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帥帥



摘要:蒸汽朋克作為20世紀末出現的一種非主流的邊緣文化,從最初的文學作品到現在的影視作品,蒸汽朋克正逐漸被我們所認知和熟悉。隨著越來越多具有蒸汽朋克造型特點的設計作品的產生,這些通過拼湊合成等表現形式創造出的蒸汽朋克作品也逐漸成為一種流行時尚進入了人們的生活之中。可蒸汽朋克風格流行的原因是什么,蒸汽朋克的設計作品與機械美學的發展有怎樣的關系,成為需要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試著從蒸汽朋克藝術作品的分析入手,從而找出蒸汽朋克文化流行與機械美學間的聯系。
關鍵詞:蒸汽朋克 機械美學 拼湊美學
中圖分類號:J2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5-0061-02
一、機械美學的起源與發展
機械美學的提出是源于上世紀50年代英國的建筑設計學派“建筑電訊團”,提出的機械美學與結構美學思想。現代主義之第一代機械美學往往偏重于強調邏輯性、流程、機械設備、技術與結構;晚期現代主義之第二代機械美學則注重形式的運動性(流動性),強調超感官的理念,比起第一代機械美學更輕巧、更靈活,風格傾向于“外骨架效果”,或像昆蟲般骨胳在外而循環系統緊貼在內,結構所承托的空間或物體的內容變得可有可無,要緊的是這般機械構件可以無限地添加再生,所體現的美學觀意義是為了裝飾,目的就是想增強這種機械式的藝術感受力,這里,建筑設計學派“建筑電訊團”的巨大的都市機械與圖像則成為以高科技風格建筑的主要審美依據,并發展出屬于高科技建筑的設計理念——技術表現主義。
工業革命是人類進入現代文明的標志,人們雖然退去了對宗教“神”的高度依賴。可時代卻又造就了人們新的信仰,那就是機器。工具理性的時代特征就是工具對人的異化,人的主體性、統一性的喪失。機器主宰的時代必然導致新的精神偶像和風尚地標出現。機械美學正是在這種變革中得到了印證。
機械美學是人們對工業時代的美學訴求。其心理基礎是認為各樣的機械本身蘊含著美感,不僅是帶來實利的功能之美,更主要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形式之美,它與古典美迥異其趣。它認為機械本身的合乎功能、技術邏輯的構造和外表具有一種樸素的不加雕飾的美。這契合了人類講求邏輯理性的天性,又符合人的求新奇變異的心理傾向。19世紀后期出現的龐大復雜的蒸汽機、火車頭和巨型輪船無不以尺度、效率、聲響、前所未見的奇特外形刺激著人們,并激發出無窮的想象。
二、蒸汽朋克
(一)蒸汽朋克的由來
蒸汽朋克Steampunk是一個合成詞,由steam和punk兩個詞組成。蒸汽朋克一詞普遍被認為來源于科幻小說家威廉·吉布森于1991年發表的小說《差分機》。因其在小說中描述的多以維多利亞時期的歷史背景,所以蒸汽朋克風格元素一般定義為包含,古典的歐式建筑、道路,充滿復古科幻色彩的交通工具,比如會飛的船形飛行棋、飛艇,擁有特殊能源的老爺車、火車、蒸汽輪船以及冷兵器般外形的潛艇,這其中又以飛空艇為代表;巨大化的螺旋槳、齒輪、活塞、軸承,可乘坐的大型機器人等變得普及。在服裝飾品中,以經典的英國紳士造型為基礎,燕尾服、禮帽、拐棍和懷表,在保留了傳統英國紳士四件套的同時,又加入了更多的機械元素配飾與裝飾風格。
(二)現代蒸汽朋克的發展
蒸汽朋克概念起源于文學作品科幻小說之中,隨著時代的發展,蒸汽朋克早已不是停留在書本之上,進入21世紀,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游戲成了蒸汽朋克發展的又一片沃土,它更直觀、更細致地描繪出了蒸汽朋克所要表達的意義,最具有代表性的游戲,莫屬《最終幻想》(Final Fantasy)系列。在這一系列游戲中,蒸汽機械有著極其全面的細致表現。在電影方面,由著名的艾倫·摩爾(Alan Moore)的漫畫《奇異紳士聯盟》改編的同名電影,是近現代蒸汽朋克電影的代表之作,由老牌影星肖恩·康納利領銜出演,更是贏得了不菲的票房。隨著蒸汽朋克的流行發展,越來越多的藝術形式與蒸汽朋克風格借鑒交融相互影響。這也使得蒸汽朋克風格作品涵蓋的范圍越來越大,形式越來越豐富。
三、蒸汽朋克風格中的機械美學
(一)文學作品中的蒸汽朋克
為人熟知的一些蒸汽朋克文學作品的主要背景時期多為維多利亞時期,在那些小說作品中,虛構出了一個由于科技發展導致的先進和落后共存的兩極化的社會,有人在乘汽車,有人卻在乘馬車,有人在操控機器人戰斗,同樣也有人在使用魔法,形成一個魔幻和科學共存的烏托邦社會。
在這些藝術作品中,蒸汽朋克被詮釋為一種基于科技卻又忠于魔法的去控制的科技,用現代術語來定義也許就是“暗黑科技”。從其精神層面來說蒸汽朋克的氛圍還是積極向上的,這與一般朋克所代表的頹廢和反社會又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機械朋克從某層面上來說也是一種“對立統一”的存在。
(二)服飾設計中蒸汽朋克風格
蒸汽朋克風格的材料元素在現代服裝中的運用通常都是直接將齒輪、活塞、軸承、壓力閥、螺旋槳等以紋案或是刺繡的形式印刷或鑲嵌在服飾表面。或者通過一些具有精巧機械結構的飾品與服裝搭配組成繁復又極具秩序美感的裝置。蒸汽朋克這種新興藝術強調的是以蒸汽為動力的工業時代風格,大量重復出現一些造型古樸但結構復雜,形式古典但功能現代甚至超出現代的機械裝置元素。龐大的螺旋槳、顯得古舊的齒輪、復雜的軸承、繁復的活塞等部件清晰可見,充滿了金屬審美快感,同時無不緬懷著維多利亞時代的輝煌。
讓·保羅·高緹耶(Jean Paul Gaultier)作為蒸汽朋克風格在高級定制服裝大師中的代表性人物,2010年春夏發布會風格依然強勢,其濃烈的蒸汽朋克風格讓人精神振奮。從制作精良的機械臂和機械護腿到細膩動人的機械發飾,抑或是紗織面料和蕾絲面料的服裝,還有極具金屬美感的妝容,無一不透露出蒸汽朋克那獨特的機械美學對現代服裝設計的影響。
通過分析不難看出蒸汽朋克風格在各領域中的蓬勃發展不僅是因為其自身的創造性,更是因為其內在的美學思想,是現代社會對機械崇拜的高度表現。蒸汽作品中呈現出來龐大復雜的各種機器既是人們對傳統機械美學崇拜的延續,又是通過想象和今天某種新科技素材的加入,將這種機械本身的合乎功能,原有的技術邏輯的構造進行解構、拼接和重組,都是在機械美學這片土地上所結出的新果實。所以說蒸汽朋克描繪的美學觀點是承前啟后的。
四、結論
蒸汽朋克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的產生,本身承載著現代人對工業革命的懷念和對機械的崇拜以及人們內心深處對邏輯理性的追求。機械朋克中的“朋克”并沒有像朋克文化本身那樣完全打破,而是通過拼湊、解構、重組等后現代主義美學的表現手法,繼承和發揚了機械美學所代表的現代主義傳統審美,是機械美學在當今這個被網絡虛擬充斥、被后現代主義美學所占據的21世紀最后一片陣地。通過與后現代主義拼湊美學的結合,蒸汽朋克也將會把機械美學帶入新的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1]李松.海外賽博朋克研究前沿問題追蹤[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2):58-62.
[2]彭飛.淺析蒸汽朋克風格在影視動畫領域的發展[J].美術教育研究,2013(16):71.
[3]林濰克.賽博朋克電影三大母題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4]程雪.淺談現代服飾設計中蒸汽朋克風格的運用[J].紡織報告,2017(3):50-51.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