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楠楠
摘 要:近些年來,我國逐漸提高了對數學教育的重視,而數學作為我國義務教育必修科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就顯得更為重要,這個時期不僅是打好數學基礎的時期,更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數學習慣的重要時期。因此,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要注意教學方法的使用,教學方法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質量。就數學故事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的運用進行簡要探討,并提出了幾點有效性建議,希望能夠為其他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數學故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探究;價值
小學生還處于好玩愛動的時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課堂教學時間過長,使得小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長時間維持,極易受到其他影響而轉移注意力。同時,由于小學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和教師的教學模式單一,導致學生缺乏一定的耐心,學習也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在的教學。因此,想要切實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就需要教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就可以借助數學故事教學模式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愉快且高效地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數學故事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數學教材中知識點的背誦,而且在教學中也存在著較多的認識誤區,帶來了一系列不良影響:首先,教師對學生的了解較片面,而且過于重視自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使得課堂氛圍沉悶和壓抑,學生完全提不起興趣;其次,教師完全是靠分數評判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導致學生忽視了學習的過程以及知識的獲取;再次,教師過于注重為學生講解教材上的知識,忽略了學生知識面的拓展;最后,教師完全處于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體現甚至被完全忽視等,上面所提到的這些都是在傳統數學中出現的問題,只有改掉這些不良思想和做法,我們才能發現數學故事對于小學數學課堂的重要價值和意義。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信心,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并達到教學目的。
二、數學故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具體體現
1.創設問題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思維得以發散,在充分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創設問題情境的前提下,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索、研究和思考,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在實際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數學故事創設教學情境,如生活問題、故事情境問題等,以此來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例如,在教學“認識周長”這一內容時,就可以恰當利用“胖胖減肥”的數學故事將生活問題引入教學中讓學生根據聽到的內容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胖胖有沒有按照要求在操場上跑步?他在操場上跑了多少米?他最后減肥成功了嗎?”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對周長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而且也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周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吸收。
2.恰當帶入數學知識
教師恰當地將數學故事引入課堂后,要將數學故事和數學知識充分結合起來。在學習圓的周長過程中,通常會涉及以下幾個內容:首先,數學符號,如乘號、π等符號;其次,數學教學的故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數學史上著名數學家的故事來激勵學生,如祖沖之、華羅庚等的故事;最后,對圓歷史演變故事的講述。將這些故事和數學知識引入數學教學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而且還可以啟發學生思維。
3.數學知識點的復習
我們發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程度非常強烈,而對舊知識的復習則有些厭煩。但是實際上知識的內化主要是體現在對舊知識的復習上而不是對新知識的學習上。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對舊知識的復習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這也是對知識的進一步消化和掌握。同理,數學故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其根本立足點是在對數學知識的復習上。數學故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更多地體現在對知識的定義、性質和規則等的學習上,利用數學故事來對知識點進行深層次的復習,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使知識得到有效遷移。
總之,作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我們,想要切實可行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首先要從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著手,這也就需要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模式,改革和創新教學手段,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邏輯思維得以發展,數學知識得以鞏固,數學能力得以提高,從而使小學數學課堂煥發勃勃生機。
參考文獻:
[1]宋霞霞.數字故事應用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實踐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2.
[2]高楠.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