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花
(重慶市巫山縣師資培訓中心,重慶 404700)
[摘 要]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當今幼師語文教學領域存在著諸多問題,“如何提高其教學有效性”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議題。著眼于現今幼師語文教學的四個主要癥結所在,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能對推動幼師語文教學發展獻綿薄之力。
[關 鍵 詞] 幼師;語文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9-0071-01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在學科體系中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一方面,語文教學能使學生具備完備的語文基礎知識;另一方面,語文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理解、闡釋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學鑒賞力,而以啟蒙性和引導性為主要特色的幼師職業,在學生的受教育初期更是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明確語文課程在學科體系中的定位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工具學科,它不僅能傳授學生基本的語文常識,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方式,這對學生日后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是極為重要的,且隨著近年來高考改革中“語文”呼聲日益增高,因此無論從高考的現實層面,還是人才基本素質培養的實用層面,語文教學都是各教學階段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對專業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多,“重理輕文”風氣在各教學階段越來越盛,幼兒教育也難逃其中,從大街上遍布的“幼兒英語早教班”和“幼兒奧數啟蒙班”可見一斑。在這種危險的傾向下,語文這門文化型學科更是首當其沖,成為如今“專業人才”培養的犧牲品。這種錯誤的理念在幼兒教學中則表現為“只管撞鐘,不聞響聲”的現象,即學生對語文不甚重視,認為數學、英語等專業課程更重要,幼師也以“語文枯燥”“學生不愛聽”為借口對語文教學的效果忽視不談,此種教學雙方的“消極怠工”必然導致語文教學質量的日益下降,從而成為幼師語文教學領域諸多問題的根源。
二、提高幼師自身語文素質
眾所周知,教育的關鍵在其培養者——教師素質的提高,要提高幼師語文教學有效性,自然避不過“幼師自身素質的提高”。盡管近年來用人單位對幼師的要求有所提高,但幼師職業教育的泛濫和各層次幼師培養標準的參差不齊,致使現今的幼師職業群體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寬進寬出”的招生、畢業標準更使幼師職業出現了一批自身素質不高的群體。試問這樣的培養者如何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下一代人才呢?如何能發揮幼師在學生受教育初級階段的重要引導作用呢?因此,要提高幼師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解決的是幼師自身的素質問題。
三、編寫具有幼師特色、符合幼兒教學要求的語文教材
好的教材是語文教學質量有效的保障,而目前幼師使用的語文教材則存在著難度較高、內容枯燥等問題。一方面,幼兒語文教學重在基礎的識字認詞層面,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欣賞能力尚且不是幼師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而現行語文教材中諸多“分析記敘文的材料與中心關系”“論點與論據關系”等問題則是極大地超出了幼兒的學習接受程度,對幼兒的語文學習造成消極影響;另一方面,現行的數十個版本的幼兒語文教材雖呈現出“豐富繁榮”之象,但這實質是泡沫假象,這些版本大多“換湯不換藥”,只是按照不同體例對經典選文進行了重新編排,并沒有真正的創新,而這些選文雖經典,但過于概念化和抽象化,對幼師教學和幼兒接受都增加了難度。因此,一本好的幼兒語文教材是幼師語文教學質量提高的前提。
四、創新教學方式,靈活轉變課堂教學模式
現在的幼師語文教學課堂,大多數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按部就班教學模式,這種傳統模式雖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但同時也忽視了學生個性,降低了幼兒的學習興趣。為了改變這一現象,幼師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比如將幼兒所喜好的說、唱、彈、跳融入教學中,從而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又如簡單的課文可以讓幼兒自己“備課”,激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同時,學校也可通過教學評獎、優秀教師評選等方式鼓勵幼師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簡言之,使幼兒語文教學的課堂活潑起來是提高幼師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重大推動力。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幼兒教學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時,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尤其是“幼師語文教學”方面,“如何提高其教學有效性”成為推動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針對當前幼師語文教學過程中突出的語文學科定位模糊、幼師語文素質不高、語文教材枯燥以及教學方式古板等問題,本文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可以看出,無論哪一種對策,都需要政府、用人單位、幼師等多方面的合作配合,因此,提高幼師語文教學有效性仍然是任重而道遠。但不可膽怯不前,人才培養是國家、社會發展的基礎,幼兒教育更是人才培養的啟蒙關鍵時期,一定要堅持在提高幼師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道路上不斷向前!
參考文獻:
[1]張雪輝.淺析幼兒教師職業教育中的語文教學[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5).
[2]張艷寧.關注人文性:幼師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現狀、問題與實施策略[D].華東師范大學,2011.
[3]吳曉宇.淺談如何提高幼師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