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雄英
(廣西貴港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廣西 貴港 537100)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院前急救的護理效果觀察
何雄英
(廣西貴港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廣西 貴港 537100)
目的 研究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院前急救護理效果。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中隨機抽取出140例作為觀察對象,按照患者入院方式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74例患者打120由醫院派救護車送入醫院,采用院前急救;對照組66例患者為自行入院,未采用院前急救,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存活率、發病到醫院急診時間、再出血率等指標。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存活率95.95%,比對照組的84.85%高,且觀察組患者的再出血率4.23%低于對照組的16.07%(P<0.05);觀察組患者發病到醫院急診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結論 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院前急救護理有助于提高搶救效果,改善預后,應在臨床搶救護理中得以推廣應用。
蛛網膜下腔出血;院前急救;存活率;護理滿意度;再出血率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一種常見的急性腦出血疾病,血液直接流入到蛛網膜下腔,是神經外科的常見疾病,發病急,病情進展快,必須實施快速的急救護理才能提高搶救成功率,改善預后[1-2]。把握搶救時機是改善預后的關鍵,因此采取有效的院前急救護理措施十分必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神經外科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間收治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中隨機抽取出140例作為觀察對象,按照入院的方式進行分組,分入到觀察組和對照組范疇中,觀察組74例,采用打120由醫院派救護車送入醫院的方式入院,對照組66例,采用自行入院方式。觀察組中男51例,女23例,年齡28~54歲,平均(38.9±8.3)歲。對照組中男45例,女21例,年齡在30~56歲,平均(39.4±8.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自行入院的方式,未采用院前急救措施。
觀察組患者采用撥打120例由醫院派救護車方式送入醫院,采用院前急救措施,具體為:①接到120急救電話后的1~3 min內出車,并且在電話中了解患者的病情,指導旁人或是親人給患者做一些急救措施,如:對于意識清醒的患者,指導旁人協助其采取舒適的半坐位,促進腦部血液的回流,減輕腦水腫癥狀,減輕頭痛癥狀。對于已陷入昏迷的患者,要求平臥,并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預防嘔吐物誤吸,預防窒息等并發癥。②救護車到現場后,根據患者的主訴、病史、生命體征數據等做出初步診斷,然后立即給予患者吸氧治療,并取平臥頭側位,保持呼吸道的暢通,清除患者口腔中的異物,對于昏迷的患者,可給患者使用口咽氣管,同時根據患者的呼吸狀況給予氣管插管,供氧。給患者快速建立多條靜脈通道,進行生命體征監護。當發現患者的血壓超過200/110 mmHg時,適當給予脫水劑降低顱內壓;血壓低于165/95 mmHg時,給患者靜脈滴注硝普鈉降低血壓水平。③搬運護理。將患者搬上救護車的過程中,盡量減少對患者造成的損傷和痛苦,預防并發癥,并且在搬運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監測呼吸狀況,一旦出現呼吸驟停現象,立即給予心肺復蘇[3]。④運輸過程中,醫務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況合理選擇車內的體位,避免并發癥,若遇到路況不佳情況,患者可能出現惡心嘔吐等暈車癥狀,這又很容易與腦出血引起的嘔吐相混淆[4],因此必須做好區分鑒別工作,同時在運輸過程中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持續進行搶救性護理工作,若路途遙遠,且患者病情出現惡化,必要時可將患者緊急送往就近醫院救治。
1.3 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存活率、發病到醫院急診的時間、住院再出血復發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存活率對比
在存活率上,觀察組74例患者中有71例患者存活,存活率為95.95%;對照組66例患者中有56例存活,存活率為84.85%,經對比發現,觀察組患者的存活率更高,x2=5.100,P=0.024<0.05。
2.2 兩組患者的發病到醫院急診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發病到醫院急診的時間明顯更短(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發病到醫院急診時間對比
2.3 兩組患者的住院再出血復發率對比
見表2所示,在患者出院前,觀察組患者的住院再出血復發率明顯更低(P<0.05)。

表2 兩組患者的住院再出血復發率對比
3.1 蛛網膜下腔出血縮短急救時間措施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最佳搶救時間是發病后的1 h內,而在6 h以上則為死亡時間,采取院前急救有助于縮短患者的無治療時間,使患者在一發病立即能得到專業的指導和救治[5-6]。患者在發病后,親屬或是身邊的人立刻撥打120急救電話,醫院迅速派救護車,同時在電話中指導患者迅速采取一些急救措施,控制病情進展,并在最短時間內達到現場,迅速給患者進行初診,采取生命體征監測、呼吸道護理、口腔護理、降低顱內壓等急救護理措施,縮短患者的急救時間,為患者的搶救贏得時間[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發病到醫院急診時間明顯縮短(P<0.05)。
3.2 院前急救有助于改善預后
有研究指出:人在情緒激動狀態下時,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會引起全身小動脈的持續性收縮痙攣,促使血壓的升高,進而導致兒茶酚胺、腎上腺皮激素等的分泌增多,促使變硬變脆的動脈內壓力提高,進而使得血管薄弱處出現破裂,引發再次出血[8]。因此,對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院前急救護理,迅速到現場進行針對性的搶救處理,將院內急救措施延伸到院外,如:通過建立多條靜脈通道,早期根據患者的血壓水平給予脫水劑等降低血壓,減輕腦水腫狀況。通過供氧等預防病情的惡化,提高搶救效果。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存活率更高,且住院再出血復發率更低(P<0.05),指出院前急救護理用于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有助于改善預后。
3.3 醫院要加強對120院前急救的宣傳
通過電視、報紙、宣傳標語、社區講座等方式向廣大群眾進行院前急救的宣傳,讓廣大群眾在突發情況下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為臨床搶救贏得時間。另外,還需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培訓教育,提高120院前急救人員的業務素質,提高搶救效果。
綜上所述,對于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院前急救護理十分必要,有助于改善預后,而醫院還應加強對院前急救流程、護理措施等的研究,有效縮短發病到急診的時間,為患者贏得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效果,改善預后。
[1] 武 燕,陳玉玲,夏俊燈,等.1例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伴急性腦積水患者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09(1):151-152.
[2] 侯曉芬.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院前急救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學工程,2011,19(11):145.
[3] 李曉雷.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的臨床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3,32(9):945-947.
[4] 潘文龍,王備備,張 強,等.急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救治新模式中圍介入期的護理配合[C].//全軍第十六屆放射醫學大會論文集.2015:122-122.
[5] 郭小葉,魏 艷,趙書敏,等.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遲發性缺血性神經功能障礙的臨床特點及護理[J].護理學報,2013,20(20):38-41.
[6] 袁聿清,田 琳.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后遲發性腦缺血的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12):3466-3468.
[7] 王毅彬.院前急救治療措施對腦出血急救病例預后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80-81.
[8] 高連瑩.Orem護理系統結構在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9):49-51.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74
B
ISSN.2095-8803.2017.07.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