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純子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4)
[摘 要] 高職體育教育作為我國高職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其主要的教育目標是輔助培養技能人才和職業型人才。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主要是以創新為主,所辦教學需使社會發展創新得到滿足,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高職院校發展,培養一批具有較強職業技能的學生。以職業教育為先導的高職體育教育改革創新,符合高職院校的辦學要求。
[關 鍵 詞] 職業教育;高職體育;教育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9-0150-01
與普通高等院校的體育教育相比,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更傾向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性和技術性。作為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的高職體育還存在許多問題,為了符合職業教育的要求,高職體育教育需要加以改革創新。
一、高職體育教育的現狀分析
隨著體育運動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重視,我國體育教育也在逐步改革,但迄今為止,我國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還是存在著許多弊端,具體表現如下所述:
(一)缺乏先進的體育教育理念
據調查顯示,我國高職體育教育缺乏先進的體育教育理念,目前的高職體育教育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即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太過重視自身的教學,而沒有用正確、有效的措施培養學生的全面素養,讓學生在體育訓練中處于一個被動的狀態,即被動地學習、被動地參與,以至于無法培養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二)體育教育缺乏合理的安排
體育教育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較為重視實踐教學,普遍認為實踐比理論更能幫助學生體育技能的提高,忽視了學生體育理論知識的普及,讓學生在實踐鍛煉中常常只是按照教師自身的教學去學習,并沒有主動了解相關的體育知識,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由此可以看出,高職體育教育在教學上缺乏合理的安排,抑制了學生終身體育理念的形成。
(三)高職體育教學課程資源缺乏協調性
目前,我國高職體育教育通常獨立應用某一種教學資源進行教學,而不是結合其他的教學資源進行綜合教學。比如,現代化網絡技術可以與相關的體育教學課程資源進行綜合,單一的教學資源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體育素養,更不能發揮教學的先進性,使教學范圍縮小,教學效率降低。
二、基于職業教育的高職體育教育改革措施
根據教育部門提出的創新型教育理念,我國高職體育教育需要以職業教育為先導進行改革創新,將在學校所學習到的知識與社會工作有效結合,以求達到“工學結合”的目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高職院校需要在體育教育中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途徑并針對性地培養體育教師,為達到以職業教育為先導的高職體育教育目的作出努力。
(一)結合教學課程,實施有特色的教育活動
在體育教育過程中,每一項體育運動都具有自身的特點,教師應該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的不同,結合相關的體育活動,對不同的體育鍛煉給予不同的指導,以體現高職教育的價值,展現高職院校辦學特色。比如,就計算機專業和行政專業的學生來說,這兩個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長期處于久坐的狀態,注意力經常高度集中。教師可以根據兩個專業的特點,讓學生練習健美操、拳擊等運動。因為健美操和拳擊可以使學生放松自身的緊張情緒,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的精神壓力。
(二)結合學生性格特征,改善教學方法
每一個學生都有獨一無二的性格特征,有的學生安靜而靦腆,有的學生熱情而活潑,有的學生自大而勇敢,還有的學生自卑而懦弱。在高職體育教育中,教師需要結合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征,制定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學方法。比如,在體育活動中,教師可以制定一個傳球活動計劃,讓自卑而懦弱的學生擔任軍師職位,安靜而靦腆的學生擔任前鋒職位,熱情而活潑的學生擔任進攻職位并且職位一輪一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體育活動中彌補自己的不足,發現自己的優點,讓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
(三)提高高職體育教師的創新能力
實現職業教育為先導的高職體育教育的改革創新,需要提高高職體育教師的創新能力。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大多數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在思維上已經形成了固定性。為了打破陳舊的思維方式,教師需要明確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明確體育教育的目標是為了培養全面性的人才。除了自己要主動去學習、去創新外,高職院校還要對體育教師提供不斷學習的機會,讓教師有機會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從而提高體育教學效率。
當前的高職體育教育處于一種滯后狀態,沒有先進教學理念、缺乏合理的教學安排、教學資源不協調。為了實現具有職業導向性特點的教育,高職體育教育應該不斷進行創新,為我國培養更多實用型的社會人才。高職體育教育需要結合教學課程,實施有特色的教育活動、結合學生性格特征,改善教學方法,提高高職體育教師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暴靜敏.淺談職業教育為先導的高職體育教育創新[J].當代體育科技,2015(8):42-43.
[2]付凡飛.職業教育為先導的高職體育教育創新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6(33):56-57.
[3]荊西民.分析職業教育為先導的高職體育教育創新[J].當代體育科技,2014(29):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