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麗+何淑娟
摘 要:小學階段,不僅要重視學生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要使小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多下功夫。通過結合日常教學,在培養小學生學習習慣上總結了幾點做法。
關鍵詞:小學生;學習習慣;培養
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主要是家庭、社會、教師的有機配合。要使小學生有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多下功夫。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是貫徹和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主要來源于學生對學習興趣的培養,可以說,成功教育從習慣養成開始。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農村大量的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造成農村的留守兒童越來越多;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社會的影響,使許多留守兒童在學習習慣的培養方面缺少良好的家庭基礎和社會環境。結合日常教學,在培養小學生學習習慣上,總結了以下幾點做法:
一、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來源于生活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從身邊的生活開始,要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愛好特點,通過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方法,結合其他課程知識結構的特點及豐富多彩的活動激起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可以組織在班級開展學習小紅花、衛生小紅花、紀律小紅花、誠實小紅花等評比活動,這樣學生就有了排頭兵,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養成習慣。
二、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來源于家庭教育
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從基礎抓起,而家庭是學生人生的第一所啟蒙學校,家庭教育直接影響學生的一生。一百個家庭就有一百個家庭環境,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引導教育。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希望輸在起跑線上,這就需要家庭、社會、學校的密切配合。學生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家庭之中,潛移默化中便受到了家長的教育和影響,家長自覺不自覺地影響著學生習慣的培養。因此,家庭教育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與一般家庭相比,留守兒童就缺失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環境教育,爺爺、奶奶的疼愛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家長不懂得習慣培養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家庭教育上要多下功夫,通過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成長檔案,了解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使遠在他鄉的父母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成長情況,密切配合教師做好學生的工作。還要利用好家長回鄉的一切機會召開一到兩次留守兒童家長會,及時了解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的要求,科學指導家長或監護人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方法,探討教育的途徑、交流教育的經驗,充分發揮家、校聯誼的功能和作用。家長與學校共同負責留守兒童的品德養成教育、知識傳授和素質教育,讓留守兒童在家庭和學校中都得到良好的教育。
三、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來自榜樣的力量
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必須依靠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學生反復去做。如果教師不去引導學生,學生就會厭倦、半途而廢,特別是剛入校的學生,他們無論做什么都沒有持續性。這就要求教師及時發現班級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給予及時的表揚。可以利用黑板報把好的學習經驗和習慣寫在黑板上,讓學生有榜樣去學習,有方向去做,在班級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四、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來源于班主任
在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過程,班主任起了決定性作用。低年級的學生無論做什么都缺少持續性和連貫性,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作為班主任,要創造更多的教育機會,根據年齡特點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得到教育和鍛煉,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班主任要多觀察,多跟學生交流,使每個學生在幼小的心靈上有個良好的習慣,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班主任在教育學生方面就是火車頭的作用,這就要求班主任要抓住學生的愛好特點,有針對性地制訂培養計劃,做到根據不同的家庭環境和學生智力情況,制訂出不同的培養計劃。要有耐心、有恒心地去引導教育,對缺乏恒心的學生要個別輔導,在思想上開導他們、生活上照顧他們、學習上幫助他們,讓學生感到教師就是他們的親人。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有事及時說,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以填補學生的親情饑渴,使學生感到教師就是他(她)最信賴的人。這樣,才能加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總之,成功教育要從習慣養成開始,從細微抓起。讓我們共同攜手,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環境,推進素質教育在農村小學的全面開展。
參考文獻:
[1]張文選.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培養對策的研究[D].魯東大學,2013.
[2]朱國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科技創新導報,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