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亮
摘要:本文旨在通過筆者對身邊現象的觀察,通過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理論分析青年示弱心理,以社會學的視角分析其產生的原因。
關鍵詞:示弱 競爭 模仿 病態(tài)
中圖分類號:G4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5-0100-01
隨著高考擴招,國內大學生的數量急劇增長,雖然高等教育質量參差不齊,但青年的總體素質較歷史時期已得到大幅度提高,在就業(yè)、醫(yī)療、住房、養(yǎng)老等民生問題沒有得到明顯改善的情況下,目標遠大的青年人之間競爭也呈現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狀態(tài)。不僅競爭強度大,競爭的形勢也趨于多樣化。在青年發(fā)現明顯的競爭會刺激對手時,就出現了以麻痹對手的進取心、示弱等手段的隱藏式競爭。
仔細觀察如今的青年,會發(fā)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他們大都無意或有意地在掩蓋真實的自己,隱藏自己的內心。
例一:甲在休息日早起準備學習。室友醒后問他去哪,甲會回答說出去吃早餐或出去玩,或緘口不言。
例二:甲因復習認真所以考試成績較為理想。當乙問其成績時,甲的回答將會比自己的成績低,且聲明自己平時并沒有認真學習。
例三:甲在看書或寫東西,當乙湊過來問時,甲會馬上把書等物品合上,不讓乙看到他在干什么。
這些現象來源于日常的觀察和親身體會。我把它們歸結為競爭性示弱。示弱指在對手面前貶低自己的能力,即使其未必為真。加上一個競爭性,想表示的是示弱不是最終目的,其直接目的是為了防止他人模仿,最終目的則是超過競爭對手。
模仿是指在沒有外界控制的條件下,個體效仿他人行為舉止而引起與之相類似的行為活動,其目的是使自己的行為與之相同或相似。模仿可以說是人類的天性,無論是在時間上或是空間上都十分普遍。模仿實際上是一種競爭,而社會正是通過個體不斷競爭而進步。模仿他人就像給自己安了一個臺階,從這個臺階往上走總比一個人從零開始起步來得輕松和有效。
模仿雖必不可缺,但有時卻會讓人感到不快。實力相差懸殊或年代相差大的兩個人之間,弱者對強者的模仿并不會讓后者感覺不適,因為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他相信弱者不會超過他或者不會對他產生實質的威脅。而在能力相差不大的青年人之間,模仿會令模仿者十分不安,因為模仿者隨時可能超過他,即使不是馬上,在以后漫長的時間內也可能會造成威脅。這對有些青年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因為被超過意味強者地位的喪失,社會競爭的失敗以及對自尊的傷害。但他人的行為是不可控制的,指責他人對自己的模仿會被認為是不道德和人品差,并且會對人際關系造成不小的破壞。
為了防止被模仿,青年人學會了隱藏自己的實力,也就是競爭性示弱,讓弱者認為他更弱,不值得模仿。這個目的何以通過示弱達到呢?我想有兩點,一是杜絕被模仿;二是降低競爭對手的志向水平。第一點不難理解,不被模仿就不會被超越,至少在可以控制的范圍內,這是最容易實現的。第二點,我想可以通過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來解釋。首先要肯定的是環(huán)境對人的心態(tài)及行為的影響,一個人很容易被周圍的環(huán)境同化,在看到周圍的人都不求上進或不如自己的情況下,青年人會很容易變得和周圍人表演出來的形象一樣,即不求上進或自滿。在這種情況下,有青年人高呼大學是理想的墳墓,也不足為奇了。
涂爾干曾以犯罪為例來解釋如何區(qū)分正常現象和病態(tài)現象。犯罪會造成社會不穩(wěn)定,嚴重的情況下會使社會分崩離析,因此人類發(fā)明了法律和刑罰來減少犯罪,維護社會的持久。原始的示弱是人類保護自己免受不必要傷害的天性。現代社會中競爭性示弱的目的卻是在競爭中取勝。模仿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競爭性示弱直接目的卻是為了杜絕模仿,甚至帶有一種嫉妒的意味,使競爭變得不透明,競爭的功能被擾亂。涂爾干稱那些具有最普遍形態(tài)的事實為正常現象,稱其他事實為病態(tài)現象,犯罪就是一個普遍現象。涂爾干指的普遍性是時間和空間上的,可以理解為在任何時期的任何社會中的任何地區(qū)里,都會有犯罪現象發(fā)生,而不是大部分人或社會中特定年齡群體中的大部分人會犯罪。作這樣的解釋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將它應用到競爭性示弱中時會發(fā)現,競爭性示弱并不是正常現象。如同在犯罪以不正常的形式出現例如犯罪率上升時,可以肯定這種現象具有病態(tài)性。青年群體中普遍出現競爭性示弱就是病態(tài)的示弱。
競爭的形式隨著競爭強度的增大而豐富。隨著中國青年的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曾經可以引以為榮的“大學生”稱號現在被人拿來調侃,不僅因為大學生的質量在下降,更因為其數量過于巨大。由此產生的巨大競爭強度為競爭性示弱的產生提供了條件。于是青年們在傳統(tǒng)心理和生存壓力下產生了以贏得競爭為最終目的競爭性示弱。這種競爭也許將伴隨這一時代青年人的一輩子。
青年的示弱心理實為一種競爭性示弱,在大家同等努力競爭的情況下,個體通過示弱來削弱競爭對手的競爭精神從而進一步削弱其競爭能力,以期在現在或將來的競爭中取得勝利。這種行為雖然在青年群體中非常普遍,但并非正常現象而屬病態(tài)現象。青年人這種普遍的行為從長遠角度看將不利于國家的發(fā)展,人類的進步。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