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烏桓騎兵在漢末戰爭中的影響與作用

2017-08-10 05:55:33劉維棟趙學東
社科縱橫 2017年7期

劉維棟 趙學東

(西北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30)

論烏桓騎兵在漢末戰爭中的影響與作用

劉維棟 趙學東

(西北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30)

烏桓騎兵作為漢末軍閥混戰中的一支獨特的軍事力量,參與了張純叛亂、袁紹擊敗公孫瓚、曹操南征西討等眾多的戰事,在漢末各軍事集團的戰略中占據了重要地位,成為漢末各軍閥爭奪的重點。這反映出了騎兵在冷兵器時代下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反映出邊疆少數民族對中原王朝的影響與作用。

漢末 烏桓騎兵 影響 作用

對北方民族歷史的研究,學術界關注的重點是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軌跡和少數民族政權與中原王朝的相互作用。關于烏桓歷史的研究,主要是從宏觀上論述烏桓與漢族之間的交流與發展。關于烏桓整體研究的有馬長壽先生的《烏桓與鮮卑》[1]:林斡先生的《東胡史》[2];臺灣學者王明珂撰寫的《游牧者的抉擇——面對漢帝國的北亞游牧民族》一書則從漢朝與鮮卑烏桓的互動的角度研究了烏桓與漢朝的關系[3]。從微觀細節上研究對少數民族對中原王朝影響的文章并不多見。專門論述烏桓騎兵對中原漢族地區軍事行為、制度的影響的研究還相當缺乏,僅零星散見于一些其他的相關論文當中,主要有同利軍探究烏桓的軍事戰略思想及其形成的根源[4](P30-31);李碩、張景平從騎兵戰術運用的軍事角度論述了烏桓騎兵戰斗力[5](P239-259):張晉在其文章探析了烏桓騎兵在烏桓南遷中的作用[6](P27-30);宋魯彬在其碩士論文中以突騎為切入點,研究了烏桓騎兵的兵制、兵源及其歷史沿革[7](P40-66);林永強則從漢朝安置烏桓騎兵的政策層面探討了對烏桓的管理與控制[8](P119-122);李大龍先生從曹操征烏桓的意義入手論述了收降烏桓對曹操勢力增長的重要意義和對烏桓融入中華民族的作用[9](P35-40)。以上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也為我們系統的研究烏桓騎兵在漢末戰爭中的影響與作用提供了很多借鑒。

烏桓在漢、魏、晉各代多被稱為烏桓,自北魏后則多被稱為烏丸①。關于烏桓名稱的來源,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以為烏桓初為部落大人之名,后來引申為部落之名。《續漢書》說:“漢初,匈奴冒頓滅其國,余類保烏桓山以為號,俗隨水草無常處,桓以之名,烏號為姓,父子男女悉髡頭為輕便也”[1](P105);又一種說法認為東胡被滅以后,東胡中的一支退保烏桓山(今蒙古阿魯科爾沁旗以北,即大興安嶺山脈南端)[10](P34)。即便是主張烏桓原是人的姓名的《續漢書》,同時也說東胡“余類保烏桓山以為號”。從此可知烏桓的名稱是因東胡部落集團在公元前二世紀時退居于烏桓山而得名。關于烏桓的族源,《三國志》裴松之注引王沈的《魏書》中寫“烏丸者,東胡也。漢初,匈奴冒頓滅其國,馀類保烏丸山,因以為號焉”[11](P831);《后漢書·烏桓鮮卑傳》也有同樣的記載。馬長壽先生根據前入研究和史料考證認為烏桓起源應在今西拉木倫河的兩岸及歸喇里河西南地區。到漢末時,烏桓主要分布在了遼東、遼西、右北平、漁陽、廣陽、上谷、代郡、雁門、太原、朔方等十郡界內[1](P108、109)。

一、烏桓騎兵的編制及作戰

關于烏桓騎兵的編制,史料中并沒有過多的記載,在《三國志·魏書·烏丸傳》中裴松之注引英雄記中說:“始有千夫長、百夫長以相統領”[12](P2984),說明烏桓騎兵和匈奴騎兵②相同或類似,采用了以十進位為主的編制方式,這種編制的好處是百夫長領導百名騎兵對規模不大的運動戰較為適合,既可以陸續接應,又具有較強的戰斗能力。同時,還不笨重冗雜,顯得格外的靈活機動。在較大規模的戰斗中,千夫長領導的干人隊能夠產生相同的作用。總之,騎兵按“十進位制”編制,分層領導,上下統屬,從而構成攻守自如、互相配合的若干層次之戰斗單位[13](P69)。由于烏桓騎兵的人數并不是太多,而且史料是記載的時間大致是烏桓投靠袁紹后,說明在漢末時,烏桓騎兵是在用的百騎、千騎的編制方式。

烏桓騎兵能成為當時的“天下名騎”,從混亂的漢末戰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多方爭奪的焦點,是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從烏桓自身來看。首先,是烏桓人的生活習性為烏桓騎兵成軍奠定了人力基礎。根據史料記載“烏桓俗善騎射,隨水草放牧,居無常處,以穹廬為宅,皆向東日”和“戈獵禽獸,食肉飲酪,以毳為衣”[12](P2979)從這段可以看出,烏桓是一個游牧民族,常常是“全民皆兵”,擅長騎馬射箭,并且有豐富的狩獵經驗。這種游牧和狩獵生活,使得烏桓人對馬匹的照料有豐富的經驗,也使得烏桓騎士能夠承受長時間的馬上生活,這些正是烏桓騎兵能夠長途奔襲的原因。

其次,烏桓的社會制度也為烏桓騎兵的戰斗力提供了保障。烏桓是社會制度是以邑落為基礎的部落制。邑落是烏桓部落內一種經濟、軍事單元,《后漢書·烏桓傳》描述為“常推募勇健能理決斗訟相侵犯者為大人,邑落各有小帥,不世繼也。數百千落自為一部,大人有所召呼,刻木為信,邑落傳行,無文字,而部眾莫敢違犯”[12](P2979)。關于邑落內的戶口數量學術界有一定爭論③,但可以明確知道,邑落內至少有數十戶家庭的:而且根據上述材料,在烏桓社會中強調“大人”的權威性,部眾的服從性,這正是戰斗時必備的條件;而且“小帥”一詞也是作為軍事長官的指稱,說明了邑落的的軍事屬性。烏桓邑落中的部眾,他們共同生活,共同戰斗,具有很強的紀律性和凝聚力,是烏桓騎兵戰斗力有效保障。

最后,也是最為基礎的是烏桓的手工業給予了烏桓騎兵很大的助力。馬克思主義認為,戰爭不僅是軍力和政治力量的競賽,同時,也是物質力量的角逐和競賽。毛澤東曾經說過:“戰爭就是兩軍指揮員以軍力財力等項物質基礎作地盤、互爭優勢好主動的主觀能力的競賽”[14](P161)。史籍中記載“大人能作弓矢鞍勒,鍛金鐵為兵器,能刺韋作文繡”[11](P833);出土的考古資料也能證明,烏桓的手工業主要是冶鐵業和制陶業,有少量的紡織業[15],尤為重要的是冶鐵業,在1956年遼寧西豐縣西岔溝出土的大量的金屬箭簇、鐵馬銜及其他馬上用具,說明了烏桓冶煉業為軍事征戰奠定了物質基礎[2](P14)。烏桓的冶鐵業能夠為烏桓騎兵提供兵器和其他作戰裝備,使得烏桓騎兵在與同時的其他軍隊作戰時不再兵器上處于較為劣勢的地位。關于烏桓騎兵使用的武器,烏桓是是游牧民族,騎射是其所擅長的,所以武器中肯定有弓箭:前文所說“鍛金鐵為兵器”,那么這兵器是什么呢?中原王朝騎兵自先秦以來,一直使用的是“戈、戟、矛、劍”[16](P39)。但在漢武帝時期,為了適應與匈奴騎兵大規模的作戰,騎兵主要使用的兵器是“戟、矛”,但是由于戟作戰時的缺陷性,到東漢后期是已經逐漸變為“矛”[17](P128)。富有代表性的一次戰斗就是孫瓚與鮮卑騎兵的一次遭遇戰:“瓚還郡,舉孝廉,除遼東屬國長史。嘗從數十騎出行塞下,卒逢鮮卑數百騎。瓚乃退人空亭,約其從者曰:‘今不奔之,則死盡矣。’乃自持兩刃矛,馳出沖賊,殺傷數十人,瓚左右亦亡其半,遂得免”[18](P2363),這里公孫瓚使用的就是“矛”。烏桓與漢朝長期的交流聯系,并且參與漢末的軍閥戰爭,他們的兵器基本也和漢軍騎兵相同,也是以“矛”為主要兵器。

從外部的環境來看,烏桓早先是經歷了與匈奴的大戰,失敗后遷居到烏桓山,這段時間內的烏桓雖然戰敗后處于蟄伏狀態,但是其與匈奴戰斗過的騎兵有著豐富的戰斗經驗。后“及武帝遣驃騎將軍霍去病擊破匈奴左地,因徙烏桓于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塞外,為漢偵察匈奴動靜。其大人歲一朝見,于是始置護烏桓校尉,秩二干石,擁節監領之,使不得與匈奴交通”[12](P2981)。從中可以看出,既然能擔任偵騎,說明烏桓騎兵的戰斗力還在。在此之后,“昭帝時,烏桓漸強,乃發匈奴單于冢墓,以報冒頓之怨。匈奴大怒,乃東擊破烏桓。大將軍霍光聞之,因遣度遼將軍范明友將二萬騎出遼東邀匈奴,而虜已引去。”[11](P833)“而虜已引去”說明烏桓擊敗了匈奴,這是對烏桓騎兵戰斗力的有力說明。東漢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遼西烏桓大人郝旦等人來漢朝貢,記載有“烏桓或愿留宿衛,于是封其渠帥為侯王君長者八十一人,皆居塞內,布于緣邊諸郡,令招來種人,給其衣食,遂為漢偵候,助擊匈奴、鮮卑”,這則材料說明了漢朝對烏桓是采取了安撫拉攏的策略,對烏桓騎兵的戰斗力表示肯定和對烏桓的信任,不然不過留為宿衛,并且讓他們再度擔任為漢偵騎的任務。并且東漢王朝從歸附的烏桓部落中選拔特別精于騎射者組成歸州郡統領的騎兵,號稱“突騎”。《后漢書》李賢注:“突騎,言能沖突軍陣”④。說明烏桓騎兵是被當作先鋒來使用,可見其戰力強悍。

以上幾點,都說明了烏桓騎兵自漢武帝到東漢時期,一直在參與漢朝的軍事戰爭,并且有著強大的戰斗力。

關于烏桓騎兵的使用,則有著一定的時代背景。西漢武帝時期到十六國末,騎兵作戰方式由“騎射”逐漸向“沖擊近戰”的轉型,騎兵從步兵的輔助轉向為壓倒步兵的主力[5](P240-242),烏桓騎兵在這個大時代背景當然也受影響。東漢初干三年(公元197年),袁紹和公孫瓚大戰,雙方把步兵和騎兵都分開編制,不是混編。裴松之注引英雄記說:“瓚步兵三萬馀人為方陳,騎為兩翼,左右各五千馀匹”,“紹令麴義以八百兵為先登,強弩千張夾承之,紹自以步兵數萬結陳于后”“瓚見其兵少,便放騎欲陵蹈之”[19](P193-194)。這里的“放騎欲陵蹈之”說明了騎兵是沖擊敵陣的。由此可見,當時的騎兵確實是作為近戰沖擊的主力。

二、烏桓騎兵與漢末軍閥混戰

(一)群雄逐鹿的混亂形勢

本文所涉及的漢末是指東漢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軍起義開始,到東漢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漢朝滅亡曹丕建立魏國政權前的這一段時間。

東漢靈帝為了鎮壓“黃巾起義”,改變了地方的行政制度,擴大了地方長官的權力,“改刺史,新置牧”形成了州牧制度[20](P357)。這就為后來的州郡割據、群雄逐鹿埋下了伏筆。

烏桓騎兵主要活動在北方地區,所以在這里需要將漢末北方的形式做個了解。董卓之亂后,因鎮壓黃巾軍起義而崛起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占據兗州、豫等地區,形成了曹操軍事集團;而出身豪門的袁紹則通過兼并整合,逐漸控制了冀州、青州和并州地區,形成了袁紹軍事集團:公孫攢、公孫度控制了幽州和遼東地區,組成了幽州軍事集團;先后擔任徐州牧的陶謙、呂布形成了徐州軍事集團。漢末北方的軍閥混戰主要就在這四個軍事集團之間展開。

(二)烏桓騎兵與張純叛亂

烏桓騎兵參與漢末的軍閥混戰是從中山太守張純叛入烏桓開始。⑤“中平四年,前中山太守張純畔,入丘力居眾中,自號彌天安定王,遂為諸郡烏桓元帥,寇掠青、徐、幽、冀四州,五年,以劉虞為幽州牧,虞購募斬純首,北州乃定”[12](P2984)。丘力居是遼東烏桓的首領,部眾甚多,并且自稱為王[18](P2362),但是自從張純叛入丘力居部中,自稱天安定王。這里張純為什會稱王并且為諸郡元帥,史籍無并明確記載。雖然張純叛入烏桓前烏桓一直有騷擾漢朝邊境的行為,但史書在這里特地說明張純為烏桓諸郡元帥后寇掠青、徐、幽、冀四州,烏桓此次寇邊行動中張純的因素可能占大部分。張純擔任指揮的烏桓騎兵攻打青、徐、幽、冀四州,已經不單單是少數民族寇邊搶劫行為,而是帶有政治性的攻擊舉動,所以把此次戰斗定義為烏桓騎兵參與漢末軍閥混戰的開始。

(三)烏桓騎兵與袁紹軍事集團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公孫瓚打敗劉虞,占據幽州[18](P2362)。雖然公孫瓚占據了幽州地區,但是并沒有完全控制劉虞的部屬及烏桓,與此同時,又與袁紹展開拉鋸式的戰斗,劉虞殘余勢力聯合袁紹,展開了對公孫瓚的報復。《后漢書·公孫瓚傳》記載:“劉虞從事漁陽鮮于輔等,合率州兵,欲共報瓚。輔以燕國閻柔素有恩信,推為烏桓司馬。柔招誘胡漢數萬人,與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于潞北,斬丹等四千余級。烏桓峭王感虞恩德,率種人及鮮卑七干余騎,共輔南迎虞子和,與袁紹部將麴義合兵十萬,共攻瓚。興平二年,破瓚于鮑丘,斬首二萬余級”[18](P2363)。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漁陽鮮于輔⑥,其雖然漁陽是烏桓內遷后的聚居區,但鮮于輔不是烏桓人;閻柔是漢人,其依靠鮮卑人殺烏桓校尉邢舉而代之[12](P2984),因為閻柔的官職和被推舉為烏桓司馬,所以其軍隊內應該有一部分烏桓騎兵⑦;烏桓峭王⑧的軍隊應是此次聯盟中騎兵主力⑨。正是這次報復,削弱了公孫瓚的實力,緩解了公孫瓚對袁紹集團的壓力。

“建安初,冀州牧袁紹與前將軍公孫瓚相持不決,蹋頓遣使詣紹求和親,遂遣兵助擊瓚,破之”[12](P2984),公元196年,袁紹與公孫瓚戰斗相持不下時,袁紹與烏桓首領蹋頓⑩和親,在烏桓騎兵的幫助下擊敗了公孫瓚(11)。這段史料說明正是這次戰斗的勝利,使得袁紹解除了被公孫瓚攻占冀州大本營的危局。

后來袁紹集團被曹操擊敗,袁紹之子袁尚逃奔蹋頓,跟隨者有十余萬戶,袁尚想要憑借烏桓的兵力和跟隨他遷往遼西的將士再次圖謀中原地區。[12](P2984)關于烏桓騎兵有沒有參與到袁紹集團與曹操集團的斗爭中去,史籍中并無具體記載。前文所說,但是袁紹任命牽招為督軍從事,兼領烏丸突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圍鄭。袁尚派遣牽招至上黨,督致軍糧[21](P730)。史料中沒有說牽招率領的是什么兵,但是根據其官職結合袁尚當時已經逃到烏桓地區,所以其領的兵應有烏桓騎兵。結合袁紹集團與遼西蹋頓先前有和親之誼,說明袁紹集團和遼西烏桓關系密切,有結為聯盟的意圖,所以可以可定烏桓騎兵參與了袁紹集團和曹操集團的斗爭。

(四)烏桓騎兵與曹操軍事集團

因為遼西烏桓與袁紹集團密切的短息,加上袁紹集團的殘余勢力逃到烏桓,為了徹底的消滅袁紹集團,同時也為了解除南征的后顧之憂,所以曹操聽取謀士郭嘉的建議,北征烏桓(12)。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五月,曹操率兵以田疇部下為向導,“上徐無山,出盧龍,歷平岡,登白狼堆直趨柳城”[22](P342);烏桓未能及時發現曹操軍,倉促應戰,蹋頓被殺;烏桓遼東單于蘇仆延與袁尚、袁熙等僅率數千騎亡奔遼東太守公孫康,曹軍大獲全勝;九月,為免遭大軍征討的公孫康斬殺蘇仆延與袁尚、袁熙等,獻首級于曹操:代郡烏桓行單于普富慮、上郡烏桓行單于那樓率其名王投降曹操。曹操順利實現了消滅袁紹殘余勢力、征服烏桓的目的[23](P29)。此后曹操遂將烏桓“悉徙其族居中國,帥從其侯王大人種眾與征伐。由是三郡烏丸為天下名騎”[11](P834)。

關于烏桓騎兵參與曹操軍事集團戰爭的記載十分有限。裴松之注引《魏略》中說“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攻撥漢中,諸軍還到長安,因留騎督太原烏丸王魯昔,使眾屯池陽以備盧水”。[24](P470)這是史籍中僅有的關于烏桓騎兵在歸順曹操集團后一條記載,命令太原烏桓屯駐池陽防御盧水胡。

曹操征服三郡烏桓后的烏桓騎兵記載僅僅只有一條,但是史籍卻說烏桓騎兵確是天下名騎,這中間的原因不外乎有兩種一是史籍為了美化曹操的仁慈之心和雄才大略,在曹操的率領下烏桓騎兵得到了揚名,但事實確實烏桓騎兵沒有參加更多的戰爭,被留在某地了,天下名騎只是一個借口。但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亦或是烏桓騎兵因為是外族騎兵,戰斗力強悍,把他們集中使用可能會引起叛亂。前文中的太原烏丸王魯昔,曹操命令其屯守池陽,但是其“昔有愛妻,住在晉陽。昔既思之,又恐遂不得歸,乃以其部五百騎叛還并州”[11](P834)。這里能說明兩個問題,第一是曹操集團中長時間的征用烏桓騎兵,要不然不會有害怕長期屯守而叛變的;第二是烏桓騎兵還是作為一種較為獨立的作戰力量,否則不可能首領能調動五百騎兵的規模逃跑。所以后來,把烏桓騎兵打亂族別編制,分散編入曹軍騎兵中去。烏桓騎兵從此不是作為一種獨立力量,出現在戰場上,所以無法記載烏桓騎兵的戰績。

《三國志·蜀書》中有記載說曹操害怕劉備占據江陵,“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迫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當陽之長坂”[25](P873),這里的五千精騎,根據上文說曹操率烏桓候王征伐,所以應該有桓騎兵在其中;曹操西征馬超、韓遂時,巧妙使用騎兵,史書記載:“戰良久,乃縱虎騎夾擊,大破之”[23](P35),這里曹軍騎兵能打敗當時的西涼鐵騎,除了曹操善于用兵,另外要考慮當時曹軍內烏桓騎兵戰斗力使得曹軍騎兵整體戰力的提升;《資治通鑒》中說周瑜向孫權稟告曹操軍事情況時“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26](P2091)。以周瑜的身份,作為敵對方的將領,應該不會夸大對手的實力,所以說曹操南征時有十五六萬軍隊還是可以相信的,那么,其中騎兵有多少,烏桓騎兵又占多少,因為資料的缺乏,無從可考,但這是曹操軍隊中有烏桓騎兵的存在應是毋庸置疑的。

(五)烏桓騎兵與劉備軍事集團

漢末劉備軍事集團的主戰場和主要爭奪的地區不在北方,但是劉備是北方積累了實力。關于劉備集團中的烏桓騎兵,史書云:“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謙遣使告急於田楷,楷與先主俱救之,時先主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饑民數千人”[25](P873)。這里雖然說是“烏丸雜胡騎”,但根據東漢末年烏桓內遷分布和劉備隸屬于公孫瓚麾下,所以這部分騎兵中的大部分應為烏桓騎兵。后來劉備集團南下入川,這部分烏桓騎兵應該是跟隨左右。雖然劉備集團中的烏桓騎兵人數較少,但這支烏桓騎兵,是劉備奠定實力的基礎之一。

根據史料粗略的統計,烏桓騎兵參加漢末軍閥戰事的人數可見下表:

漢末軍閥集團中的烏桓騎兵來源及人數統計表

注:曹操集團中的烏桓人數是按照《后漢書·烏桓傳》中“遼西有丘力居者,眾五千余落,皆自稱王;又遼東蘇仆延,眾千余落,自稱峭王;右北平烏延,眾人百余落”[12](P2983),可知三郡烏桓最多有七千落,十四萬人,按四分之一為戰士,則可得騎兵三萬五千人。

如前文所述,烏桓騎兵參與了漢末軍閥混戰的眾多戰斗,強悍的戰斗力,對戰役和戰略的勝負都占有重要位置。劉備起兵時的主要騎兵力量就是烏桓騎兵;袁紹正是因為烏桓騎兵的支持才能戰勝公孫瓚;曹操南征孫權、劉備時也必須先解決烏桓問題。這些都說明了烏桓騎兵因其強悍的戰斗力成為漢末軍閥盡力爭奪的一支力量,對漢末政治格局也產生了諸多影響。

三、結語

漢末的軍閥混戰,給予了烏桓騎兵登上歷史舞臺的機會。從參與張純的叛亂,到給予公孫瓚致命的一擊,再到容留袁紹集團的殘余勢力,與曹操對峙,說明烏桓實力之強,而這種實力就是來自烏桓騎兵的戰斗力。同樣,漢末軍閥利用烏桓騎兵或多或少的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張純利用烏桓騎兵成就了自己君王夢,袁紹利用烏桓騎兵打敗了勁敵公孫瓚,曹操指揮融合了烏桓騎兵的曹軍騎兵掃除了統一北方的障礙。烏桓騎兵從最初的被壓迫的情況下被迫參與混戰,到投靠袁紹主動出擊(13),再到打破族別界限,融入到漢族軍隊騎兵當中。三國鼎立的局面,難以統一,也許能從北方的騎兵作戰在當時不能很好地適應南方的環境中找出一點答案。這也就說明了少數民族對中原王朝的影響——當王朝衰落時加速其滅,王朝興起時幫助其發展。

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騎兵憑借良好的防御力和出色的機動性,逐漸從步兵的從屬地位上升到決定戰爭勝利的“陸戰之王”。烏桓騎兵作為一支獨特軍事力量,在漢末戰爭中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在漢到南北朝時期騎兵軍事大變革的背景下,烏桓騎兵不僅沒有沒落,反而在不斷的戰斗中愈發剽悍。“天下名騎”的稱號沒有賦予有“控弦之士三十萬”的匈奴騎兵,而是賦予了烏桓騎兵,充分說明了烏桓騎兵的戰力之強,影響之大。

注釋:

①《史記·貨殖列傳》,《漢書·昭帝紀》,《匈奴傳》,《后漢書·帝紀》,《烏桓傳》《續漢書》等皆記為“烏桓”,《三國志·魏志》,《漢紀》,《晉書·王沈傳》等記作“烏丸”。

②關于匈奴騎兵的編制方式為大者萬余騎,由萬長統領,依次為千騎、百騎、什騎,分別由干長、百長、什長領之.參見班固.漢書·匈奴傳(上)(卷 94)[Z].北京:中華書局,1962。

③馬長壽先生認為烏桓邑落中約有二三十戶,一百幾十人到二百幾別—人;日本內田吟風認為每一邑落約有二十多帳戶或家產,一百幾十人;林斡先生認為數十戶或數百戶都有可能。

④關于東漢突騎的成分問題,參見宋魯彬沖國古代突騎研究——以秦漢至魏晉南北朝為中心[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⑤《后漢書·劉虞傳》中記載后車騎將軍張溫發幽州烏桓突騎討邊章,但是因為烏桓突騎逃亡,并沒有成行,所以認定烏桓騎兵參與漢末軍閥混戰是在張純叛入烏桓后。丘力居部有五千余落,根據馬長壽先生按每落二十余人計算,應有十萬人,假設其中的四分之一為戰士,則烏桓騎兵數量應為兩萬五千人。

⑥鮮于輔是丁零人。參見陳連慶著.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姓氏研究秦漢魏晉南北朝少數民族姓氏研究.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⑦閆柔招降胡漢數萬人,其中的烏桓騎兵人數應有數千人。⑧指遼東烏桓大人蘇仆延.參見馬長壽.烏桓與鮮卑[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34.遼東烏桓一千余落。根據馬長壽先生按每落二十余人計算,應有兩萬多人。

⑨遼東烏桓一千余落。根據馬長壽先生按每落二十余人計算,應有兩萬多人,假設遼東烏桓中的四分之一為戰士,則烏桓峭王軍隊中的烏桓騎兵數量應為五千,占據大多數。

⑩蹋頓是遼西烏桓首領的從子,參見范嘩.后漢書·烏桓傳(卷 90)[Z].北京:中華書局,1965。

(11)史料雖然沒有說明是烏桓騎兵,但是由于烏桓游牧民族的性質以及其史料中沒有烏桓步兵的記載,可以看出此次出兵應是騎兵。

(12)關于曹操到底要不要征討烏桓,牽扯到曹操軍事集團的戰略方向。詳見李大龍.簡論曹操對烏桓的征討及其意義[J].史學集刊,2009(3).

(13)烏桓騎兵助袁紹攻擊公孫瓚,不單是袁紹給予烏桓財務封賞和和親,公孫瓚殘酷的對待烏桓的政策使得烏桓更傾向于主動出擊。

[1]馬長壽.烏桓與鮮卑[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林斡東胡史[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3]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擇——面對漢帝國的北亞游牧民族[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4]同利軍.沖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軍事思想研究[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5]李碩,張景平.三國政權的騎兵建設與運用研究[A].中華文史論叢[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6]張晉.探析烏桓三次南遷中的騎兵因素[J].陰山學刊,2005(2).

[7]宋魯彬沖國古代突騎研究——以秦漢至魏晉南北朝為中心[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8]林永強.漢朝針對降附烏桓的軍政管理措施考論[A].黑龍江民族叢刊ICl.哈爾濱:黑龍江民族研究所,2012.

[9]李大龍.簡論曹操對烏桓的征討及其意義[J].史學集刊,2009(3).

[10]王鐘翰.中國民族史概要[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

[11]陳壽撰.三國志·魏志·烏丸傳(卷 30)[Z].北京:中華書局,1959.

[12]范嘩.后漢書·烏桓傳(卷 90)[Z].北京:中華書局,1965.

[13]孟古托力.古代騎兵編制和訓練之芻議[J].北方文物,1998(4).

[14]參見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編著.中國戰爭發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

[15]參見朱貴.遼寧朝陽十二臺營子青銅短劍墓[J].考古學報,1960(1);錦州市博物館.遼寧錦西烏金塘東周墓地調查記[J].考古.1960(5).

[16]安忠義.先秦騎兵的誕生及演變[J].考古與文物,2002(4).

[17]參見李碩,林鵠.馬鐙、中古騎兵戰術轉型與游牧族的中原化[J].學術月刊,2014(7).

[18]范曄.后漢書·公孫瓚傳(卷 73)[Z].北京:中華書局,1965.

[19]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卷 6)[Z].北京:中華書局,1959.

[20]范曄.后漢書·孝靈帝紀(卷 8)[Z].北京:中華書局,1965.

[21]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魏志·牽招傳(卷 26)[Z].北京:中華書局,1959.

[22]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魏志·田疇傳(卷 11)[Z].北京:中華書局,1959.

[23]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卷 1)[Z].北京:中華書局,1959.

[24]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魏志·梁習傳(卷 15)[Z].北京:中華書局,1959.

[25]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卷 32)[Z].北京:中華書局,1959.

[26]司馬遷撰.胡三省注.資治通鑒,建安十三年.十月條(卷65)[Z].北京:中華書局,1956.

K236

A

1007-9106(2017)07-0117-06

* 本文為西北民族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研究生項目成果,項目號:Yxm2015171。

劉維棟(1992—),男,西北民族大學2015級中國史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民族史;趙學東(1961—),男,西北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欧美中文一区| 18黑白丝水手服自慰喷水网站|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国产男人的天堂| 国产香蕉在线| 五月天综合婷婷| 久久亚洲综合伊人| WWW丫丫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久久综合色视频|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97在线公开视频| 日韩无码视频网站|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av在线5g无码天天|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天堂亚洲网|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国产99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日日拍夜夜操|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swag| 91色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色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国产内射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成人在线网|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区网红主播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色九九视频|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色天天综合|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伊人久综合| 国产一级一级毛片永久| 国产欧美在线| 亚洲黄网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亚洲欧美h| 亚洲天堂网2014| 精品三级网站|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久爱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视频精品在线| 免费a级毛片视频|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