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瀟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種基礎建設如火如荼進行著,其中我國的道路建設取得了質與量的跨越式發展。但在道路建設與后期使用的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問題是道路質量。針對各種道路工程質量在建設使用后期普遍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和病害,本文分析和總結了道路產生病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可行的預防和處理措施,以期望為我國的道路建設施工提供可行性參考。
關鍵詞:道路病害 材料應用 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U4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5-0194-01
一、道路病害產生的原因
(一)施工技術方面
如今許多的施工單位和施工人員為了提前完成施工任務,降低投資建設成本,往往在道路施工中違規建設,不按照施工規范要求來進行標準化施工。有時候建設完成后不進行后期評估和檢查施工質量是否合格,就直接進入下道施工工序。更嚴重的是,有時候施工人員的職業感低下,他們有些人即使覺察到某段路路基標高與理論設計標高出入比較大,因為害怕返工,影響企業效益,仍然繼續施工而不加改正。這樣造成的后果是道路工程建設完成后,極易造成路面所受的壓力不均勻,對于汽車的高速行駛和舒適度產生影響。
(二)道路材料方面
路面材料的選用決定著道路的各種性能。然而我國現階段的原料采購過程還不十分規范和透明,一些企業施工時采用不合格的材料或材料用量不足,這種道路,如果通行重載交通車輛比較多或氣候影響較大,通常會破壞嚴重。材料采購方面,不乏暗箱操作的情況,許多采購人員缺乏強烈的責任心,通過高開發票達到高報價格的目的,在利益的驅動下采購不符合工程建設需要的材料。這些不合格的材料被應用到施工建設中就會直接導致所謂的“豆腐渣工程”,最后不僅增加工程成本,更是付出慘痛代價。
(三)工程管理與后期維護方面
工程管理主要分為施工建設管理和材料選購。現代企業管理在施工建設管理工程中還存在監管漏洞,制度缺陷。個別建設人員法律意識低下,缺乏安全責任感。施工建設和驗收往往不能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執行。更嚴重的是,當工程明顯出現與設計不符問題,有些施工人員置若罔聞,不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應對。在道路后期的維護使用中,預防性養護決定著道路的使用壽命。養護工作人不注重養護工作應該和道路建設同步進行,為了趕工期,不及時在最佳養護時間和最合適養護條件下進行全面養護,后期工作中沒有總結出養護規律,不定期開展后續工作,不遵守養護規范規定進行道路質量評估,這些問題會使道路后期使用過早地出現病害,達不到使用的規定年限,造成經濟損失。
二、解決措施
(一)提高工程施工機械化程度
現代機械化的施工技術極大地提高了道路工程建設質量與效率。施工應嚴格按照標準的機械化進行施工。在招標施工單位時應嚴格把關,不僅要考察施工單位的機械設備實力和施工隊伍質量,還應看單位的方向是不是符合本工程的施工要求。在施工過程中,同時應敢于創新,大膽引進新的施工機械、施工工藝,使用高素質、高水平的施工人員。層層把關,落實每一步。嚴格把控施工質量,做到填挖土合理利用,路基夯實到位,邊坡坡度合理,排水系統完善等。
(二)研發采用新型材料,加強材料采購管理
道路建設的發展取決于道路結構材料的質量。合理選用價格適中、符合工程建設要求的材料。材料的采購應嚴格按照公司的采購程序進行,在這個環節,往往存在著不透明的灰色環節,為了確保原材料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就必須加大監督力度,提高透明度,嚴格遏制和打擊采購人員與供貨商之間的非法交易。與此同時,公司也應加大科研創新的力度,積極投入資金開發新的復合型材料,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
(三)加強養護管理工作
后期的合理養護能有效地保證道路的使用壽命。道路路面的損害很大部分是由于超重車輛的反復行駛造成的,因此應限制車輛超載超重現象的出現。在道路后期使用過程中,應及時做好養護工作,一旦出現路面病害立即組織人員設備修復。在翻修的工程中按規定的計劃檢查路面使用情況,評估道路的使用質量,并做好記錄,及時向相關部門反映。在長期的管理過程中,企業應制訂長遠的計劃,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證道路的正常使用。
城市道路交通是保證社會生產經營、商品流通、居民生活、社會活動最不可缺少的基礎設施。加強道路施工建設,完善道路養護制度,綜合體現道路的使用功效,為社會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與動力。
參考文獻:
[1]王淑妹,袁安華.橋梁養護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江西建材,2014(24):223+279.
[2]范明明.解析城市道路橋梁養護新方法[J].知識經濟,2014(21):76.
[3]史興東,李洪波,鄭成建.試論如何做好高速公路橋梁的養護與管理工作[J].科技致富向導,2011(15):395+409.
[4]王恩永.道路橋梁養護存在的問題及其預防措施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3(23):98-99.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