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福彬 李馨
摘要:我國臺灣地區的創意農業是世界創意農業中的佼佼者。基于產業依托和價值體系,臺灣的創意農業可以分為以特色農業生產為依托的發展模式、以主題休閑農莊為依托的發展模式、以生態型創意民宿為依托的發展模式和以創意農業綜合體為依托的發展模式。臺灣創意農業在市場定位、產品開發、功能拓展和景觀設計上的成功經驗,為我國其他地區創意農業的發展思路、主題定位、模式選擇和政策導向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臺灣地區;創意農業;典型發展模式;成功經驗借鑒;發展思路;主題定位;政策導向;全產業鏈打造
中圖分類號: F323.4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11-0294-03[HS)][HT9.SS]
創意農業是創意與現代農業的結合,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后期,先在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形成,并迅速在全球擴展。創意農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農業資源為基礎,利用創意理念對農村的生產、生態和生活資源進行整合,并融入科技、人文等要素,設計出具有特色的創意農產品、農業文化、農業活動和農業景觀,從而進一步拓展農業的產業功能、增強農業的生產績效[1-2]。我國臺灣地區作為創意農業發展的先行地區,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逐漸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產業發展體系,成為全球范圍內創意農業發展的典范和佼佼者。科學選擇適宜各地區實際情況的創意農業發展模式,不僅有利于各地優勢資源的開發利用,而且有助于提高產業績效、培育產業品牌,從而提高各地創意農業的整體收益。分析臺灣地區創意農業發展的典型模式,探索產業成功的經驗,將有助于我國其他地區創意農業發展理念轉變和產業發展模式的創新。
1我國臺灣地區創意農業發展現狀
我國臺灣地區人多地少,且2/3為山地丘陵,現有耕地86萬hm2,農戶78萬戶,農業人口400多萬人,人多地少成為制約臺灣農業發展的主要瓶頸。近年來,隨著臺灣地區經濟國際化與貿易自由化的加深,臺灣農業面臨新的發展困境;同時,隨著工商業發展和城市污染的加重,居民也更加向往青山綠水和清潔空氣,向往寧靜的田園生活。在市場競爭壓力和消費需求拉動的雙重作用下,臺灣農業積極探尋轉型升級的特色發展之路。創意農業發展理念在全球范圍內的拓展則給臺灣農業帶來了新的生機。
經過20多年的發展,臺灣的創意農業已步入成熟發展階段。如今,在臺灣25個縣(市)319個鄉(鎮)內都有創意農業所呈現的美景、美味、美物、美事。利用國際創意農業發展理念,結合臺灣農業特點和市場需求,將文化創意與農業生產融合,成為我國臺灣地區創意農業的典型特征。在臺灣地區創意農業的各種形態中,既可以看到傳統中國文化的展示,也能看到國際化背景下具有“國際范”的時尚文化。傳統中國文化和現代國際文化的融入,使臺灣創意農業呈現出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發展狀態。
在文化為根的基本理念下,結合各地農業基礎走差異化發展道路成為臺灣地區創意農業發展的基本戰略。在差異化發展戰略下,無論是規模較大的主題農場,還是規模相對較小的休閑農莊、特色民宿,各創意農業經營體都積極培育自身的主題和特色,或者突出生態、民俗、藝術,或者突出飲食、科技,呈現出產業多姿多彩的發展狀態。通過差異化發展,各經營體形成適宜的盈利模式,或者以優質的創意農產品銷售為主,或者依托良好環境開發休閑旅游活動,或者將生產和休閑功能進行完美融合,使臺灣的創意農業彰顯出蓬勃生機。
多種多樣的創意農產品和休閑活動是臺灣創意農業帶給廣大消費者的福祉。在國際化理念和差異化戰略下,臺灣創意農業由農業不斷向第二、第三產業延伸、融合,衍生出基于消費者需求的食、住、行、游、購、娛的全產業鏈創意產品和服務,帶給游客從感官到心理、精神的全方位滿足。在臺灣各類大大小小的創意農業區或休閑農莊內,消費者不僅可以購買到優質農副產品,還可以購買到由農副產品加工而成的食品、保健品和生活用品,此外,還可以參與各類休閑體驗項目,在活動中體驗特色文化、愉悅內心、陶冶自我情操。
2我國臺灣地區創意農業的典型發展模式分析
臺灣創意農業中無論是規模較大的創意農業園區,還是規模相對較小的休閑農莊、民宿,各經營主體采用創新思維積極進行產品創新、功能創新和經營模式的創新,打造各自的主題和特色產品。按照產業依托基礎的差異,可以將臺灣創意農業分成4類發展模式。在不同發展模式下,創意農業的主導功能不同,提供的創意產品和形成的盈利模式也有所差異。
2.1以特色農業生產為依托的發展模式
以特色農業生產為依托是臺灣創意農業的最初發展模式。位于臺灣南投縣埔里鎮的豐年農場是臺灣菇產業的上游農場,種植有鹿角靈芝、猴頭菇、杏鮑菇、補血珍菇等菇產品。農場本身有創新研發能力,經常有新品種菇類適時推出市場。豐年農場在菇產品生產的基礎上,拓展菇產品關聯業務,提供游客參觀、菇類采摘、鮮菇品嘗、菇衍生產品DIY等服務。位于南投縣信義鄉的“梅子夢工廠”則依托梅子種植產業,利用文化創意理念來延伸梅子產業鏈,由原來單純的梅子種植產業發展成為包括梅子種植、梅子產品加工、梅子休閑觀光和梅子文化創意在內的全產業鏈。在梅子夢工廠,梅子成了紀念品,梅子酒成為文化產品,廠區成為休閑游覽區,可謂將梅子產品做到了極致,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信義鄉梅子產業。
無論是埔里鎮的豐年農場,還是信義鄉的“梅子夢工廠”,這種在傳統農業生產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創意農業,通常是利用創新思維進行產業鏈上的延展,在生產功能基礎上,拓展觀光采摘、旅游休閑、生產加工體驗等功能;將農副產品加工成特色食品、生活用品,將農業生產活動演變成休閑體驗活動,從而形成多產品、多功能、多業態融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此類創意農業所占空間范圍相對較大,發展的基礎是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創意的方法則以科技創新為主。正是因為科技創意和文化創意的融入,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發生轉變,產業增加了新的收益來源,經營者獲得了巨大經營效益。
2.2以主題休閑農莊為依托的發展模式
休閑農莊是臺灣創意農業較具代表性的發展模式,也是臺灣創意農業中數量較多的經營類型。臺灣的每個休閑農莊無論大小都有自己特色鮮明的主題,包括水果、竹子、香草、茶葉、昆蟲、奶牛、鱷魚、鴕鳥等,很多農莊一看名字,就知道其特色。例如,位于苗栗的“花露休閑農場”以草香文化為主題,農場內不但種植各式花卉盆栽、藥用香草植物,還圍繞花草開發花草洗護產品制作與體驗、花草餐與花草食品、花草精油DIY體驗、花草博物館,以及特色花卉住宿等活動和服務。位于桃園觀音鄉的“青林農場”則以向日葵為主題,園內種植太陽、光輝、月光、狂歡、歡顏、華麗等多個品種的向日葵,一年四季花開不斷;園區供游客免費參觀,同時還開發了獨具特色的向日葵菜肴、向日葵花茶等休閑服務。
休閑農莊作為創意農業的典型發展模式,往往利用良好的生態景觀、鄉村生活作為背景,利用文化創意、生活創意深入挖掘農業生產和鄉村生活的休閑功能,創造精致化、多元化、特色化的旅游休閑服務項目。通過創意性休閑活動,讓游客在鄉村優美的生態環境下,深切感知主題文化的豐富內涵,體驗鄉村休閑帶來的舒適愜意。休閑農莊是文化創意、科技深入融合的展示,空間范圍通常較小,但是主題特色鮮明,帶給游客的感受也更加真切、深入、全方位,創造的效益也較高,且比較穩定。
2.3以生態型創意民宿為依托的發展模式
1992年我國臺灣大地震后,在臺灣地區政府規劃下,臺灣民宿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如今已經形成農園民宿、海濱民宿、溫泉民宿、運動民宿、傳統建筑民宿等各具特色的民宿形式,民宿也成為頗受游客喜愛的產業形態。雖然臺灣的民宿星羅棋布,1條蜿蜒小路上甚至可有十余家,但每個民宿都有各自的特色,或者突顯異國風情、家庭溫馨、懷舊復古,或是體現原著民風情、田園鄉村、人文藝術等。例如,臺南久負盛名的“青蛙丫婆的家”是以保護青蛙為主題的民宿;“卓也小屋”則是以欣賞螢火蟲為主題的民宿;花東的民宿以原著民文化為主題。作為創意農業重要形態之一的民宿,不僅有舒服的住宿服務,還有旖旎的鄉村風光、地道的鄉村美食、特色的鄉村生活和休閑愉悅的鄉村氣氛。
臺灣民宿眾多、形式多樣、主題各異,但擁有的相同點就是離不開鄉村優良的生態環境。以良好生態環境為依托的臺灣民宿,無論是主題定位、景觀設置,還是經營服務,無不體現出經營者的個性化創意,彰顯主人的個性與氣質,這種個性化的創意讓游客的感知和體驗更加清晰、深入。除凸顯主題外,臺灣民宿的創新還體現在餐旅的專業化服務、現代化的多元營銷上。正是全方面的創新,使臺灣民宿雖然經營規模較小,但是使游客能夠花較低的成本獲得較高品質的服務,因此良好的經營效益也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2.4以創意農業綜合體為依托的發展模式
創意農業綜合體是以農業資源與土地為基礎,以農業為切入點,以打造景觀為基礎,將農業和休閑游憩相結合,形成以旅游休閑為主導、農業生產為輔助、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創意農業發展模式。例如,位于南投縣仁愛鄉的清境農場及臨近的民宿便形成功能匹配的創意農業綜合體。清境農場生產高山蔬果、花卉、茶葉,從事畜牧養殖等,在農業生產基礎上,利用高山農場的良好生態環境,拓展旅游休閑功能。如今,清境農場的六大步道和歐陸建筑風格設施已經成為其響亮的品牌[3]。漫步農場,游客可以欣賞鶯飛草長、桃李爭妍,可以看深秋楓紅、冬日遠山積雪。清境農場內一望無際的碧草,則非常適合游客滑草或團體游戲;同時,還建有可容納千人左右的露營基地。在園區統一規劃和引導下,附近村民則開發了富有特色的民宿,與農場相得益彰、互惠互利,打造成具有特色的創意農業綜合體。
創意農業綜合體這種發展模式以農業、生態環境為基礎,創新性地融合旅游、文化、商貿、娛樂、博覽、加工、創意等關聯產業與配套支持產業,具有多功能、復合型、創新性的特點。創意農業綜合體能有效提高產業間的集成度、融合度、關聯度,實現主導產業和關聯產業的協調發展。創意農業綜合體的創意是多元化,涵蓋科技創意、文化創意、生活創意和景觀創意等多種方法和手段。通過多元化的創新創意,將多種資源進行全新整合,呈現完善的產業價值體系,創造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也呈現出復合化的“倍增效應”。創意農業所占空間范圍通常較大,通常需要多個經營主體之間有效合作加以實現。
3我國臺灣地區創意農業發展的啟示
臺灣地區創意農業的發展是知識經濟時代下,智慧融入農業的成功典范。正是智慧的融入拓展了農業的功能,增加全新的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提升了農業資源的附加值。臺灣創意農業在發展理念、市場定位、產品和服務設計、產業鏈延伸等各方面的成功經驗,給我國創意農業發展帶來了諸多啟示,也為我國創意農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難得的經驗。
3.1針對細分市場進行準確定位
滿足市場需求是創意農業經營體持續發展的導向和目標[4]。臺灣創意農業經營體,無論規模大小、形式如何,都有自己的消費群體,或者針對兒童,或者針對時尚青年,或者面向中老年人,亦或面向新婚夫妻。在確定細分市場后,各經營體對細分市場消費者的消費動機、行為進行深入研究,針對消費者的需求內容、需求結構,確定自己的發展主題、經營方向,設計自己的產品、服務。正是在明確的市場細分和針對性的市場定位下,臺灣的各類創意農業形態避免了惡性競爭,實現了差異化發展,也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2圍繞經營主題開發多元產品
臺灣各類創意農業經營體都有自己的發展主題,并且主題明確、突出,或者突顯傳統文化,或者彰顯良好生態,或者展示民族特色,亦或突出某類功能。在明確主題下,各經營主體應用創新思維不斷進行產品的深度挖掘,形成豐富多彩的產品和服務。圍繞主題,經營體所提供的農產品、食品、用品、藥品、保健品、旅游紀念品多種多樣,個性化十足,而且產品品質優良、做工考究、包裝精美,深受消費者喜愛。更重要的是各經營體針對不同類型消費需求積極開發適宜的體驗性游樂項目[5],包括教育性體驗、勞動性體驗、創意性體驗、文化性體驗、生活性體驗等。體驗性娛樂活動不僅實現了農產品的景觀化,而且實現了知識體驗化,給消費者趣味和參與感,更延長了消費者停留時間,拓寬了經營主體的收入來源。
3.3以持續變化的創意拓展功能
豐富多彩的創意無疑是臺灣創意農業發展的核心和關鍵。在臺灣各類創意農業形態中,既有文化創意、生活創意、餐飲創意的體現,又有科技創意、景觀設計創意的展示,多元化的創意將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生態、特色文化不斷進行深度融合,設計研發出具有獨特性的各類商品和休閑活動。為提高自身吸引力和持續發展能力,各經營體在發展過程中,不追求短時間的暴利,而是圍繞主題定位不斷進行變化和創新,持續變化的創意為消費者提供了既鄉野淳樸又不失時尚韻味、既生態自然又不失健康功效的豐富多彩的農產品和休閑服務。持續創新不僅提升了臺灣創意農業的品位和層次,也使臺灣創意農業彰顯出勃勃生機,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
3.4利用景觀設計營造休閑氛圍
臺灣各類創意農業發展模式在充分利用地區良好生態環境基礎上,以環境為依托進行景觀設計,為消費者營造了舒適的消費環境。在每個農莊、農場內不僅有滿眼的綠色、清新宜人的空氣、五顏六色的花卉,還可以看見獨具匠心的各式景觀。臺灣創意農業的景觀設計普遍追求精致、美觀、自然、和諧之美,讓人既能感受現代科技文明的魅力,又能充分體驗田園風光和特色文化的韻味。大到游覽設施,小到景觀小品、路牌標志都是生態與藝術的完美融合,為消費者營造了遠離塵囂、修養身心的美好場所。可以說,一座休閑農場就是一處美麗自然與人工景觀設計完美融合的空間。適宜的景觀設計不僅可以凸顯經營場所的主題、彰顯特殊的文化風格,更通過優美、舒心消費環境的營造,進一步強化了消費者的美好體驗。
4臺灣創意農業的經驗借鑒:以遼寧省為例
臺灣創意農業的成功為我國其他地區創意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經驗借鑒。以遼寧省為例,該省的創意農業主要集中在特色農業觀光、農業生產體驗、鄉村休閑娛樂等發展模式。與臺灣的創意農業相比,遼寧省的創意農業尚處于起步階段,無論是產業形式,還是經營內容還存在很大差距。借鑒臺灣創意農業的發展理念、發展模式,將有助于推進遼寧省創意農業轉型升級,快速提升產業整體發展水平。
4.1創意農業的發展思路轉變
創新是創意農業發展的核心和根本[6]。臺灣的各類創意農業模式結合自身經營形式,確立了科學的發展思路,在主題選擇、經營內容上形成了有效的發展理念和途徑。雖然遼寧省創意農業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但是產業發展環境較好、市場需求旺盛,這為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保障。借鑒臺灣創意發展的成功經驗,結合遼寧省各地區的實際情況,要快速推進遼寧省創意農業的發展,關鍵是引入國際化的發展理念,積極進行思維創新、功能創新和發展模式創新,從而培育遼寧省創意農業的特色和品牌:在產業發展方向上,要積極進行產業功能的深入挖掘和拓展,即在現有以觀光為主的基礎上,向體驗、教育、休閑、度假等功能延伸;在發展路徑上,針對各地區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選擇實施鄉村生活創意、民族文化創意、農業景觀創意、農產品加工創意,從而打造多元化的創意農產品及其衍生品和創意農業休閑旅游服務項目;在組織模式上,積極推進開發主體的多元化,尤其鼓勵具有實力的旅游企業參與創意農業的開發;在主題選擇上,各經營體應在各地區創意農業整體規劃和定位下,樹立個性化主題,突顯自身特色,切勿相互模仿,從而形成差異化、互補性的發展態勢。
4.2創意農業的發展模式選擇
在選擇創意農業的發展模式時,既要充分考慮自然條件、資源稟賦,還要注意市場需求和周邊地區的競爭壓力。借鑒臺灣地區的成功經驗,確定遼寧省內各地區創意農業的發展模式:在沈陽和大連城區周邊村(鎮),應以休閑旅游功能為核心,重點發展旅游娛樂、休閑度假為主的創意農莊、鄉村生態度假村等模式;在鐵嶺、盤錦等以農業生產為主的村(鎮),應選擇以特色農業生產為基礎,以創意農業景觀、創意農副產品為核心產品,并建設有體驗、娛樂項目的創意農業生產體驗園的發展模式;在丹東朝鮮族村(鎮)、撫順滿族村(鎮)和朝陽傳統村落等地區,則適宜選擇以民族風俗體驗、鄉村生活體驗為核心的主題型休閑民宿和特色休閑農莊等發展模式;在本溪、丹東的自然生態環境良好的村(鎮),適宜選擇生態型民宿、創意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發展模式。
4.3創意農業發展的主題定位
創意農業的主題定位,既包括空間布局層面上的不同地區的發展方向定位,也包括微觀層面上各主體的經營主題定位。借鑒臺灣地區創意農業的空間布局、主題定位的思想和理念,立足遼寧省農業、旅游業、新農村建設等相關規劃,并結合地區的地理區位、經濟基礎和資源稟賦情況,確定遼寧省創意農業在各地區空間布局上的發展方向,即構建遼河平原區、遼西北農牧結合區、東部山地農業區、西部低山丘陵農業區、濱海漁業區5大板塊,每個板塊選擇適宜的整體發展方向,分別建設沿海漁業創意與休閑帶、遼西傳統村落鄉村生活體驗區、本溪與丹東生態型創意民宿聚居區、遼北創意農業景觀與農副產品生產體驗區、沈陽和大連市郊創意農莊發展區,以及遍布各市的現代農業科技與教育體驗區。在微觀層面上,各經營主體自身經營主題的選擇應在各區域整體發展方向的定位下,結合自身優勢和發展基礎,重點向健康養生、休閑度假、
生活體驗、運動健身、文化感知、科技教育、景觀欣賞等經營主題方向發展。
4.4創意農業發展的主要內容
創意農業是農業與創意產業、旅游業的有機融合,發展創意農業所帶來的效益,不僅體現在經營者收入增長,還涉及新農村建設、文化傳承、促進勞動就業等社會效益。因此,在選擇創意農業的經營內容時,應在資源稟賦、產業基礎上科學選擇經營內容,以實現產業發展的多元化目標。臺灣創意農業的經營內容主要包括農產品及其創意加工、休閑旅游活動2大類。借鑒臺灣地區的經驗,結合遼寧省各地區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經營內容。即在現有單一花卉、農作物景觀基礎上,發展多色彩、多類型作物、現代技術相融合的立體景觀,并注重農業景觀與自然生態景觀的交叉匹配;除果蔬的創意加工外,加大畜禽、魚蝦蟹、蛋奶等農產品的創意加工,在加工中要注重特色文化的融入,形成農副產品、生活用品、食品菜肴、保健品、工藝品、禮品等多元化創意農產品產品線;在休閑娛樂活動方面,重點發展朝鮮族、滿族等少數民族生活體驗活動、各色鄉村文化體驗活動、現代農業生產科技體驗活動、鄉村生活和民俗體驗活動,以及各類鄉村運動健康活動、鄉村餐飲住宿服務等。通過多類型、多形式經營內容的開發,打造完善的、系統化的創意農業全產業鏈。
[HS2*2][HT8.5H]參考文獻:[HJ1.8mm]
[1]林超群. 創意農業發展路徑分析——以成都市為例[J].農村經濟,2015(9):51-54.
[2]林炳坤,呂慶華. 創意農業研究述評[J].經濟問題探索,2013(10):177-184.
[3]張鵬,羅滔. 一個設計師眼中的臺灣創意農業案例——以臺一生態、清境農場和阿里山鄒族文化村為例[J].中國鄉鎮企業,2013(11):19-22.
[4]林炳坤,呂慶華. 創意農業環保功能的實現動因及其路徑分析[J].世界農業,2015(9):21-25.
[5]周瓊. 臺灣休閑農業創意特色之剖析[J].臺灣農業探索,2014(3):1-5.
[6]厲無畏,王慧敏. 創意農業的發展理念與模式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09(2):11-15.[ZK)][HT][HJ][FL)]
[F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