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霞??
摘要:在對外漢字教學中,留學生存在不容忽視的錯別字情況。本文分析了語料庫中初級水平留學生出現的形近類錯別字的部分實例,發現其偏誤較多出現在筆畫、部件方面,并針對存在問題提出一些教學建議以求改善和指導對外漢字教學。
關鍵詞:字形相近 錯別字 對外漢字教學
中圖分類號:H19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5-0120-02
錯別字情況,對中外學習者來說,都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并且外國學習者更為嚴重。研究發現,字形相近類錯別字在留學生漢字書寫偏誤中占很大比例。除了漢字中本身存在的大批形近字之間的混用外,他們在書寫中通過漏、添、改造筆畫部件等方式又“創造”出一批字形相近的錯字。
本文針對這一問題,從“中山大學漢字偏誤標注的漢語連續性中介語語料庫”中收集一定條目的初級水平留學生字形相近類的錯別字(以《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中的初級漢語甲級常用字為調查對象)進行分析,總結出留學生字形相近類錯別字特點,并對其原因進行探討,提出相應的建議。
一、語料庫中的錯別字分析
錯別字,即錯字和別字。一是錯字,即在字的筆畫筆形或結構上寫錯了,似字非字;二是別字,本該用某個字卻寫成了另外一個字。本文把語料庫中的該類錯別字按其特點作如下歸納整理。
(一)屬字形相近類錯字
1.添漏筆畫致誤,在正字基礎上增添或漏寫筆畫導致的錯字
(1)我可惡那時候的哥哥(上半部寫成可),一方面感謝這樣的回憶。
2.筆畫或部件變形致誤,在正字的某個筆畫或部件變形導致的錯字
(2)我是中山大學漢語言專業的本(豎沒有通出來)科生。
3.添漏部件致誤,在正字基礎上增添或漏寫某個部件而導致的錯字
(3)書是智慧(缺中間部件)的鑰匙。
4.形近部件替換致誤,指用形體相似的成字部件來代替正確部件的錯字
(4)我愛故鄉的草莓(草字頭加母)。
5.字形結構不明致誤,字的各個組合部件位置、結構錯誤或各部件比例失調而導致的錯字
(5)媽媽很和藹(讠+葛)可親。
(二)屬字形相近類別字
1.字形相似致誤,別字與正字某一部件相同(似)或字形外觀輪廓相似等
(6)廣州人每次吃飯(口加反)之前都要喝湯。
2.音同(近)形近致誤,字音相同或相近,字形也相近
(7)這樣即(既)使失敗了,也是成功的。
3.形音義皆近致誤 ,字形相近,讀音相同或相似,意義又相互關聯的別字類型
(8)試一口就覺得我嘴里好像(象)火烤一樣。
總結來看,偏誤情況主要體現在筆畫、部件、整字三個方面。具體表現為上述分類中的筆畫或部件增減替換、字形結構問題、近似字形區分以及受音、義影響的近形字混淆。而且,這個水平階段的留學生錯字明顯多于別字,且他們的偏誤較多集中在筆畫與部件方面。
二、原因分析
(一)客觀原因
漢字中形似字多,八百個甲級字涉及形近字就有一百多組,涉及甲級字至少二百個漢字,也就是說,甲級字中有四分之一的漢字存在形似問題,當然這還不包括形似的錯字。①對形似字之間的辨別即使對于大多漢語作為第一語言的學習者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負擔。而且各筆畫之間、各組成部件之間的搭配與位置關系的細微差別很難辨認,對留學生更為困難。從以下三個方面具體分析:
1.筆畫
由于留學生接觸漢語時間較短,對漢字筆畫特征一知半解,容易受母語影響,突出表現就是筆畫變形、添漏筆畫致筆畫之間組合不成規律。還有漢字筆畫中豎與豎鉤,捺與點等基本筆畫都是主筆形和副筆形的關系,在留學生眼里,這些筆畫十分相似,很容易出錯。如例(1)中“哥”,上半部寫為“可”。
2.部件
這方面偏誤主要為用形似部件代替本來的部件,或者直接將部件變形。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留學生在書寫漢字的過程中還僅停留在初級模仿階段,對漢字的掌握還不是很熟練,出現相近部件很容易混淆,以致出現上述替換部件或部件變形不成字的情況。
3.整字
從整字來看,這也相當于分析留學生對漢字結構不成熟的理解和掌握。不管是獨體還是合體字,它本身都有漢字的間架結構。留學生受自己民族文字的影響根深蒂固,書寫漢字較隨意且不重視漢字的間架結構,脫離了漢字本身的方塊結構特征,導致寫出的整字變形或不倫不類。
整字方面的偏誤還體現在受音形義影響出現的形近別字。拼音文字的音、形基本合一,在學習中只要把握音和義的關系即可。而作為語素文字的漢字,其認知過程較之復雜,除了音與義,還涉及音與形、形與義的結合。因此給留學生的形近字區分帶來了困難。形近別字,一般是留學生在學習了一段時間的漢字之后產生的,在學習漢字初期,所接觸的漢字有限,不容易構成偏誤。隨著學習漢字的數量增加以及沒有采取適當的歸類或練習,使形近字導致的偏誤逐漸顯露出來,出現更多這一類的別字。
(二)主觀原因
一些留學生在初期接觸漢字就覺得難寫、難認、難記,對漢字學習有畏難情緒,因此出現了很多會說漢語但不會寫漢字的留學生。部分留學生只在課堂上學寫漢字,在課后沒有采用適當的學習策略,不總結、不練習,造成漢字書寫問題越積越多。
三、教學建議
對于初級階段的留學生來講,最重要的是激發和培養對漢字的興趣,初期階段一旦樹立漢字難的印象,在日后的學習中很難克服這種心理“障礙”,影響學習效果。分析可知,筆畫、部件的準確把握是正確區分形近字的關鍵之一。因此,這兩大問題是初級階段漢字教學需要解決的關鍵所在。
現行對外漢字教學中比較普遍的一種教學模式是語文并進,即在初期的語音階段先教漢字的基本筆畫及筆畫較少、構字能力強的字素。語法、課文和漢字的學習相結合,聽、說、認、寫并舉。②
這種模式符合認知心理要求,對漢字的學習由簡到難,而且把聽說讀寫有機聯系在一起,交錯促進。但存在的弊端是漢字的出現完全從屬于課文,而非漢字本身系統。為了改善這一模式,關鍵在于初級階段漢字的選擇,需遵循漢字系統規律編排課文先后內容。比如初期可以選擇諸如“日、月、山、水、火、土、木”等基本漢字進行教學。這些漢字,字形簡單且構字頻度高。在這些字教學過程中可適量引入一些象形字,借助其圖像信息簡要溝通漢字形體的古今關聯,既有助于留學生在剛開始接觸漢字時對漢字的掌握,也有助于激發他們學習漢字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正確把握基本部件的意義,為日后正確理解和區分形近字奠定基礎。
作為基礎要素的筆畫、部件的教學應該結合在日常漢字教學中。在每節課教授的漢字中對基本筆畫進行反復強化練習,對相似筆畫的筆形區別特征進行對比強調。在掌握了筆畫的基礎上,部件或者獨體字的學習關鍵就是對外形輪廓、結構比例的強調和作為整字要素時表音或表意作用。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反饋,針對學生常見的錯誤進行針對性指導,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形近字作為漢語中大量存在的漢字,如果能很好地改善這一部分漢字教學,我們的對外漢字教學將獲得更大的進展。因此,我們要正視教學中留學生出現和面對的各種問題,只有在不斷聯系實際的總結、分析中才能切實地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指導對外漢字教學。
注釋:
①胡文華.漢字與對外漢字教學[M].學林出版社,2008.
②孫德金.對外漢字教學研究[M].商務印書館,2006.
參考文獻:
[1]胡文華.漢字與對外漢字教學[M].學林出版社,2008.
[2]孫德金.對外漢字教學研究[M].商務印書館,2006.
[3]王寧.漢字構形學導論[M].商務印書館,2015.
[4]黃華.對外漢語教學中形近字的教學方法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