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梅
【摘要】在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過程中,縣域經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區域經濟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貴州省由于自身經濟發展水平交底,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同我國其他東南沿海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差距十分明顯,存在一系列問題有待完善,具體表現在產業結構不合理、工業發展水平落后、整體實力較弱,對于貴州省經濟持續增長影響十分深遠。由此,本文主要就貴州縣域經濟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就其中存在的問題尋求合理的發展策略,提高貴州省整體實力,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關鍵詞】貴州省;縣域經濟;發展現狀;策略
貴州省地處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24個省份中排在后列,自改革開放以來,貴州省不斷推陳出新,引進外來資本投入,優化產業結構,做出了一系列促進貴州省整體實力發展的努力,但是從整體上來看,同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仍然存在十分顯著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貴州省經濟持續發展。2007年,貴州省縣域經濟單位平均財政收入1.38億元,其中多數的縣市財政收入處在億元以下。從中不難看出,貴州省經濟發展水平偏低,縣域經濟將成為貴州省未來的主要經濟增長點,實現貴州省經濟跨越式增長。由此看來,加強貴州省縣域經濟發展現狀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助于為后續理論研究以及實踐工作開展提供參考依據。
一、貴州省縣域經濟發展現狀
1.縣域經濟整體實力較弱
據權威數據調查顯示,貴州省近年來縣域經濟整體實力提升速度較快,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貴州省GDP增速連續多年排在全國各省前列,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2007年,貴州省縣域經濟總值為7830.47億元,鄉鎮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為縣域經濟創下了可觀的收入,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要高于改革開放初期。2014年較之2010年縣域經濟增長情況,不難發現,貴州省88個縣地區生產總值呈跨越式增長,從最初的4652.34億元增長到12633.15億元,其中共有超過80%的縣實現小康經濟發展水平。從總體上來看,貴州省盡管經過不斷改革和創新,縣域經濟同整體經濟實力相比,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效,但是由于種種歷史遺留原因導致,貴州省的縣域經濟較之全國其他地區縣域經濟發展水平而言,仍然存在較大差距[1]。經過調查發現,貴州省縣域經濟整體規模還遠遠達不到全國縣域經濟平均規模一半,較之全國百強縣經濟實力而言,更是存在明顯的差距,僅為16%,不難看出,貴州省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偏低。
2.縣域經濟產業機構不合理
貴州省由于自身并非是我國主要的幾個農業大省,加之自身地理位置因素,并不具備農業發展的平原支持,但是農業在貴州省整體經濟中仍然占據十分突出的作用。2005年后,貴州省政府對于非農業發展重視程度逐漸提升,縣域經濟結構也在不斷完善和優化中,逐漸從以往單一的產業結構轉變為“二、三、一”結構,工業和服務業在其中所占據的比重有所提升,但是并非十分顯著[2]。諸如,在2007年貴州省縣域經濟結構中,第一產業僅占總體的17%,第二產業為41%,第三產業為41%左右,較之全國其他的百強縣產業結構占比來看,主要是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占比較高,超過88%,較之貴州省第二產業和第一產業的82%而言,差距十分明顯。貴州省縣域經濟正處在初級發展階段,逐漸朝著工業化方向發展。
3.縣域分工不明確
貴州縣域之間由于地理位置差異,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存在明顯的不同,不同的縣根據自身資源條件,形成特色產業是未來發展主要潮流,但是貴州省各個縣卻并不是這樣。貴州省內很多縣域在經濟建設中,存在一種趨同現象,就是縣域之間互相模仿,重復建設,無論是產業結構還是主打特色產品,沒有十分突出的差異。就農業產業結構來看,貴州省縣域盲目追求經濟效益現象十分明顯,不顧自身區域市場發展需求,哪一種產品效益高,全都跟風效仿,致使一些產業市場出現了爛市現象,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2008年貴州省農戶大量種植西紅柿,出現了嚴重的市場滯銷現象,供過于求,區域市場秩序遭到了嚴重破壞[3]。
二、貴州縣域經濟發展對策
貴州省盡管縣域經濟整體實力較弱,但同樣有著其他地區難以比擬的優勢條件,諸如豐富的自然資源,貴州省具有非常豐富的礦產和能源,作為我國著名的能源大省,煤炭和水力尤為突出,全省河流徑流量高達1145.2億立方米,水能技術開發19889.52兆瓦,站全國4.9%,具有十分突出的水力開發優勢。除此之外,貴州省的旅游資源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優勢條件,經過多年的完善,形成了眾多的旅游景點,而這些旅游景點多數分布在貴州省的各個縣域[4]。
1.提高縣域政府經濟調控能力
貴州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除了受到一些客觀因素影響之外,還受到當地政府縣域經濟調控能力高低影響,尤其是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各個省市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只有充分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調控作用,強化工作重點,有目的提高縣域經濟水平。提高縣域政府經濟調控能力,首先需要穩定當地勞動就業,優化就業結構,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提出改善措施,提高當地市場就業率。此外,應提高區域生產條件,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確定調控目標和戰略方向,不斷擴大內需,優化資源配置[5]。
2.優化產業結構
貴州省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好壞,主要取決于產業結構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經濟增長質量。由此,應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為縣域經濟持續增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優化產業結構,推行特色農業發展,堅實市場導向,促使貴州省的農產品能夠進入全國市場,提升市場競爭力。故此,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構建完善的市場體系,有機整合市場和生產;推行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由于貴州省自身地理位置因素,多數是以山地為主,所以能夠耕種的面積較少,難以使用大型機械設備作業,耕作效率偏低。(2)發揮縣域資源優勢,推動縣域工業化發展。貴州省縣域經濟持續發展離不開工業支持,應充分發揮貴州省縣域資源優勢,形成特色產業,提高市場競爭力。與此同時,由于貴州省資源和資金有限,所以應將這部分資源投入到效益突出,更具發展前景的產業上,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3.推行貴州縣域城鎮化進程
城市化水平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程度主要標準,通過城鎮應吸收和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優化產業結構,有效解決當前農村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對于貴州省縣域經濟持續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貴州省縣域城鎮化建設中,應充分依托現有資源條件,通過城鎮化效應,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可以說,沒有產業的支撐,城鎮必將成為城市發展的附庸。故此,當地政府應高度重視小城鎮產業發展,推行多元化投資體制,為城鎮化建設提供更多資金支持。
結論
綜上所述,貴州省由于地處欠發達經濟地區,縣域經濟整體實力較弱,正處在持續發展階段。盡管貴州省縣域經濟整體實力不高,但是由于自身豐富的資源基礎,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尤其是近些年,連續三年成為我國經濟增長幅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對我國國民經濟健康持續增長做出了重大貢獻。
【參考文獻】
[1]范建紅,祁新華,陳烈等.欠發達縣域經濟現狀、問題與對策分析——以廣東省始興縣為例[J].熱帶地理,2013,27(1):44-48.
[2]何云,項麗,彭獻平等.新晃侗族自治縣縣域經濟現狀及發展問題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8):37-38.
[3]霍清廉.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河南縣域經濟現狀與發展路徑[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7(3):4-7.
[4]鄺經邦,張衛國,張麗恒等.固原市縣域經濟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寧夏社會科學,2014(2):31-36.
[5]茍安春,舒琦.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縣域經濟現狀及發展對策——以四川省甘孜州爐霍縣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2012,12(10):7-9,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