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小艷
摘 要:隨著英語語用功能的凸顯,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門語言的魅力,而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是學好英語的前提。
關鍵詞:英語教學;讀寫;培養
英語課程標準對英語學習作了明確而具體的要求,怎樣培養小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是值得每位英語教師深思的問題。小學階段,受認知水平以及傳統觀念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包括家長認為英語是復課,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而隨著英語語用功能的凸顯,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門語言的魅力,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將是學好英語的前提,我從以下方面進行闡述。
一、從課堂聽開始,注重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不論是中文還是英文,聽是我們接受語言信息和理解語言知識的第一步。作為一門外國語言,因為我們沒有基礎,所以如何聽懂語言是我們首要解決的問題。
1.充分挖掘聽力資源
首先平復學生的情緒,等學生靜下心來時,教師用手示意,聽完后充分挖掘聽力信息。當然,有部分學生能力較弱,對于聽力內容一概不知或略知一二,那么教師在課前需要張貼掛圖介紹相關人物背景,并且提前讓學生預習,將不懂的生詞、新句型勾畫出來,教師作具體講解,這樣能保證絕大部分學生能聽懂。結合語言學的特點,我們也可以仿效學習語文的模式,出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
2.有效的課堂提問
課堂的有效提問也被看成是教學的必要手段,只有通過提問,教師才能了解到學生是否聽懂了或者是否積極思考了。比如教師問學生:How old are you?待若干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又以第三人稱的形式進行提問:How old is he/she?并讓學生作答。部分學生可能在人稱方面出現問題,在相互問答的過程中,讓學生注意傾聽,找出錯誤并加以糾正。不知不覺中,學生糾錯的情緒高漲,于無形中提高了聽的能力。
二、培養說英語的習慣,關注學生
英語課程標準對小學生聽說讀寫作了具體而較高的要求,大膽說英語是語言學習的必經之路。這就要求教師抓住教材,多找機會讓學生勇敢練習,盡量營造真實的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自由發揮。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那么,作為小學英語教師該如何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呢?
首先,每位英語教師需牢記自己的身份,在進入課堂之后,盡量采用英語進行教學。如果是低年級學生,可逐漸培養,待學生大些時,再使用全英教學法,學生慢慢地能夠聽懂并養成用英語表達的習慣。只有教師說英語,才會為學生樹立榜樣。其次,師生關系融洽也是促進教學最有利的因素,教師想辦法搞活教學氛圍,讓學生走進氛圍中,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用。
三、運用多種方式,培養學生讀的良好習慣
英語真實交際環境的缺失,造成部分學生對學習英語失去信心,此時,培養學生大聲朗讀英語顯得尤為必要。教師必須嚴格要求,努力將發音做到標準,在學生出現錯誤時,一定及時糾正,切實打好語音、語調基礎。
1.培養小學生大聲朗讀的良好習慣
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中,Lets talk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說明了朗讀的重要性。只有學生大聲讀出來,才能培養一定的語感。當然,從加強記憶的作用來看,朗讀也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不僅需要用腦,還需要動用自己的發音器官和聽覺器官,這樣不僅增加了對大腦的刺激強度,也多建立了一些條件反射,使記憶過程加速并鞏固。
2.有意識地培養小學生閱讀的良好習慣
小學英語課本內容貼近生活,情景化較強,主要是人物間的對話與溝通。學生在閱讀這種口語特征較為明顯的文字時很容易理解。不僅如此,大部分的閱讀材料配有圖文,以生動的故事情節展示,口語化的閱讀內容和故事化的呈現形式可以使閱讀學習較為輕松。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了,口語能力也會相應跟著提高,這是相輔相成的。
四、培養學生寫的良好習慣
首先,教師應明確小學生寫的能力目標。同時,在英語課程標準中,針對寫的技能有了新要求。三年級下冊要求正確書寫字母,在四年級時要求正確書寫單詞,并能在寫句子時正確使用大小寫字母及標點符號。
作為教師,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教師應該盡量規范標準,在訓練中逐漸培養學生寫的能力。在起始階段,讓學生規范書寫二十六個字母,然后是單詞,針對學生有問題的字母單詞單獨強調,等學生打好基礎之后,開始書寫短語及句子。從六年級開始,逐漸有寫作練習,在平時教學中適當訓練,如我在教完人教版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后,結合《小學英語聽讀訓練》中單元進階一第四項“用There be句型介紹一下你的家”進行寫作訓練。文中學生能描述得非常清晰,基本達到了用英語交際的目的。
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而是要有意識并持之以恒地去培養。教師如果重視這方面的培養,學生對這門語言的學習自然會提升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