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名著導讀”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編排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名著導讀的選文就顯得格外重要,這不僅僅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對于高中生的語文學習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地編排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還能有效地結合課內文本的學習,進行一個較好的延伸。
關鍵詞:人教版高中語文 名著導讀 閱讀
10部著名的中外作品被編排到人教版高中語文名著導讀部分,文體主要分為:小說、戲劇、書信和語錄體四大部分。小說又分為中國小說《家》《紅樓夢》《三國演義》和外國小說《大衛·科波菲爾》《巴黎圣母院》《高老頭》《堂·吉訶德》。除此之外,還有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戲劇、儒家經典《論語》和朱光潛先生的《談美》。無論是各個著作本身的社會價值與地位,還是與課文文本的互補與連接,都存在著他們各自編排的合理性。
一、人教版高中語文課內外閱讀的銜接性
(一)內容的銜接
人教版高中語文名著導讀模塊的編排注重課內課外文本的銜接,這對學生的廣泛閱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說《林黛玉進賈府》被編排在必修三閱讀鑒賞的第一課,而緊接著課后的名著導讀部分就安排了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不僅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范圍,還有利于教師的教學。必修四第一單元中國古代戲曲和中外話劇編排的是:《竇娥冤》《雷雨》和《哈姆雷特》,課后的名著導讀部分就介紹了莎士比亞的戲劇。又比如必修五中閱讀鑒賞第一課編排了《水滸傳》中的“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個選段,課后名著導讀就推薦了四大名著中的另一部作品《三國演義》。非常明顯地可以看出名著導讀部分的編排非常講究內容的銜接。
(二)情感的銜接
必修四“閱讀鑒賞”部分的4個單元分別要體現:性格與沖突、情思與意境、理清思路和知人論世。而在“名著導讀”部分“莎士比亞的戲劇”把“性格與沖突”體現得更為明顯。又比如必修三的“閱讀與鑒賞”部分的4個單元分別要體現:人物與環境、感受與共鳴、質疑解難、啟迪與想象。而在課外的名著導讀部分就選擇了《紅樓夢》,將人物與環境、感受與共鳴延伸得更為明顯。人教版高中語文在課內閱讀與課外名著導讀部分的情感銜接上處理得非常緊密,這就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感得到了更好地發揮與延伸,不僅鞏固了課內文本所要求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同時延伸了學生的情感視野,啟發學生更高層次地閱讀。
二、人教版高中語文課內外閱讀的互補性
人教版高中語文課內外閱讀的互補性重點體現在文體的互補上,必修一在閱讀鑒賞部分介紹了四個方面的文體內容:現代詩歌、古代敘事散文、記敘散文和新聞、報告文學。而在名著導讀部分引入語錄體的《論語》與外國小說《大衛·科波菲爾》無疑在文體上進行了一個補充,使學生對文體的把握有了更加豐富全面的認識與了解。在高一第一學期語文的學習上,不僅使得學生認識到課文文體的多樣性,提升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拓寬自身的閱讀范圍,增加對不同文體的認知,從而提升閱讀水平與能力。
三、名著導讀所選內容的價值與地位
《論語》是名著導讀必修一推薦的第一本書,是儒家經典,是對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一部文化典籍,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是中國傳揚并學習的古代著作之一。《紅樓夢》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長篇章回體小說,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古典名著,它的創作達到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全面地展現了封建社會的面貌;《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演義》在人稱、地理等方面進行了詳實的敘述,在中國歷史名著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家》是中國作家巴金的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第8位)。其他兩部為《春》和《秋》,被認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大衛·科波菲爾》是英國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創作的長篇小說,被稱為他“心中最寵愛的孩子”,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稱《大衛·科波菲爾》是“所有英國小說中最好的一部”。從這些作品的文學價值與地位來看,名著導讀選取這些著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有著很強的合理性。
人教版高中語文名著導讀無論是在課內外文本的內容情感銜接上,還是在文體的互補性上,還是在各個作品本身的價值與地位上都有著很明顯的體現,這也就充分體現了人教版高中語文名著導讀編排的合理性,有利于促使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從而提高其閱讀與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梁素麗.初中“名著導讀”教學的現狀與對策[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0.
[2]林碧蓮.名著導讀與個性培養[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8.
[3]李明.新課程下中學語文名著導讀教學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
(作者簡介:張倩,女,碩士研究生,延安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語文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