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蓉
摘 要:伴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新課標明確提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能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學習興趣
在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與此同時,還應從小學生入手,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發現學習語文知識的樂趣,只有學生真正意識到學習語文知識的意義,學生才會對語文知識產生研究興趣,從而主動地研究語文知識。
一、創新教學方法,改善教學質量
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根據教學內容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在課堂采用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這不僅有助于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學質量,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條件。例如,在學習許地山的《落花生》時,這是一篇五年級的課文,五年級學生已具有獨立思考、分析課文的能力。因此,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應符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在實際教學時,首先,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讓學生掌握學習本節課的關鍵點,這樣學生就會有針對性地閱讀課文,并帶著自身對課文的理解分析文章主旨。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大意,在完成初讀課文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提出問題,讓學生分組探究教師提出的問題,這樣學生在找到答案后就會產生強烈的喜悅,從而對文章產生學習興趣。小組合作教學方法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法,但與此同時,也是可以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互動的教學方法。在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創新和轉換,讓小組合作教學方法更加具有教學作用和價值,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被激發[1]。
二、運用先進科學技術,為學生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我國教育事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開始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先進的科學技術不僅能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改善教學質量,而且學生綜合能力也隨著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中可以合理地運用先進科學技術。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科學技術,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樣學生就會融入課堂氛圍中,并通過教師對語文知識的講解,對語文課程產生強烈的思想情感,這樣教師就可以幫助學生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例如,在學習《珍珠鳥》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了解珍珠鳥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慣、活動范圍,教師可以利用幻燈片播放關于珍珠鳥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通過觀察了解珍珠鳥的外形特征。其次,教師要想讓學生深入理解,就可以創造美好的境界,教師在播放視頻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言,根據課文的內容簡單闡述。只有教師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才能真正體會作者與珍珠鳥之間的情感,進而領悟人只有與動物和諧相處,才會享受到大自然的美麗,感悟生命的真諦[2]。
三、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因材施教
正處于成長階段的小學生,對很多未知事物感到好奇。所以,教師在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主動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了解小學生身心變化,進而與學生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這樣教師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其培養效果也會十分的明顯。尤其是針對一年級小學生,這個階段的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很難集中,因此,在培養學習興趣時,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時,這是一篇有趣的文章,課文中通過描述小蝌蚪的成長歷程,來闡述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在學習本篇課文時,教師應借助幻燈片,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小蝌蚪要找媽媽?小蝌蚪是如何找媽媽的?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這樣學生就會集中注意力,認真閱讀文章,并在文中找出答案,而教師可以在帶領學生找答案的過程中,講解課文,從而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學生整節課都會對課文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時,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做到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語文教師要充分運用小學語文課程內容,引發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關注,進而在激發學習興趣的同時,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只有正確地教育學生,教師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黨玉信.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影響因素分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7(2):12-34.
[2]韓曉麗.探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7(7):90-120.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