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航+張貝貝
摘要: 作為一位具有女性意識的翻譯家,冰心在譯作中頌揚女性和母愛,力求消除原文中的性別歧視,提高女性地位,在原作和譯作上達到平衡。本文從女性主義翻譯觀分析冰心的翻譯策略,結合《吉檀迦利》譯本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冰心的作品與翻譯思想。
關鍵詞:女性主義翻譯 《吉檀迦利》 冰心
中圖分類號:H0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5-0076-02
17世紀法國修辭學家梅內(Menage)有一句名言“les belles infideles”,即“不忠的美人”。他把翻譯比喻為女人,認為在翻譯中美和忠實是難以兼得的。這句話道破了潛藏在譯論中的雙重歧視,也反映出翻譯和女性在文學等級系統和社會等級體系中所處的劣等地位。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后期,女性翻譯理論興起,傳統譯論中原作和譯作涇渭分明的關系受到挑戰,女性主義翻譯者倡導將性別研究與翻譯結合在一起的,希望打破翻譯研究和社會觀念中帶有嚴重性別歧視的陳舊觀念,在翻譯中融入女性的性別意識,并展現女性的個性、情感體驗,追求女性尊嚴與兩性平等。
冰心既是中國現代女性作家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位杰出的翻譯家,其一生都與翻譯緊密相關。幼時她就喜愛林紓和嚴復的譯作,成年后,她又步先輩后塵,走上了寫作和翻譯的道路。她一生中翻譯了包括詩歌、詩劇、散文詩等8個國家的50多部作品。在文學和翻譯道路上碩果累累。本文以冰心翻譯的《吉檀迦利》為研究對象,據此分析冰心譯作中的女性主義翻譯思想。
一、女性主義翻譯理論
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實質上是女性主義者把文化政治的引入到文學的研究,它的形成實質上是女性對于社會、文化以及政治上的父權統治以及由此產生的所構筑的性別差異的反抗。(張舍茹,2009:70)因此,女性翻譯理論以爭取女性尊嚴和平等為起點,其翻譯活動旨在讓語言傳達女性的心聲,消除舊有的觀念,重新界定原作與譯作的關系。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強調譯者的“生產”觀念,強調譯者在翻譯中的主體性。女性翻譯理論認為譯者不應當像過去一樣默默隱藏在譯作身后,應該積極加入到有意義的創造活動中,張揚其對文本的操控。
二、冰心的女性主義翻譯體現
路易斯馮弗洛圖歸納了女性主義翻譯的三種策略,即:增補(supplementing)、加寫前言和腳注以及劫持。女性主義翻譯觀要求譯者可以在翻譯時采取適當的策略進行干預,以彌補語言間的差異。冰心作為一位具有女性主義意識的女性譯者,在翻譯中主動采取了這些能夠體現女性譯者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翻譯策略。
1.增補
增補是指譯者對兩種語言的差異之處予以平衡的過程,是譯者的創造性行為。女性翻譯理論彰顯譯者對文本的操控。冰心提倡“順、真、美”的翻譯原則,順是她在翻譯中素來提倡的,在《譯書之我見》 一文中,她曾說“譯本中間若夾雜外國字……實在是打斷了閱者的興頭和銳氣”。因此,為了達到“順”的效果,冰心在譯作采用了增補的方法,盡量使譯文更加流暢自然。
例1:In pleasure and in pain I stand not by the side of men,and thus stand by thee.
譯文1: 在痛苦和快樂里,我都沒法站在人類的一邊,我以為我這樣做,才能和你站在一起。
冰心在這句話的翻譯中發揮了譯者的主體性,增補上“我以為我這樣做”,讓上下文更加流暢自然地過渡,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也便于讀者接受和理解。
2.前言和加注
前言和加注指女性譯者對翻譯過程的描述,突出女性譯者的差異性翻譯,由此來向讀者傳達原作的主旨,以便讓讀者更好理解作者的意圖。增加前言和腳注是女性主義翻譯策略中譯者主體性的一種重要體現,發揮了譯者的創造性和能動性,改變了原作與譯作的從前涇渭分明的關系,體現了女性主義翻譯觀。冰心為《吉檀迦利》作了前言,在前言中她先介紹了作者和原作的相關背景,同時向讀者闡述了自己在翻譯時遇到的一些問題:“這本詩集,是從英文的譯本轉譯的,既不能摹擬出孟加拉原文的富有音樂性的,有韻律的民歌形式,也沒有能夠傳達出英譯文的熱烈美妙的詩情。”(冰心,1994:155)
3.劫持
“劫持”是指女性主義譯者對原作意圖的理解以及其在翻譯中采用的策略。在女性主義翻譯思想的指導下,女性主義譯者發揮主觀能動性對原文進行叛逆性改寫。冰心十分喜愛泰戈爾的詩歌,同時她尊重原作,在翻譯時重視對原文內容的準確傳達。因此對原文的“劫持”程度較輕,手段也很溫和。泰戈爾的《吉檀迦利》字面上雖是贊頌神明,實際上是歌唱生命的枯榮與生活的悲歡。詩中充溢著詩人對祖國命運的牽掛,對人生理想的求索,對愛與童真的頌揚,而這些恰恰也是冰心所極力追求和贊頌的。冰心在《吉檀迦利》的翻譯中還融合了中國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幾種巧妙的修辭,如:對仗結構、疊字和對偶等。這些修辭手法的采用進一步增強了詩歌的音韻美和節奏美,讓語言更加整齊的同時也更加生動活潑。另外,通過對偶及對仗結構,不僅增添了詩行的形式美,而且還讓前后內容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和對照,讓簡潔清麗的詩句深深印在了讀者心底。
例2:Waves rise up and sink again,dreams break and form.
譯文2:波起復落,夢破又圓。
例3:Pearl fishers dive for pearls,merchants sail in their ships.
譯文3:采珠的人潛水尋珠,商人們奔波航行。
例4:Days and nights pass and ages bloom and fade like flower.
譯文4:夜去明來,時代像花開花落。
例 5: There is no day nor night,nor form nor colour,and never,never a word.
譯文5:在那里無晝無夜,無形無色,而且永遠,永遠無有言說。
對仗結構的靈活運用不僅表達了原作豐富的內涵,還給人以簡潔典雅之感,令譯文大為增色。四字結構和疊字的使用更讓譯文讀起來朗朗上口。冰心采用的翻譯策略讓譯文呈現一種音樂美和韻律美,體現了冰心作為一位女性主義譯者所發揮的主觀能動性。冰心用流麗典雅的語言再現了原文的風貌,同時還展現了詩歌的優美韻律。這些語言形式的變換調整即是冰心在《吉檀迦利》中“劫持”策略的一種表現。
三、結語
冰心譯本的《吉檀迦利》已經成為備受贊譽的經典譯本,這與她在翻譯時采取的女性主義翻譯觀和策略息息相關。冰心作為一位具有女性意識的翻譯家,堅持以讀者為中心的翻譯理念以及“順、真、美”的翻譯原則,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貢獻了一批優美雋永的譯作。分析冰心的譯本有助于我們對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研究與實踐。
參考文獻:
[1]卓如.冰心全集[M].福州: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1994.
[2]張舍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建構之詮釋[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2(5):70-73.
[3]林佩璇.冰心的翻譯與翻譯觀[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73-78.
[4]謝天振.翻譯的理論建構與文化透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5]韓立群.女性主義文學的冰心時代[J].山東社會科學,2005(2):56-60.
[6]冰心.譯書之我見[A].陳恕.冰心譯文集[C].南京:譯林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