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華
摘 要: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生最重要的兩種學習方式。思南縣正在進行的課堂改革,是正式對這兩種學習方式的解讀,是把這兩種學習方式具體化的一次重大改革,是學生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
關鍵詞:自主學習;數學;分析;策略
通過對幾所實驗學校的調查發現,雖然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得到了較好的落實,但還存在許多問題值得研究。
一、自主學習的現狀分析
通過對思南縣幾所實驗學校的調查發現,幾所實驗學校像套用公式一樣,強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改變了學生過去過分依賴教師的學習習慣,學生獨學(也就是自主學習)是針對每一節課的第一個環節,主要是完成教師導學案所規定的內容,用時也不超過10分鐘。在教師導學案的引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落到了實處,通過這種形式,不僅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也能較好地完成教師導學案所規定的目標,從而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自主學習方式在這些學校的每一個班、每一個學科也得到了落實。但是在實施課改的過程中也發現很多問題。一是教師對自主學習的定義理解得比較狹隘,僅僅限于在課堂上完成教師的導學案,缺乏必要的課外閱讀指導。二是課堂自主學習用時短,有的教學內容教師都要花較長時間才能理解,課堂要讓學生10分鐘之內完成,這樣的自主學習就有點走形式、走過場。三是學生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和知識來源,學生要自主完成教學內容,必須要有一定量的知識儲備,否則就必須借助必要的工具書。目前學校可供學生選擇的工具書較少,大部分學校的圖書室圖書對學生完成教材內容幫助不大。絕大部分圖書過于老化,只能作為課外讀物,對學生語文學習可能有所幫助,但對可供數學學習的工具書實在太少。有的課改班級搞了一些圖書角,但圖書的質量不高。
目前市場上的學生用書幾乎都是為應付考試而編寫的變相作業本。網絡倒是一個不錯的輔助學生自主學習的工具,一是知識量大豐富。二是更新快。但是農村中學網絡學習比較困難,調查發現農村中學生能利用網絡查閱資料的不到5%,有的家庭雖然有網絡,但是很多家長在上課期間根本不讓學生用,原因是怕影響學生的學習,幾所學校的網絡教室早已經報廢,學校的電腦僅僅用于辦公,學生根本沒有機會用。手機倒是普及較廣的網絡學校輔助工具,但是學習起來不方便,而且費用不菲,更有很多學校為了學生的管理,見到學生有手機就沒收,把手機這一輔助工具也扼殺在搖籃中。三是自主學習的模式比較單一。
二、合作學習現狀分析
小組建設是思南縣這一次課改的重點內容之一,通過小組建設把合作學習這一學習方式變成了現實,也可以說小組建設是合作學習得以實現的基石。課堂上學生間有了交流,教師對每一個小組的人員進行了分工,學生也能按照分工較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課堂上出現了分工與合作的良好局面。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的機制,也能促使學生間進行有效的合作。“合作”這個詞在教學過程中有了較好的詮釋。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合作學習的范圍較狹隘。現在各實驗學校合作學習的過程僅僅在課堂上,實際上可以理解為是一種互相幫助學習的好習慣,也是一種簡單的學習上的幫助,成績好的幫助成績較差的,教師對學生的分工也是簡單的學習上的幫助分工,也是針對課堂教學進行的分工。而學生學習應該是多方面的,不是單一的書本知識的學習和課堂學習,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養成良好的合作習慣,二是小組合作學習隨著時間的推移容易疲軟。課堂上的合作通常就是成績好的幫助成績較差的,形式單一,過程單調。盡管很多實驗學校想了很多新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機制,但是小組建設過于常態化、公式化,學生缺乏新鮮感,久而久之,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都容易出現疲軟。三是學生未能充分享受合作帶來的成果,感受不到合作帶來的快樂。合作學習不是一朝一夕能看到成果的,看不到成果就感受不到合作帶來的快樂。
三、對策與策略
課題組針對調研出的問題,進行認真梳理,針對相應子課題進行分工調查研究。著重解決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怎樣把學生自主學習落到實處,讓學生有效地自主學習。
2.小組建設是合作學習得以實現的基石,怎樣的小組建設才有利于合作學習的開展。
3.讓學生充分享受合作帶來的成果,比如農村學校可以讓學生合作種植莊稼,讓學生在合作的同時享受合作過程帶來的快樂,也有新鮮感,學生更能直觀感受到合作的成果,同時教師可以適時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學生更能接受,也能看到豐收的喜悅,也能帶動學生進行更好、更有效的合作。
4.把小組合作融入各種實踐活動中,學校適時組織學生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鍛煉自己的合作能力。也能培養學生養成一種在生活中合作的良好習慣,這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極大的幫助。
5.把合作融入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中,比如文藝活動、體育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培養學生養成合作的精神。
6.適時調整小組建設,一段時間后應對小組成員進行適度的調整,拓寬小組間的交流面,也能使小組間的一些合作經驗得以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