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海濱第二小學 王約納
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海濱第二小學 王約納
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對小學生知識基礎的重視,尤其是注重對學生知識點的邏輯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鋪墊。導學式教學法是一種在教育教學領域中被廣泛應用的科學的、新型的教學方式,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導學式教學法來著手研究,為小學數學教學提出有關導學式教學法的應用策略,有助于導學式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有效實施。
導學式教學法;小學數學;應用;策略
新課改以來,教育部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使課堂由傳統的教師“教”轉變為學生主動地“學”,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逐步提升學生的知識專業水平。而導學式教學法就是這樣一種具有一定可行性并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的教學方式。
1.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創新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一些方面嚴重地阻礙了學生創新與思維能力的發展,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了教師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導學式教學方法作為科學的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2.學生實踐能力的加強
新課改之后,教育部注重對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把導學式教學模式應用到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可以有效地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3.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
小學教育是學生受教育的初級階段,小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直接影響到學生中學時代的學習狀況。在教師的導學式教學中,可以促進小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4.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眰鹘y教學模式中,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現象會嚴重影響到學生課堂興趣的培養。在小學生的數學課堂中引入新型的導學式教學方式,可以充分地發揮學生學習數學的主體作用,有利于激起學生積極學習的主動性,可以進一步達到較高的教學實效性。
1.在生活中學習數學
小學數學的教育課堂不僅僅是教給學生基礎的知識內容,更是希望學生學會活學活用,把學習的知識內容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來。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師在數學課堂的知識講解中的任務不僅僅是給學生傳授知識,幫助學生“解惑”,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以致用。這就需要教師在數學的講授中不要局限于課堂教學,而是要引導大家把視線放到生活中去。比如說,教師在講授基礎的幾何圖形的時候,可以充分聯系生活中的事物,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對幾何圖形的深入認識與掌握,比如橡皮是長方形的;輪胎是圓形的。
2.師生課堂互動教學
在小學數學的教育課堂中,教師主要起著主導的作用。但是教師在教育教學的課堂中要充分聯系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及時地與學生互動交流,最常見的師生互動交流的方式就是問答。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和學生進行角色互換,讓學生自主地去對課堂知識點進行備課,使學生在備課的過程中認識到知識點的重要性,并且還可以讓學生在提問老師的過程中對知識點的答案有一個清楚的判斷??梢酝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角色互換來使學生掌握與理解知識,并能夠使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能力來講解知識點。比如說,在“幾何圖形”這一章節中,教師與學生可以討論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差別是什么,并根據每個圖形的不同特征來拓展延伸學習關于點、線、面以及角度的大小問題。如下圖:

3.多元化的引導方式
在小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外界的條件來進行講授,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進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比如說,教師可以利用導學單教學,在講課之前把導學單分發給學生,指導學生合理使用導學單,教師在運用導學單來講解數學時還要積極地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新的知識點,讓學生針對提出的問題主動思考,讓導學單的功效充分發揮在學生的學習中。另外,教師在利用導學單來進行教學時,還要注意對學生的導學單的積極批改,對于學生在導學單上存在的問題,要幫助學生解決難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保證教學課堂的魅力。
傳統的教課模式只注重對學生知識的講授,而較少地關注對學生的實踐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這與新課改的要求有出入,不切合新時期的教育需求。導學式的教育教學方法作為一種新型的、科學的、合理的教學方式,可以較好地改善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存在的弊端,不僅超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而且在不同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以及創新和實踐的能力。
[1]王穎.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6(03):164.
[2]萬文鐵.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7):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