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在東方網工作的時候,我們的團隊每年獨家直播《陸家嘴論壇》,兩天時間總共有20多場主論壇和分論壇,第一時間網上直播發布。當中有一個關鍵環節,就是演講內容的速錄以及審核編輯,要保證發布內容的準確。這既考驗速錄的水平特別是準確率,也考驗審核編輯的判斷能力, 特別是一些提法和數字,普通的速錄員很難即時判斷原意,因而速錄的誤差相對都比較高,有50%的準確率已經算很好的水平。當時就想,如果有個準確率更高的速錄員,不啻是酷暑盼霓云了。
夢想還是有成真可能的。前些天,在一個重要場合,科大訊飛公司董事長劉慶峰,為我們作了一場人工智能的演示。其中一個重要部分,就是機器自動識別聲音并轉化為文字,實質上是一個通過“人工智能”識別的速錄“機器人”。現場演示表明,以一般普通話來說,“機器人”速錄的準確率可以達到90%以上。這可是讓人有點嘆為觀止了,這樣的方式替代一般的速錄員完全沒有問題,可以說是語音轉換文字當中一個劃時代的事件。
劉慶峰展示的另一件寶貝,是翻譯“機器人”。中英文之間正常表達的語言,可以通過人工智能的語言識別系統,直接轉化為另一種語言。演示現場,一位示范員輪換著不斷說中文和英語,人工智能的“機器人”直接用非常標準的另一種語言,講了出來。現場觀察來看,一般遣詞造句和語速,轉換間一點不打“格楞”。劉慶峰說,他們還在不斷完善這套系統,目標是向英語八級的水平邁進。有人笑著說,這樣的水準,可以讓“機器人”來做同傳了。
劉慶峰所在的科大訊飛公司,是國內人工智能研究的領先企業,在人工智能的研發和應用中,多項產品具有世界領先水平,成為“科創中國”的標桿企業。
“人工智能”是未來中國產業發展和社會運行的重要內容。就在前幾天,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按照規劃,“人工智能”將“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到2030年中國要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人工智能對于人類社會發展的意義毋庸置疑,借助于人工智能進一步延伸人類能力,一直是人類縈繞不去的夢想。從科幻大片的奇思妙想,到“田螺姑娘”的巧手理家,無不有著人工智能的烙印。當中國向著科技創新的未來大踏步奮進的時候,人工智能的發展也迎來了好時光。
今年全國人代會上,“人工智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制藥、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和轉化,做大做強產業集群。”今年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里的諸多新詞中,“人工智能”受關注度排行第一,超過第二名“數字經濟”一倍多。
在兩會現場,“人工智能”也成為熱議焦點。3月10日上午,李克強總理來到安徽代表團,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向總理展示了公司最新研發的“人工智能”技術產品。
今年6月22日下午,李克強總理邀請中國人工智能2.0規劃戰略研究負責人潘云鶴等4位院士,分別圍繞“人工智能”等作專題講解。在國務院第一會議室門前,李克強剛剛步入,就被“臉識別智能迎賓會議簽到系統”立刻“辨認”出來,屏幕上同步打出了“歡迎李克強總理參加本次會議”的字樣。李克強還在“刷臉”支付售貨機上,買了一罐180毫升的咖啡。主持人致歡迎詞說:“總理,您好!今天下午我們開會。”這句中文話音剛落,旁邊一臺機器就迅速說出一串地道的英語,并將翻譯結果顯示在屏幕上。當聽到周圍有人忍不住笑出聲來,這套依托互聯網數據資源的語言處理軟件立刻同步“譯”出了“Ha-ha”。
在這次講座結束后,總理說:我們正處在一場極為深刻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進程當中!必須緊跟前沿、搶抓機遇,通過機制體制創新來適應這一革命性的變化。總理寄語科學家們:現在是科學研究和科技進步的大好機遇,各國都在搶占前沿先機,希望你們把各自正在進行的工作做到最好!
在不太久的未來,當“人工智能”“無時不有、無處不在”逐漸成為現實,也許,那是“田螺姑娘”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