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月+陳志奕
【摘要】自媒體給大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大學生在自媒體環境下關注社會熱點可以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本調查旨在了解自媒體對于大學生社會熱點關注度的影響以及對于大學生價值觀的導向,從而提出應對措施。
【關鍵詞】自媒體;大學生;社會熱點
隨著現代通信技術的演變和發展,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的使用使信息的傳播愈發快速與便捷,而微信、QQ、微博等社交工具的普及則讓我們真正進入了一個自媒體時代。
自媒體的出現使信息的傳播成冪級加速,其信息發布的平民性和便捷性使其成為各種不同思想和價值取向的聚集地。大學生群體對待外界變化充滿激情,他們樂于討論社會熱點話題,也樂于接受新鮮事物與觀點,善于從不同視角看待問題。因此,自媒體成為大學生群體關注社會熱點的重要工具,也成為影響他們價值觀取向的一大因素。
一、大學生使用自媒體關注社會熱點情況
1.大學生普遍使用自媒體關注社會熱點問題
大學生使用媒體的類型多種多樣,例如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發達的互聯網新聞媒體以及新興的微信朋友圈、微博、人人網以及QQ空間等自媒體,其中自媒體的使用占比為78.3%,說明自媒體已經切實走進了大學生的生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行為、處世態度以及價值觀的樹立,成為大學生認識社會的重要媒介,也是大學生與社會交流的重要窗口。
2.大學生認為通過自媒體的方式關注社會熱點與傳統媒體比較有一定優勢
在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方式方面,大學生普遍認為與傳統媒體相比,通過自媒體的方式關注社會熱點具有覆蓋范圍廣、傳播速度快;傳播的影響力大,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和實時性;比較方便,可以隨時隨地關注社會熱點信息等優點。
二、在自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對社會熱點的關注度情況
1.大學生在自媒體環境下對社會熱點的關注深度欠缺
通過問卷分析我們發現,30%的大學生在看到社會熱點問題后只會簡單瀏覽事情經過不會有任何的思考,43.6%的大學生知道事情始末后會產生一定思考但不會加以評論。能夠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評論并上升到對社會現象的思考的大學生相對較少,大部分學生對于社會熱點的理解停留在初級階段,僅僅了解表面信息,很少對熱點問題進行深度地探討。
2.大學生在自媒體環境下對社會熱點的關注廣度易受到專業背景與興趣的影響
大學生在自媒體環境中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時,習慣于從自身的專業背景與興趣角度考慮,關注相關的社會熱點類型,而對于和自己專業知識不相關或者自己不感興趣的社會熱點類型關注度偏低。關注度的不同影響了大學生對社會熱點的關注廣度,大學生往往更愿意了解與自身專業背景相關或自己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并對此類社會熱點問題更加熟悉。
三、自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的應對方法
1.大學生應該注重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大學生在自媒體環境中關注社會熱點時認識問題的深度欠缺,見識事物的廣度欠缺。如果長此以往發展下去,大學生不僅自身的能力得不到明顯提升,而且會阻礙整個社會未來的進步。因此大學生應對自己存在的問題給予充分的重視,注重提升自己各個方面的能力,做到全面發展,為成為社會的接班人夯實基礎。
2.大學生應該學會正確的判斷和篩選信息
自媒體時代具有相對寬松的信息渠道,其便捷性與自由性導致各類信息魚龍混雜,給大學生正確看待社會熱點問題造成困擾。因此,大學生要提升自己分析能力的水平,通過理性的判斷識別和篩選信息。在看待社會熱點問題時,首先關注官方權威的信息,對事物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其次可以瀏覽這類問題的專家學者做出的評論,讓自己有一個理性思考的過程,最后再觀看輿論大眾的觀點,從中分辨是非,考量正確度,得出自己的觀點。
四、自媒體環境下高校的引導方法
1.高校應改善教育體制,轉變形勢與政策教學模式
當下高校的形勢與政策課程是連接社會發展潮流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渠道,通過形勢與政策課程,高校不僅能讓大學生認識社會當前發展的趨勢,了解國內外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動向,而且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高校應注重轉變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模式,將單一傳授模式向師生互動模式過渡,調動學生關注熱點時事的積極性并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后老師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客觀的剖析,并引導其理性辯證地看待問題。這樣的教育方法可以幫助當代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熱點問題,提升社會責任感。
2.高校應利用好校園網絡平臺與大學生良好互動
目前,大多數高校都會使用本校的網絡平臺發布學校相關動態及校園熱點信息,如果高校能繼續開發校園網絡平臺的用處,開通社會熱點討論平臺,與大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那么對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學生的價值觀導向都是有益的。
社會熱點討論平臺是一個可以進行更新、互動、評論的窗口,大學生可以將近期比較感興趣的熱點信息在平臺上發布,全校師生都可以對問題進行探討和評論,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邀約同學展開辯論賽,這樣不僅增加了問題本身的趣味性,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還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大學生增長見識、開拓思維,提升自己認識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在討論過程中,老師注意隨時查看學生的思想動向,對思想激進或有偏差的同學予以方向上的引導。這樣高校不僅充分利用了校園網絡平臺,而且能對大學生適時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謂一舉兩得。
【參考文獻】
[1]徐興.基于自媒體的大學生價值觀導向研究[D].北京:中國礦業大學,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