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朱松林
(湘潭醫(yī)衛(wèi)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2)
[摘 要] “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的夢想。2013年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曾經多次提到了“中國夢”,詳細闡述了“中國夢”的意義與價值。從“中國夢”的具體內涵著手,以教師教學的角度分析中華兒女以“中國夢”作為自己的精神旗幟的意義。
[關 鍵 詞] 中國夢;精神旗幟;實現途徑
[中圖分類號] C91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9-0174-01
“中國夢”是一個聽到就會使中華兒女熱血沸騰的詞,中國經歷了多少的苦難才有今天的成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民族曾創(chuàng)造過輝煌,也曾經經歷過苦難,因此我們對中華民族復興才有著如此深切的渴望。作為炎黃子孫,必須要將中華子孫團結起來,凝結為中國前進的力量,帶領中國人民走向世界前列,讓后代子孫因成為中國人而驕傲,而教師作為培養(yǎng)祖國下一代人才儲配的重要群體,也應當明確認識到“中國夢”成為中華兒女精神旗幟的意義,才能更好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落實到教學工作中。
一、“中國夢”的內涵
“中國夢”一經提出,“中國夢”一詞就在海內外迅速走紅,成為國人談論的焦點。而“中國夢”的實質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無論從哪個方面看,“中國夢”都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夢。它是我們在未來的100年中實現的首要目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中國夢”不僅要實現中國的文化繁榮、社會穩(wěn)定、經濟富裕,同樣也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團結、公正、平等這三個方面相互協調、相互適應。
(一)“中國夢”的基礎是團結
當全國人民緊緊團結起來時,所創(chuàng)造的力量是十分強大的。“中國夢”是大家的共同夢想,每個人都為自己的夢想努力奮斗。當大家團結起來,努力向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的共同價值時,中國將會屹立在世界民族之巔,人民也會過上富足幸福的生活。目前我國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的關鍵時期,但也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矛盾,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向學生講解清楚,在經濟市場蓬勃發(fā)展的同時,社會也開始出現眾多道德扭曲、人情冷漠等問題,但正因如此就更需要祖國的下一代接班人團結起來,努力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二)實現“中國夢”的根本要求是公正
任何體制都是憑借公平、公正來治理社會的,在社會主義更要維護、保障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人民老有所養(yǎng)、病有所醫(yī)。“中國夢”要以人民生活富足為主要目標,在經濟不斷發(fā)展的基礎上,朝著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積極努力。在新歷史時期,“中國夢”就要將中國目前突出的社會問題一一解決,教師也應當讓學生明白保證社會的公平,也跟學生自身息息相關,只有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才能讓學生在以后的發(fā)展道路上,為人民營造一個公正的社會氛圍,為中華民族的復興打下良好基礎。
(三)實行“中國夢”的核心是平等
社會相對平等是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前提。平等就是指社會成員在社會上存在平等的文化、經濟、政治等權利。例如,人民享有同等就業(yè)權利,不會因為家庭、身體等原因對個別人存在歧視的行為。政府和國家一方面要保證社會成員機會均等,另一方面要保證在社會不同層面有流動的通道,為貧困學生提供奮斗的目標與機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不應對學生加以有色眼鏡的評價方式,而應從自身做起,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讓學生明白無論任何人,都要憑借自己的努力實現在社會上的基本價值,不會因為其他原因直接享受良好待遇。只有社會樹立平等的價值理念,才會讓每個中國人擁有自己的夢想,使人民過上富足安康的生活,增強社會活力,加快社會的發(fā)展,實現“中國夢”。
二、“中國夢”成為中華兒女一面旗幟的意義
經過九十多年的奮斗,中國共產黨終于在人民的幫助之下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幫助中國人民走上富民強國之路。但是我國的現階段仍存在社會主義的基本階段,基本的社會矛盾并沒有改變,中國仍然沒有從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進入發(fā)達國家的行列。因此,改變這一現狀需要海內外的中華兒女團結一心,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讓學生深刻地了解到前輩為現在美好生活付出的努力和奮斗,讓學生能吃水不忘挖井人,將“中國夢”作為自身精神的旗幟標桿。
“中國夢”的提出是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為中國的崛起指明了具體的前進方向,為實現中國復興、經濟繁榮做出突出貢獻。教師群體背負著培養(yǎng)國家下一代接班人的重要責任,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當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使命,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讓其能夠在素質教育的號召下,完善思想道德價值觀念,將和諧、平等、公正作為自我價值的衡量準則,努力為中國人民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實現中國的富強之路。
綜上所述,“中國夢”是強國的夢,具有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中國夢”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中國的發(fā)展指明方向。每一位中國人民都要團結起來,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當深刻認識到“中國夢”的重要意義,才能為國家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讓“中國夢”成為中華兒女的精神旗幟。
參考文獻:
[1]李全記.抗戰(zhàn)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戰(zhàn)時文化宣傳工作研究:以《新華日報》為例[D].河南師范大學,2011:1-2.
[2]祁鎖鋒.公益文化活動中的政府行為研究:以黃帝陵公祭活動為例[D].西北大學,2014:3-4.