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樹福
內容摘要: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以教材中的圖片為材料,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更加牢固。
關鍵詞:以圖導學 優化 教學
教育學研究表明:小學低年級的教學以直觀教學為主。小學低年級數學教材中有大量的情境圖,這些都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有效載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如果能以這些圖片為材料,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更加牢固。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和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圖導入”、“以圖授新"、“以圖鞏固″、三個環節來進行。
一.以圖導入
課堂導入是教學手段,是為開展課堂教學服務,是老師組織教學的第一環節。好的導入等于課堂成功的一半。小學數學教材中不乏一些精美的圖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這些圖片入手,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引入新課教學中,促使學生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認識人民幣》這課內容時,教師先出示第一幅情境圖并提出問題: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你們到過商店買過東西了嗎?世界上的錢有很多種,我們國家使用的錢叫作人民幣,請大家說一說,你們見過了哪些人民幣?由于學生對商店購物的情境比較熟悉,這樣一來,在圖片作用的渲染下,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起來。這里釆用“以圖導入"的方法進行導入,從學生熟悉的商店購物入手,一開始學生對人民幣就有了一定的認識,對人民幣的相關知識產生了強烈的學習興趣。
二.以圖授新
傳授新知是教學的主要環節。由于低年級學生認知水平還比較低,課堂教學應以直觀教學為主,而圖片能使知識呈現更直觀、更清晰,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提供更形象的引導,學生所獲得知識也更深刻牢固。因此,“以圖授新″是數學教學的重頭戲,在數學教學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經過“以圖導入"這個環節的洗禮之后,“以圖授新″就成了課堂教學的主旋律。在教學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認識1元及1元以內的人民幣,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并學會簡單的取幣、付幣和換幣。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教師主要釆取了“以圖授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時,教師首先讓學生結合實際,說說自己到商店買過了什么物品,付過了哪些人民幣。然后出示1元、1角、1分的紙幣和硬幣,讓學生說說是否都認識這幾種人民幣,教師再引導學生觀察第二幅情境圖,說說圖中的三個小朋友在做什么?一本練習本的價錢是1元錢,如果讓你買一本練習本,你準備怎樣付錢?教師根據例題中的圖片并創設購物的實際情境,有助于激活學生已有的付幣經驗。學生自主選擇付1元錢的方法,并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付錢方案,有學生說可以付1張1元的,有的學生說可以付2張5角的,有學生說可以付10張1角的。這樣,當學生知道了買一本1元的練習本可付10角人民幣時,學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1元=10角這個概念,也不難由此類推出1角=10分了。
三.以圖鞏固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扎實掌握所學的知識,這就離不開必要的復習鞏固。復習鞏固是課堂教學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數學教學中不可少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一環節的教學要引導學生把理解知識和鞏固、記憶知識聯系起來,通過變式練習、實際應用、綜合應用等多種方式來強化鞏固,不能用原地踏步、反復溫習、機械記憶來強化鞏固,而是在前進中鞏固,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不斷聯系復習已有知識,在運用知識中不斷鞏固和深化已有的知識和技能。而借助圖片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學生的知識得到有效遷移,優化數學教學效果。如學完《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一課后,為了加深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教師采用了“以圖鞏固"的教學方法,根據“想想做做″情境圖,教師先引導學生通過對一組實物圖(共有兩組彩珠,第一組5串共50顆,第二組4串共40顆)的觀察,直接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相應的減法算式,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借助直觀進一步理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基本算法,也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加、減法關系的理解,進一步鞏固了本課知識。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要具體形象,采用“以圖導學"的教學方法,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規律和數學學科的教學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種圖片資料,靈活運用“以圖導學"的教學方式,使數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廣西欽州市欽南區東場鎮高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