像、面對面咨詢等形式進行健康宣傳教育。以健康宣傳為主,“一對一”教育為輔,就患者的生活和用藥進行科學的管理和指導,加強對患者的跟蹤觀察,觀察時間為一年即2015年1月至該年底結束。每月進行血糖水平監測并與之前進行比對。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比較
作為內分別疾病的糖尿病英文名為diabetesmellitus、簡稱DM,確保血糖的穩定和代謝的正常是治療該病的目的之一,而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促進身體健康則是治療的最終目的。該數據表明,實驗組實施臨床護理干預后,餐后血糖及空腹血糖明顯較對照組降低。遺傳、易感是糖尿病的兩大特征。對患者家族身體情況的追蹤調查發現,就糖尿病而言,陽性家族成員患上此病的機率遠高于陰性家族成員。當父母雙方均有此病時,其下一代換上此病的機率比普通人要高出15~20倍。就我國糖尿病患者的調查數據顯示,全國有5%的糖尿病患者是兒童,且每年的增速保持在10%左右。
3.1 防止原則
誘發糖尿病的“外因”有熱量攝取太多,活動量下降,肥胖,吸煙以及心理壓力過大等。在飲食方面,應該做到糧食、肉蛋奶、蔬菜、水果的合理搭配,注意攝入量與消耗量平衡。
3.2 預防措施
(1)防止和糾正肥胖。
(2)避免高脂肪飲食。
(3)就飲食而言要做到以下幾點:健康的飲食習慣、合理的膳食、科學的飲食搭配、多吃蔬菜和水果等。
(4)加強鍛煉、科學運動、努力提高身體素質。
(5)合理科學的用藥,降低有損糖代謝藥物的使用。
(6)切實做好高血壓等疾病的預防工作、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7)戒除煙酒等不良習慣。
(8)老齡人要做到常鍛煉、多體檢,切實做好預防糖尿病的有關工作。
3.3 飲食護理
從飲食方面看,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最大的特點是每天攝入大量肉和魚等食物引發高脂血癥等疾病,基于此,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重維生素等物質的及時補充,這樣才有助于提升紅細胞的釋氧功能,促進血管健康。總而言之,對患者進行科學飲食的指導,降低糖分的攝入等是預防糖尿病的重要方式。禁食糖果、糕點等物質,進而降低膽固醇的攝入。特別是要注重科學飲食,以清談為主、禁食內臟等物質。日常生活中以蔬菜、水果和面等含纖維較多的食物為主,通過飲食習慣的改變,促進身體機能的改變,進而切實有效的控制好血糖。除此之外,要勤檢查,多測量、重觀察、遵醫囑等。
3.4 用藥原則
從目前的臨床用藥看,市面上有大量不同的口服降糖藥,由于藥理的不同其服藥等方面也存在差別,但應以醫生的方案為主,且一旦確定就要嚴格執行、堅持不懈。但事實上,大部分患者隨心所欲的服藥,對醫生的叮囑拋之腦后,漏服、多服、補服等情況屢見不鮮,這是導致用藥無效的重要原因之一。為此,患者只有嚴格執行醫生制定的方案,按時、按量、堅持不懈的服藥、科學飲食、加強鍛煉才能確保用藥效果。
3.5 皮膚護理
就糖尿病患者而言,不僅是其血液含糖量高于常人,就連其皮膚的含糖量也要高于常人,因此極易滋生細菌,此時在抵抗力和血細胞功能均降低的情況下,就會引發皮膚的瘙癢,這種瘙癢將久治難愈。基于以上原因,糖尿病患者要勤洗、勤換,確保皮膚的干凈、干燥,降低皮膚的摩擦和刺激;另外,還要隨時檢查足部,一旦發現足部有傷應立即治療,加強對皮膚的保護,防止并發癥褥瘡的發生等。
3.6 心理護理
并發癥較多是糖尿病的另外一大特征。一旦發生并發癥,患者就面臨著多服藥、長時間服藥等情況,進而引發情緒的波動,更有甚者放棄治療。基于此,護理人員應加強和患者的溝通,及時疏導患者心理,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使其對糖尿病有一個全面、深入和全新的認識,進而使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疾病的救治中,這樣才有助于病情的控制,有助于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等。
簡而言之,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治療的目的如下:一是控制血糖、確保代謝正常;二是去除并發癥、延長生命。綜上,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科學的指導、耐心呵護、積極疏導是提高治療效果、改善生活質量的基本保證。
[1] 鄭 芳.健康教育對門診糖尿病病人相關知識與行為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8):1662-1664.
[2] 馬 靜.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3):542.
本文編輯:王 琦
R473.5
B
ISSN.2095-8803.2017.07.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