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
摘 要 新形勢下的教學實踐中,很多傳統教學方法、理念、內容出現了不足,這些又需要我們去改革、去創新。這就是我們實施新課改的目標。高中英語作為“高考的主科”,必然會將新課改作為常態。而如何才能高效實施新課改呢?本文中,就高中英語新課改的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高中 英語 新課改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4-0053-01
傳統教學中是不是只有“糟粕”呢?當然不是。其實傳統教學也是通過“日積月累”而形成,即使有不足,也是“改了就好”。在新課改中,其立意就是“創新”“改革”,其主要內容就是課堂教學實踐。在高中學段,教師的教目標定位較高,學生的學習目標定位較高,而人們對目標實現后產生的作用,期望也較高。高中英語是高中學校教育教學的“主科”之一。所以,在新課改的過程中,人們對其關注度極高。那么,高中英語課堂中如何實現新課改呢?
一、改革角度
1.關注綜合能力培養
(1)在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并不關注“綜合”能力培養,他們關注的只有試卷分數,關注的只有答題能力。
(2)只關注考試內容的教學,只關注寫能力的教學,只關注教師提供資源的分析,只關注課內資源的分析,這也是當前高中英語教學中需要改革的重點。
(3)學生形成綜合能力的時間也非常不足。
2.關注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1)自主學習有形式但是沒有內容。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學生喜歡“自主學習”,但是他們喜歡自主學習的原因卻不只是為了“學習”,有時僅僅是為了“放松心情”。在一些課堂教學的自主學習中,學生討論了許多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無關的問題,課堂教學漫無邊際,費時低效。課堂展現的是學生虛假的主體性,失去的是教師價值的引導和啟迪。
(2)自主學習有行動但是沒有效果。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我們還有兩點做的不足,需要課改。一個是“活動提速”,致使低效。另一個是活動積極,卻有量無質。學生程度不一,參與度不均衡,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教師不能給學生充裕的合作時間,忽視對學生合作技能的訓練與培養,從而產生課堂氣氛似乎很活躍,但實際上思維含金量卻很低,相互作用效果很差。
二、策略分享
1.教師方面
(1)改變自身定位。教師要找到自身的定位,明確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明確自己怎樣做,做到什么程度;明確與學生的關系,相信學生是自己的合作者。實踐中以學生發展為本,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重視英語教學中的人文性目的,加強運用英語語言對青少年進行素質教育,既要滿足學生心智與情感態度的發展需求,還要滿足國家的經濟建設與科技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2)有提升自身能力的行動。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往往會要求學生“努力學習”,其實,作為學生榜樣的教師,在要求學生努力提升自我時,教師要做的也是“努力提升自我”,做好學生發展的“先行者”。所以教師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正視自己英語教學的習慣和經驗,利用教學過程中教材的使用、師生的互動、同事之間的相互聽課、說課和研討,不斷修正、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從而形成教師的專業氣質。
2.學生方面
(1)形成語言基礎。語言的學習離不開“咬文嚼字”,語言的應用離不開交流。但是“咬文嚼字”“交流”都需要基礎:知識基礎。重視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根據學生已有的語言能力,創設學生聽、說、讀、寫的語用環境。教師可先確定任務要求,學生明確了任務要求,自然會專注捕捉所需的信息。在進行聽的訓練之后,可以提供相關的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閱讀并回答問題。
(2)提供語言交流平臺。“不能交流”的語言學習是非常可笑的。可是,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尤其是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參與的往往就是沒有語言特色的語言學習,“不能交流”的語言學習。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熟悉的事物,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提供說的機會,共同編排創意對話,選優秀者到臺前表演。
(3)關注多種學習方法。英語的語言本色,需要由“說”來實現。但是,還需要用其他方式來輔助,來提升。如:聽,有聽才能說。如:讀,有讀內容才能更豐富。如:寫,有寫才能表達的更嚴密。所以教學中,教師應用的教學方法有很多,學生的學習方法也有很多。如教師可以以寫的方式讓學生介紹自己熟悉的相關情景。這種訓練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學生感到新鮮、有趣,有助于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