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瑩瑩
(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江蘇 南京 210000)
臨床護理路徑在心臟瓣膜置換圍術期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高瑩瑩
(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江蘇 南京 210000)
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心臟瓣膜置換圍術期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我院自2015年1月起在心臟瓣膜置換患者的護理中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將之前的40例行心臟瓣膜置換術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將之后的40例行心臟瓣膜置換術的患者作為觀察組,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住院時間、ICU停留時間、住院費用、術后并發癥及患者滿意度等護理指標全部由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心臟瓣膜置換圍術期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效果確切、并發癥少,可為患者節約醫療費用,促進其盡快出院回歸家庭與社會。
心臟瓣膜置換;圍術期;臨床護理路徑;應用效果
以循證醫學為理論指導,針對同一種疾病制定的規范、統一、標準的護理管理模式,即臨床護理路徑[1],最終目的是為廣大患者提供最優質、最細致、最專業的護理服務。大量實踐證明,臨床護理路徑整合了醫院現有的醫療資源,促進了各位護理人員之間的相互配合,保證了臨床護理的連續性與有效性,對患者意義重大。為此,我院在行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的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之前行心臟瓣膜置換術的患者40例作為對照組,另選擇2015年1月后行心臟瓣膜置換術的患者40例作為觀察組。所有患者心功能分級Ⅰ~Ⅲ級,射血分數≥45%。經胸部X線、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常規檢查,臨床癥狀符合心臟瓣膜疾病,且無重大器官障礙。對照組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齡31~70歲,平均年齡(46.4±5.2)歲;心功能Ⅰ級8例、Ⅱ級21例、Ⅲ級11例;二尖瓣置換18例、主動脈瓣置換13例、雙瓣置換9例。觀察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齡33~71歲,平均年齡(47.2±6.1)歲;心功能Ⅰ級9例、Ⅱ級18例、Ⅲ級13例;二尖瓣置換16例、主動脈瓣置換14例、雙瓣置換10例。綜合比較兩組心臟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未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觀察組措施如下:
①建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8名成員包括科主任、ICU醫生與護士、護理部、主管醫生、責任護士、科主任、主管護士、護士長。對全體小組成員統一培訓,學習臨床護理路徑知識,通過考核后才準參與研究。責任組長對照護理路徑每天檢查路徑是否完成、完成的情況并且記錄在案,針對不足之處現場指導;責任護士監督護理路徑的落實情況,每完成一個路徑,便在表格中相應路徑處做標記,然后懸掛于患者病床前;護士長負責分析沒有完成的路徑,及時調整修改;
②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格:通過循證護理研究法,并以美國東南外科協會[2]于1997年制定的總共包括10個條目(治療與護理、評估、監測、宣教、治療護理結果、檢查與化驗、出院計劃、飲食、醫療措施、活動)的臨床路徑表格為依據,在詢問專家、收集文獻資料的情況下進行整合設計,將時間作為臨床護理路徑表格的縱軸,護理內容作為橫軸。
③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重視整體護理、夯實基礎護理,責任護士首先分管患者,落實評估病情、制定方案、實施方案、評估效果的整體護理,之后根據臨床護理路徑表格的內容開展臨床護理,所有小組成員必須嚴格遵循表格中的流程為患者提供從入院指導到出院指導的動態監測、連續性、科學性、針對性、標準化的系統的護理服務。
1.3 觀察標準
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住院時間、住院費用、ICU停留時間、護理滿意度。應用我院自制問卷調查患者滿意度,滿分100分,>90分為滿意、60~90分為比較滿意、<60分為不滿意。于出院前我院便民服務中心的責任護士負責發放問卷,包括:總體滿意度、護理知識與技能、入院指導、術前指導、術后護理、出院指導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各項護理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護理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護理指標比較(±s)
分組 住院時間(d) 住院費用(元) ICU停留時間(h) 護理滿意度(分)觀察組(n=40) 19.2±2.0 57536.8±4865.3 28.3±6.9 95.6±4.3對照組(n=40) 23.2±2.1 70419.6±5439.2 40.1±8.6 86.4±5.2 P<0.05 <0.05 <0.05 <0.05
通過循證研究法,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制定出臨床護理路徑表,護理人員只需要根據表格條目實施護理措施,并在實踐中靈活調整、修改和完善,直到最符合實際臨床情況為止[3],這就是臨床護理路徑,它讓護理工作更有針對性。以臨床護理路徑作為指引的護理工作,明確了全體護理人員的崗位職責,特別是彌補了年輕護士臨床經驗不足的問題,避免了以往臨床護理的隨意性、盲目性,杜絕了因為護理人員的疏漏而遺忘護理項目的問題[4]。統一的培訓學習提高了護理人員的??浦R,并可立即將護理知識應用于臨床實踐,提升了整個科室的護理質量。通過規范、標準、系統的護理指導,拉進了各層次護理人員的技術差距,規避了由于工作能力參差不齊而造成的護理差錯[5],既保證了整體的護理水平,又激發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與積極性。
本研究中,觀察組各項護理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心臟瓣膜置換圍術期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效果確切、并發癥少,可為患者節約醫療費用,促進其盡快出院回歸家庭與社會。
[1] 楊莉莉,李 榮,劉 英,等.臨床護理路徑在心臟瓣膜置換圍術期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14):44-48.
[2] 陳玲娣,梅 玲,吳 娟,等.臨床護理路徑在心臟瓣膜置換術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6):7-9.
[3] 張念彩.臨床護理路徑在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抗凝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養生保健指南,2016,(30):22.
[4] 吳桂琴,段瓊艷,李 芬,等.臨床護理路徑在心臟瓣膜置換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5):115-116.
[5] 布拉比熱木·艾尼,哈尼克孜·艾爾肯.心臟瓣膜置換術臨床護理路徑如何合理有效的制定及應用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58):247-248.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6
B
ISSN.2095-8803.2017.0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