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運超 張朝臣
摘 要:該文介紹了亳州市譙城區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及中藥材生產中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發展中藥材對策,主要包括:落實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做大特色基地,做強龍頭企業;推行標準化生產,推進品牌建設等。為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藥材;發展現狀;對策;譙城區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4-0129-03
亳州譙城自商湯建都至今,已有3700多年的文明史,是漢代著名醫學家華佗的故鄉,自古就有“中華藥都”的美譽。自東漢末年神醫華佗開辟第一塊“藥圃”開始,勤勞智慧的亳州人依華佗之靈氣,靠土地之肥沃,借交通之便利,種植、經營中藥材之風日益繁盛。到明清時期,亳州便成了全國四大藥都之一。亳州的藥材種植集中在譙城區,目前全區中藥材種植面積達5.67萬hm2,中藥材種植已經成為譙城農民脫貧致富的“頂梁柱”。
1 中藥材產業發展情況
1.1 資源與種植 全區中藥資源據調查有171料、410種,其中種植類107科、295種;動物類64科、99種;礦物類13種,其他類3種,種植的中藥材有50多個品種,其中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為地道藥材,是白芷、白術、桔梗、丹參、丹皮、板藍根等品種的主要產區?!吨袊幍洹分泄谝浴百瘛弊值闹兴幱匈裆?、亳菊、亳花粉、亳桑皮4種。
中藥材在全區各鎮鄉均有種植,但以沿渦河流域的十八里、十九里、五馬、華佗、譙東、牛集、位崗、沙土等鎮鄉種植較為集中,主要栽培品種有12種,分別是白芍、牡丹、白術、白芷、丹參、玄參、板藍根、防風、花粉、菊花、桔梗、知母。除菊花以花入藥外,其他均為根莖類藥材。種植面積最大的是白芍1.47萬hm2,其次是牡丹0.87萬hm2,白術0.77萬hm2,桔梗0.64萬hm2,菊花、白芷0.4萬hm2,花粉、丹參、玄參、知母也在666.67hm2,防風面積在0.03萬hm2左右。截至2014年,全區中藥材種植面積5.33萬hm2。
譙城區在擴大中藥材種植規模的同時,推進標準化與規范化種植,規范化種植面積近1.33萬hm2。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公司、協和成藥業、德昌藥業、廣印堂藥業等12家藥業企業在十八里鎮現代農業中藥材示范區流轉土地方800hm2進行規?;瘶藴驶N植,已有7家企業已通過良好農業規范基地認定,已經成為省級現代農業中藥材示范區;2012年十九里鎮成為全國“一村一品”中藥材生產專業示范鎮;安徽協和成藥業和亳州廣印堂藥業的規范化種植基地,被安徽省商務廳評為省級農產品出口示范基地,目前譙城區已成為全國出口中藥材基地。
1.2 中藥材加工 譙城區中藥材加工龍頭企業集群發展迅速,2016年藥業經濟實現產值196億元;87家藥業加工企業通過GMP認證;219家藥業商貿流通企業通過GSP認證;產值超億元藥業企業達54家,占全區億元以上企業66.7%;廣印堂藥業、華佗國藥、協和成藥業上市工作積極推進。全區現有市級以上藥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8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即安徽濟人藥業公司,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公司,省級19家。安徽濟人藥業公司、北京同仁堂(亳州)藥業公司、安徽廣印堂藥業等3家企業全年營銷收入超10億元,一批優勢企業已經形成了包括中藥飲片加工、植物提取物生產、中藥保健品和中成藥制造等在內的中藥材產業生產體系。
(1)譙城區的飲片加工業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產業集群。譙城區中藥產業園區聚集了藥業企業76家,涌現了同仁堂、協和成、滬譙、千草、永剛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優勢飲片企業,建成了一批批精制飲片車間,年生產中藥飲片產量22萬噸,被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授予“中國中藥飲片出口基地”。
(2)目前,譙城區中藥提取物產業正在興起。濟人藥業建有安徽省最大的提取生產線,年提取中藥材能力達1萬t生產能力;七里香日化公司的薄荷腦、薄荷素油及各種天然香料油,遠銷東南亞及歐美地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天然香料專業生產基地之一;桂龍藥業中藥提取生產線已正式投產;一批提取物生產線正在建設之中。
(3)譙城區中成藥制造業總體素質在提高。濟人、華佗、九方、同泰等制藥企業各具特色,形成了具有一定競爭力的優勢品牌和商業網絡。九方制藥的二類新藥葛酮通絡膠囊和三類新藥虎地膠囊投放市場后臨床效果很好,發展潛力很大;華佗國藥具備了較強的營銷能力,六味地黃丸和濟人藥業研制生產的抗流感新藥“疏風解毒膠囊”單品銷售超億元,同泰藥業等企業研制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品種正在審批和開發之中。
(4)目前保健品產業正成為蓬勃發展、方興未艾的新興產業。保健酒系列、保健茶系列、保健湯料系列的生產銷售產銷兩旺。華佗國藥的動力源保健酒、方敏藥業的保健茶系列、京皖藥業、豪門保健品有限公司的保健茶和保健湯料以及藥枕、藥衣、香曩等系列產品均形成了一定的生產、銷售規模。
1.3 中藥材流通情況 在流通領域,全區共有藥品經營企業663家(含零售企業),219家藥品經營企業通過GSP認證。中國(亳州)中藥材交易中心和康美(亳州)華佗國際中藥城,目前是全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占地26.67hm2,建筑面積24萬m3,攤位2606個,固定門面273家;每天上市品種達2600余種,日上市量達6000t,日客流量近3萬人,中藥材年成交額220億元,占全國中藥材的份額已超過20%,同時還建有中華藥材網和藥通網等2家中藥專業信息網站。城區周邊有地產藥材衛星交易市場13個,吸引著各鄉鎮千家萬戶的藥農。在譙城從事藥材交易的人員達到20多萬。
2 存在問題
(1)中藥材精加工程度低,中成藥生產知名品牌少,飲片加工低水平重復。
(2)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標準低,GAP產地認證和品種認證少。
(3)對中藥材扶持政策少。譙城區是華佗故里藥材之鄉,中藥材生產規模較大,但國家、省、市政府對發展中藥材沒有設立專項發展資金,資金投入少。近幾年,區財政出臺了一些扶持政策,鼓勵種植大戶、科技示范戶、專業合作社發展中藥材規范化規模種植,財政補助資金較少,對藥農吸引力不大,推進規?;?、規范化種植效果不明顯。
3 中藥材主業發展對策
3.1 落實惠農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認真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及時將各種惠農補貼送到千家萬戶,盡可能調動廣大農民發展藥材生產的積極性;及時落實各級政府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方針政策,對龍頭企業產業升級牽動性強的重大項目,爭取納入省“861”行動計劃予以重大扶持。充分利用金融農業政策,拓寬中藥材加工企業融資渠道,不斷擴大對龍頭企業信貸資金的支持,盡量爭取政策性銀行對中藥材加工項目的中長期貸款投入。認真做好中藥材加工業增值稅改革及中藥材產品出口退稅減免工作。充分發揮中小企業貸款擔保中心的職能作用,為成長性前贍性強的項目及時提供融資擔保。區政府出臺發展中藥材獎扶政策支持中藥材基地建設,對流轉土地發展中藥材規范化種植,且流轉合同規范、期限 5以上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當年新增種植規模6.67hm2以上的,1hm2補助1500元;當年新增種植規模20hm2以上的,1hm2補助3000元。種植亳芍、牡丹實行多年補助,亳芍連續補助4a,牡丹連續補助5a。對在中藥材示范區流轉土地20hm2以上發展亳芍、牡丹的經營主體每年1hm2按7500元標準給予補助,連續補助5a;發展其他中藥材的每年1hm2按4500元標準給予補助,連續補助5a,促進中藥材發展。
3.2 做大特色基地,做強龍頭企業 以沿渦中藥村產業帶建設為突破口,加快地道中藥材基地建設,以省農委認定的十九里中藥材特色示范鎮為重點,建立白芍、牡丹、菊花三大特色基地。鼓勵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將提高產品質量的關口前移,在五馬、十八里、華佗、沙土、大楊等沿渦藥材鎮鄉建立桔梗、丹參、白芷GPA基地,形成綠色原料車間,保證中藥材加工原料的安全高效。同時適應市場需求,引進藥材新品種,推廣普及配套技術,做大基地規模,凸顯特色板塊經濟。把加快招商引資作為做強龍頭企業的突破口,描準國內外藥業的大企業、大集團,吸引更多的知名藥商來我區投資興業,合資辦廠,建立生產基地,加快加工步伐。要研究中藥材及產品的國際市場信息,提高中藥材及產品出口的數量質量,通過擴大出口帶動生產加工,帶動產業升級。
3.3 推行標準化生產,推進品牌化建設 瞄準中藥材種植GAP規范化,加工GMP標準化,經營GSP流程化的標準規程,組織生產加工經營。制定并實施道地藥材白芍、桔梗、丹皮、丹參等生產標準,在基地建設中對照標準嚴格執行。加強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質量監測,嚴防高毒農藥偽劣化肥影響藥材品質安全。對當地未有生產標準的大路藥材品種,制定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爭取有關部門認定,嚴格操作管理,確保藥材安全高效。組織未通過GMP認證的藥材加工企業加快認證步伐,期內未通過認證的,取消生產加工資格。依法加強藥品經營許可管理,對未經GSP認證的無證經營企業,及時予以查處。
3.4 加快科技創新,提升中藥產品競爭力 以十八里示范區、譙東鎮省級中藥材科技示范園為基點,建設133.33hm2中藥材脫毒種籽、種苗繁育基地,力爭期末中藥材良種普及率60%。加強龍頭企業與省內外科研院所之間的協作配合,組織生產加工方面的科技攻關,重點在良種繁育和推廣、新藥研發、基地建設、高精尖設備更新、現代物流、人才培訓等關鍵技術領域引進消化吸收。研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引進一批先進的重大裝備,依靠科技進步,提升中藥材加工特別是二次加工能力,提高中藥材及其產品市場占有率。
3.5 拉緊產業鏈條,帶動農民增收 健全完善藥企與基地、藥企與合作社、家庭農場、藥農之間利益聯接機制,通過合同訂單、股份分紅、勞務創收、利益返還等多種形式帶動農民增產增收。組建中藥材生產聯合體,在農企之間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長期穩定的利益聯接機制,使藥農最大限度地分享中藥材加工、流通環節的利益,建立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確保藥農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
3.6 建立激勵機制,強化組織領導 中藥材產業是我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有關部門及各鎮鄉應根據本規劃精神,因地制宜,聯系實際,結合各自職責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措施。落實崗位目標責任制,建立獎懲激勵機制,進一步貫徹落實區政府出臺的《現代農業獎扶辦法》。對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農業產業化(中藥材)龍頭企業、通過規模化認定,規范化、標準化、GAP認證的基地給予獎勵,確保規劃目標任務如期實現。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